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应用微型岛状和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手指末节组织缺损的效果对比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10.12428/gjyxyj2023.02.023 PDF下载

何琦1 杨卫兵2

1.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2.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安阳455002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修复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部分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分别使用两种手术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患有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根据相关资料研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共计两组,一组利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另一种是利用微型静脉皮瓣修复,对两种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微型岛状皮瓣修护手术模拟评分VAS,以及后期毛细血管反应时间要比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术明显要低,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感觉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手指的主动灵活度TAM量表,最终发现采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要高于静脉皮瓣修复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比治疗有效率当中发现静脉皮瓣修复数整体组偏高,但是没有差异(P>0.05)。结论:对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存在缺损的患者进行手术时,采取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方式的效果更具明显性,对于患者而言,手指疼痛感较轻,恢复功能效果更好,皮瓣血供达到要求,修复的外观满足患者需求。因此,在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可以有效采取微型导状皮瓣修复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指末节组织缺损;微型岛状修复术;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术

正文

临床常见的手外伤类型包含有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造成原因多以工伤为主,包括机器绞伤工作、压伤、砸伤、锐器割伤,尤其是工业化生成发展过程当中大量使用机械导致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的发生率提升,多以急诊患者为主。在劳动过程当中,人类使用机械劳作,手指难免受到损伤。而手指末节作为主要的结构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当中容易造成末节软组织损伤缺失,需要采用转移修复手术,通过皮瓣转移修复或者是静脉修复手术以满足患者治疗目的,覆盖创面创伤恢复指节使用功能,提高术后治疗的美观性,达到临床应用效果。

本研究主要是结合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出现损伤之后所采用的修复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不同修复手指使用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4月到2022年4月某医院治疗手指外伤及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计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75例,一组采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术,另一种采用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术。

纳入标准:患者手指软组织缺损,临床标准相符合的诊断,患者意识清晰,可以正常表达,患者依从性好,具有采用微型皮瓣修复手术的指征,且软组织软组织缺损离断小于6小时。

排除标准: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存在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被诊断为病理性的骨折或全身骨折,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其中对照者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5.24±3.24,观察组男生40例,女生35例,平均年龄36.21±3.15。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两组患者具有可对比性,患者家属对本次的手术对比内容有所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

1.2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清创时利用显微镜,采用10-0缝线标记修复患者血管外膜,修整骨残端,固定采用刻时针,手指背侧皮下静脉,然后缝合。

1.2.1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的皮瓣修复手术以微型静脉皮瓣修复为主。临床多采用的是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微型静脉皮瓣移植术治疗当中可以对缺损的手指饼指中节背侧取皮瓣测取略大于缺损创面,供区疮面主要借助于前臂内侧后皮进行片植打包固定,植皮移植到断指软组织的创面修复。如果其中软组织离断组织之间出现了单纯皮肤缺损,没有动静脉缺损可以进行动静脉吻合,然后覆盖创面,采用皮瓣对疮面进行覆盖。如果离断指出现了单纯静脉以及手指皮肤缺损,要对断指动脉首先进行吻合,然后采取植皮半调节吻合静脉。如果其中离断手指的动静脉出现缺损,需要取前臂浅静脉的血管移植桥接吻合,然后对静脉桥进行断指静脉吻合处理,合并神经缺损。如果手术当中出现老皮瓣切取,需要携带背神经并结合桥接缝合。

 

1.2.2观察组

主要借助于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术

1)逆行岛状皮瓣,肺鱼指侧方借助于靠近手指近处的侧方。对动脉进行固定,设计皮瓣明确选择的尺侧大小,小指利用挠侧环指,中指需用挠侧,皮瓣的尺寸长度不超过进阶,纹宽度不超过指背的正中线,设计时结合创面大小,计算轴血管位置,在中轴偏长侧选择皮瓣旋转位置以终结1/4处为最佳移植。在供区过程当中以全厚皮移植最佳。

2)指侧方逆行血管之间的链皮瓣,需要明确创面大小,选择周围指近节偏背侧,设计对应的血管链皮瓣,以正中线作为轴心线,设计皮瓣中节指骨的1/3处作为旋转点,蒂部在5毫米左右宽的筋膜。切口采用Z型为主,以此作为设计的隧道和蒂部,缝合时对指端皮肤和皮瓣供区皮肤蒂部进行缝合。

3)在拇指尺背进行逆行侧端的岛状皮瓣,如果拇指腕掌关节选择其指尖和侧面的关节侧连线作为轴心线,达到腕掌关节处,可达到掌指关节,以指尖和掌间关节均可作为旋转点,拇指齿背侧动脉作为蒂部筋膜选择周围1厘米左右的为主,转移皮瓣到供区移植中厚皮片。

4)第一掌骨背侧逆行筋膜的皮瓣,如果拇指与第一长连线作为中线设计,皮瓣拇指甲根到第一掌鼓挠。侧圆连线作为设计皮瓣轴线,达到了腕掌关节到最远处可以离拇指指尖关节1厘米处旋转点,位于拇指指尖关节背侧的1厘米近端,以此保留筋膜,蒂部宽2厘米。切开皮肤将皮瓣转移到供区,选择中厚皮片游离覆盖。

1.2.3 观察指标

1)手指主动活动度TAM量表,对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指总体主动活动度进行对比,将其分值划分为0-5分,其中得分越高代表活动灵活度越好。

2)疼痛程度,借助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疼痛程度分化分为0-10分,VAS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也越高。

3)皮瓣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时间,皮瓣温度与临床的疗效效果成正比,而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与疗效之间呈现出反比。

4)治疗效果,患者手指应用更为灵活达到正常水平,代表受伤的受损伤的组织痊愈,不会出现畸形状况,以此作为显效;而手指存在轻微疼痛感,作为有效,受伤的手指大多恢复正常,初为有效;患者手指出现剧烈疼痛,尚未出恢复,存在畸形现象,视为无效。

5)对比两组患者后期所存在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借助于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资料计量方式采用代表两组之间的均数对比,借助于t进行检验,资料技术各组之间率采用检验,最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术与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术对比,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发现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要比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术组要低,而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而手指的总体主动活动度评分对比和皮瓣温度对比发现,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要高于静脉皮瓣修复手术,而且两组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1 两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TAM(分)

VAS(分)

毛细血管反应时间(s)

皮瓣温度(℃)

微型岛状(观察组)

75

4.57±0.27

3.23±1.22

1.11±0.12

33.73±1.48

微型静脉(对照组)

75

1.24±0.13

7.15±1.02

3.89±0.67

29.94±1.45

t值

65.623

15.123

25.094

22.398

P值

0

0

0

0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采取微型岛状和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术之后,最终发现岛状皮瓣修复有效率要比静脉治疗组略高,但是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微型岛状

(观察组)

75

69

3

3

96

微型静脉

(对照组)

75

62

5

8

89.30

 

 

3讨论

在对患者的手指末节软组织损缺损进行手术修复过程当中,采取不同的修复手术对治疗效果可能造成影响,但整体两者对比造成的影响差别不大,而这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作为外伤类型的手术往往会导致手指血管、肌腱受到损伤,会影响手指局部皮肤、骨骼、神经组织,为此需要及时修复,否则会影响整体手指功能,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手指末节作为手指触觉敏锐的部位,结构更为精细,修复过程当中对医生要求较高,对患者后期恢复损伤部位的理想状态、感觉功能造成影响。为此,要兼顾手术的美学外观,要求临床过程当中,尤其是皮肤软组织损伤使用的手术方式较多以皮瓣修复手术以及腹部修束手治疗。然而在具体对邻指采取修复手术中当中,如果修复存在细节问题,往往会导致后期关节手指不灵活,不利于后期的患者手指复原。例如,采取原来的游离皮瓣治疗显微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就近手术,且风险较大。

为此,本文主要在皮瓣选择当中,尽可能提升患者后期手指应用的灵活功能,确保手指感觉功能需求,能够保障日常生活工作,促使患者手部握持力和摩擦力,提高治疗美观度。本文在对比微型岛状和微型静脉皮瓣对手指末节软组织缺失进行手术过程当中可以就地取材,与手指软组织周边皮瓣质地、创面较为接近的供皮区进行选择,以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本身会存在着神经,后期恢复效果良好,也不会出现外观臃肿,对患者手指美学要求较高。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得分以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最终发现岛状修复手术岛状皮瓣修复本身的疼痛要低于静脉修复术,手指总体活动度评分以及皮瓣温度的评分要比静脉皮瓣修复组要略高。整体而言,采用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有效率略高,说明在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过程当中,对于患者而言可以达到满意的要求,缓解疼痛感,可以提升手指活动。具体应用还可以恢复手指应用功能,确保日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需求对手指灵活动的需求。

综上可见,在对手指末节组织缺损的手术应用过程当中,对比微型岛状和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效果,最终发现,采取微型岛状皮瓣修复移植治疗效果更佳,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受损手指外观和感觉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推广价值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耀辉,钱静,黄振明,汪建雄.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2,22(02):105-106.

[2]李丹丹.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末节离断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5):45-47.

[3]刘少华,范嘉文,纪兆云,陈勇,吴羽.人工真皮修复手指末节半侧组织缺损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0,34(12):861-864.

[4]陈鑫,马光义,张艳娟,李刚强,宋振磊,梅俊霞,朱永杰,朱华.急诊游离第二趾胫侧甲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半侧组织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20(02):148-149.

[5]周飞亚,蒋良福,张弦,高伟阳,宋永焕,丁健,褚庭纲.微型甲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9,42(04):322-325.

[6]王自方,明立功,李洋洋.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9(01):56-58.

[7]张辰.手指末节部分组织缺损邻指背带蒂筋膜皮瓣转位修复术[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2):99.DOI:10.16281/j.cnki.jocml.2018.a2.070.

[8]洪东. MEBO联合创疡贴包扎治疗手指末节组织缺损的临床报道[C]//.第15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222-2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