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学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10.12428/gjyxyj2023.02.019 PDF下载

蔡宗坤

遂宁市中心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

目的:分析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并采用阿司匹林进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与作用,对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药学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6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接受随机分组处理,被纳入对照组的48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被纳入实验组的48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血清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用药安全性和疾病复发率差异。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对GCS评分和NIHS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GC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则更低,P<0.05;对血清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即CRP、TNF-α、IL-1β水平值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值差异较大,P<0.05;对用药安全性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均较高,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意义,P>0.05;对疾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治疗半年后的疾病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并采用阿司匹林进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还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能够促进疾病复发率的降低,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治疗;阿司匹林;药学;缺血性脑卒中

正文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因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着广大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需要进行优质治疗措施的介入。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又被称为脑梗死,患者大脑组织在发病时会因缺血而坏死或软化,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患者还易出现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孙丹丹等学者在针对我国吉林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居民的研究中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男性占比明显高于女性,且该疾病的患病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且饮酒、吸烟、运动缺乏、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出现的危险因素[1]。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的性别趋势,且年龄是导致该疾病出现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不良生活习惯同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且因饮食习惯改变和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吸烟及饮酒人口占比正在不断提升,上述因素均造成了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提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做好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与对症治疗,对于人民群众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便选取我院收治的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性分析了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此研究的开展,选择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6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接受随机分组处理,分组方法为数字随机表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纳入48例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组:男性患者共28例、女性患者共20例;患者年龄区间值为44-76岁,平均年龄区间值为(59.63±3.7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共29例、女性患者共19例;患者年龄区间值为44-78岁,平均年龄区间值为(59.94±3.77)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差异后发现无意义,P>0.05,可比较。

1.1.1 纳入标准

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病;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明确研究意义与分组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③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参与此项研究,并配合研究的进行;④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真实完整。

1.1.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存在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存在过敏体质者;②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和重症传染性疾病者;③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沟通障碍和认知障碍者;④排除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1.2.1 常规对症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治疗方案包含改善脑循环、降低颅压、溶栓、氧气支持和营养支持等。

1.2.2 药物治疗方案

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药物选取石家庄康力药业有限公司/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13024364,规格25mg)/(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mg),患者每日服药1次,每次服药100mg,持续服药3个月。

实验组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方案,阿司匹林药物信息同上,阿托伐他汀则选用北京嘉琳药业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93819,规格20mg),患者每日服药1次,每次服药20mg,持续服药3个月。

1.3 评定标准

应用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血清指标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用药安全性和疾病复发率差异。

治疗效果:显效(NIHSS评分以及GCS评分改善90%以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NHISS评分以及GCS评分、症状体征等改善50%以上)、无效(NHISS评分以及GCS评分、疾病改善的程度低于50%)[2]。[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GCS评分:由肢体运动、睁眼反应和语言反应三个方面所组成,总分15分,15分表示患者意识清晰,12-14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度意识障碍、9-11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意识障碍、患者得分<8表示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意识状态越好。

NIHSS评分:针对性评判患者的语言、感觉、眼球运动和意识等方面,总分42分,患者得分≥21分表示处于严重卒中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

血清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CRP、TNF-α、IL-1β水平值。

用药安全性: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疾病复发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间的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比较

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

48

20(41.67)

25(52.08)

3(6.25)

45(93.75)

对照组

48

16(33.33)

22(45.83)

10(20.83)

38(79.17)

x2

-

-

-

-

4.3596

P

-

-

-

-

0.0368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GCS评分水平差异比较结果

表2显示:治疗前组间NIHSS评分和GCS评分水平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水平值相比对照组更低,GCS评分水平值相比对照组则更高,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GCS评分水平差异比较结果 (`x±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GC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8

19.38±2.44

2.64±0.36

6.84±1.22

14.27±0.24

对照组

48

19.51±2.47

4.51±0.48

6.91±1.23

13.62±0.36

t

-

0.2594

21.5929

0.2799

10.4083

P

-

0.7959

0.0000

0.7801

0.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差异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RP、TNF-α、IL-1β水平值也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差异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恶心病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1/48),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头晕病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41、P=0.5575。

2.5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差异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疾病复发率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半年间无疾病复发情况,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半年间出现4例复发病例,疾病复发率为8.33%(4/48),组间疾病复发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1739、P=0.0411。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会严重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不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且该疾病还易复发,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严重阻碍。目前,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以溶栓、改善脑循环等疗法为主,但临床实践发现上述常规治疗方案难以取得预期的疗效,需要更加优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均较高(P>0.05),实验组的疗效和治疗后的NIHSS评分、GCS评分、各项血清指标改善情况、疾病复发预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证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有着更加优质的效果。通过分析两种药物的药学作用发现: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在避免血栓形成方面有着优质的效果,常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3]。阿托伐他汀则能通过对机体血脂水平的降低,起到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和预防血栓的作用,且该药物还能够促进机体脑部循环的改善,能促进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的缓解,从而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4]。两种药物联用则能够起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还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能够促进疾病复发率的降低,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孙丹丹,韩柳,巴馨悦,等. 吉林地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21,49(12):1316-1318+1322.

[2]侯鹏. 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卒中复发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122-123.

[3]吴河海,蔡凤丙,张再鸿.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1):141-1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