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有效性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10.12428/gjyxyj2023.02.025 PDF下载

杨鹏岗

华池县元城中心卫生院 甘肃省庆阳市745609

摘要

目的 比较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选取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70例,将其依据当前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A组35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B组35例采用泮托拉唑,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较A组(77.14%)高(P<0.05)。结论 针对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效果好于奥美拉唑,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消化道溃疡;出血;奥美拉唑;泮托拉唑

正文

消化道溃疡是当前临床中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指胃、十二指肠处发生的慢性溃疡,而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食管下段处发生的慢性溃疡也属此病范畴。需要指出的是,此病发生多与胃蛋白酶、胃酸的消化作用相关,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有研究[1]指出,此病在整个消化内科疾病中占比达5~10%,且近年,伴随人们生活习惯、方式的改变,使得此病患病人数仍呈逐年且快速增多趋势。出血为消化道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出血前,症状较重,而在出血后,上腹部疼痛会消失或者减轻,如果是动脉出血,那么非常容易引发大出血,有着较差的预后。当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来对消化道溃疡出血进行治疗,其中,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均属质子泵抑制剂,对于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治疗较为适用,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将幽门螺杆菌(Hp)清除。本文围绕所收治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来进行治疗,对比其效果与价值,现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5-20215月间,对本院收治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进行选取,共计70例,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35例中,最小年龄28岁,最大60岁,平均为(41.29±3.37)岁,男性19例,女16例,溃疡部位: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溃疡15例,其他3例。B组中,年龄28~6041.17±3.41)岁,男、女患者比值为18:17,溃疡部位:16例为十二指肠溃疡,14例胃溃疡,5例其他。两组上述罗列数据对比,差异并不突出(P0.05)。

纳入标准:(1)均与《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中此病诊断标准相符[2];(2)都经消化内镜检查确诊;(3)均有黑便、腹痛等症状。排除标准:(1)伴心肌炎、冠心病;(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3)多本文所用药过敏;(4)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免疫系统异常。

1.2方法

A组给予奥美拉唑(浙江亚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66,规格:40mg)治疗:40mg/次,2/d,静注;B组采用泮托拉唑(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70,规格:40mg):40mg/次,2/d,用前把此药加入到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1h内滴完;两组均用药7d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疗效判定标准[3]:若溃疡以及周围症状治疗后均消失,溃疡面积减小大于80%,即显效;若溃疡以及周围症状有一定减轻,溃疡面积缩小50~80%,即有效;若溃疡及周围症状没有显著改变,溃疡面积缩小小于50%,即无效。显效、有效例数相加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即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4.0处理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若组间经比对,差异显著,由P0.05予以表示。

2.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7.14%,与A组相比,偏高(P0.05),见表1

1  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

35

17

10

8

2777.14

B

35

21

13

1

3497.14

X2





4.590

P





0.032

 

3.讨论

有报道[4]指出,对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黏膜活组织检查,从中发现Hp感染占70%,而密切相关于Hp感染的消化道溃疡患者,有着较高的并发出血风向,即38%。因此,Hp感染实为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最主要诱因。有研究[5]发现,在消化系统中,如果有着较高的pH值,会为Hp的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如果pH值在4~6之间,此时,Hp虽然能存活,但无法繁殖;而如果pH值处于6~8之间,那么Hp会大量繁殖,因此,在该阶段采用抗生素治疗,能够达到根除Hp的目的。而通过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升高24h消化系统中的pH值,这除了会对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机体Hp代谢活跃程度产生有益影响外,还会使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泮托拉唑、奥美拉唑都是质子泵抑制剂,都能够通过促进消化系统酸度的降低,达到抑制Hp感染的目的,从本文可知,与A组相比,B组治疗效果更高。表明泮托拉唑在根除Hp方面,效果更为突出。奥美拉唑实为首代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后,能够有选择性的对胃黏膜壁细胞起作用,并且还能在分泌管中(胃黏膜壁细胞)特异性分布,在酸性条件下转化而成的活性物质,可以对管状泡上的H+以及K+-ATP 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对胃酸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而泮托拉唑则为一种经改良的质子泵抑制剂,其可以更为稳定的结合于质子泵,达到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及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较之首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在抑制细胞色素P450方面,较弱,且不会对其他药物在机体中的代谢水平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有着较差肝肾功能者,或者机能较差者,不需要对剂量进行调整,更为高效。

综上,采用泮托拉唑对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优于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此病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晓敏. 用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对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21):151-153.

[2]刘文忠. 日本《 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解读[J]. 胃肠病学, 2016, 213):129-137.

[3]林英, 蔡桂婵, 刘军. 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 19(2):180-182.

[4]王永席, 王婵, 王欣,. 艾司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15):152-153.

[5]付丽园, 吴智, 谌丽华. 泮托拉唑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24):60-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