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强党性,深耕体育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明

珠海科技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省 珠海市 519041

摘要

党建特色品牌的内涵建设和实践创新,要求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顺应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客观需求,积极回应高校升级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现实挑战,主动调试特色品牌逻辑、行动策略和体制机制,聚焦系统融合,抓好组织建设,精准思想导引,完善制度举措,通过系统融合、人才集聚、厚植情感、活化资源,打造质量好、理念新、成色足、接地气的党建特色品牌,全面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特色品牌式党建;高校;创新逻辑;融合引领

正文


本文系课题项目编号2023ZCSTDJ035

课题项目名称:重实践,强党性,深耕体育党建”特色品牌项目

一、“重实践,强党性,深耕体育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创新逻辑

(一)特色品牌式党建的功能质效

1.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效的衡量标志

党建特色品牌是将党建工作与特色品牌管理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新工作范式,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强化突出政治功能,引领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各项事业有序发展。党建特色品牌具有时代性、导向性、开创性、长期性特点,是将基层党建核心要素转化为教育教学发展动能的活力源泉,也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直观标准和必要指标。

2.特色品牌式党建是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抓手

党建特色品牌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是针对基层党建具体问题而形成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查摆问题、辨析焦点、总结经验、优化做法”是特色品牌式党建实践的基本过程,也是高校特色品牌凝结的基本内容。以党建特色品牌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标识,才能在实践中突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契合度,从而体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和突破。

3.特色品牌式党建是突出全方位引领的重要形式

党建特色品牌是基层党建的工作标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并反映党建工作的高度、效度和质感,是融汇一线实践、基层首创、标杆示范和多方协同的有形阵地和创新形式,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效发挥升华的原生动力和坚强堡垒。

4.特色品牌式党建是解决发展问题的“绿色”方法

党建特色品牌具有鲜明的先导性、引领性、长久性和持续性特点[1],注重特色品牌化的运行策略和发展过程,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动态发展形式。动态运行的特色品牌式党建具备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利于久久为功地持续发力,推动解决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和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夯实改革基础。

(二)特色品牌式党建的创新趋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特色品牌理论创新

国内外教育环境的新变化迫切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以新发展理念思考和探索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以系统融合视角深入回答关系基层党建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发展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品牌式党建的理论创新,就是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握好党建工作的核心观、要素观和方法观,坚持以师生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政治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以聚焦现实、守正创新的方法升华理论,坚持以全面系统、协调融合的理念推动引领,坚持以胸怀天下、服务社会的视野回应问题,不断深化党建特色品牌的理论内涵,不断赋予特色品牌式党建新活力。

2.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色品牌实践创新

特色品牌式党建的主旨和关键就是运用特色品牌管理理念和方法,把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理论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发展优势,紧紧围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定位党建特色品牌的功能属性和实践方向,更高效地体现党建特色品牌在引领过程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辐射力,争取更大范围的认可和支持,构建指向清晰、任务明确、行动有序、支撑有力的党建品牌实践体系。

(三)特色品牌式党建的创新范式

1.系统整合式创新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系统整合是将特色品牌式党建的内在要素与外在要素、内部工作与外部工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整合在统一的运行体系中系统思考、统筹谋划。

2.区域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根据党建工作环境和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作出有改革意义的创新,既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也要有“区域革新”的魄力,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归正特色品牌式党建的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3.数字科技式创新

信息革命是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的战略决策。因此,特色品牌式党建必须关注并抢抓数字科技主动权,推动传统特色品牌要素向数据、符号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元宇宙、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赋能的新样态,努力开创党建特色品牌数字化发展的新空间、新阵地[6]。

二、特色品牌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融合发展的建构策略

(一)引领高校事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品牌式党建新形态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既有社会的外在需求,也有转型发展的内在诉求,并形成内外交互、条块结合、校企联动、多元共建的多模态格局,主要表现为教育教学功能的外溢、人才互动交流的频繁、地域资源流通的加速等。特色品牌式党建要对党政融合、党建引领等传统工作模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完善,聚焦系统融合,精准思想导引,完善制度举措,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系统式融合、贯穿全过程、生态一体化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新形态。

1.聚焦系统融合,构建统合叠加型党建特色品牌

要把准政治方向,锚定根本任务,按照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需要,推动党建内容与教育教学融合叠加。在一个方向、内容上,叠加特色品牌的集群效应,紧紧抓牢政治引领的方向棒,以立德树人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意识和党建先行的标杆意识不断提高融合叠加的政治认识和业务自觉,推动特色品牌理念融入高校党史文化、党务工作和建党理论中,精细剥离,科学培育,在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之间建立清晰稳固的线性脉络,探索特色品牌落地的政治原则和实践支点,以融合共建的系统观巩固党建特色品牌引领价值。

2.抓好组织建设,构建精英型党建特色品牌

人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特色品牌质效的核心动力。加快构建党建特色品牌人才框架,将特色品牌赋予人格特征,打造特点鲜明的党建特色品牌ID,能够更好地诠释党建特色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引领价值。构建精英型党建特色品牌,一是要明确“人才质量观”。基层党建工作选人用人不唯数量、不看快慢,重点在于党员政治觉悟、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的优劣高低。必须坚决剔除党员思想中“重业务、轻党建”的偏颇思想,要以初心使命树牢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观,以职责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效,以高质量特色品牌化的党员队伍实现一流党建特色品牌的基础建设。二是要筑牢政治规矩标准观。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引导,厚植规矩意识,深化底线思维,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章作为拧紧党员行为的螺丝钉,为特色品牌筑牢清晰明确的纪律边框,严格按照党章党规推动党建特色品牌良性发展,建立一支能守规矩、守底线、守原则的“清洁型”党建特色品牌团队。

3.精准思想导引,构建潜意识型党建特色品牌

高校党建特色品牌应易于师生辨识,并能快速清晰地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识,同时保持全过程的一致性、信任度和归属感。首先,特色品牌思想是强化党政融合、提高政治认同和理论认同的核心武器,对夯实“党建+业务”的理念自信、方法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思想的一致性更容易触发师生对特色品牌的情感认同,从而使师生将特色品牌建设逐渐内化为自我价值,从而为基层党建开辟更多的实践形式。最后,特色品牌思想具有强大号召力,是关照现实的直观表现,也是党建特色品牌实践的源头活水。

(二)特色品牌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视角

1.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推进特色品牌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育创建高校党建特色品牌首先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深化问题导向意识,锚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的远大目标和实际需求,推动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全部工作范畴,不断提高系统设计能力,密切党建工作与高等教育中心工作的多元融合。要找准关键落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党建环境、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的分析与研判,科学认识自身具备的优劣势,进一步集约有效资源、强化业务指向,全盘谋划党建特色品牌发展方向,从特色品牌理念、特色品牌行为与特色品牌观感方面突出基层党建工作对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价值引领、过程保护和成效转化。系统建设还要求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核心和焦点。为此,要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创建原则,坚持以全局视野统筹设计、谋划全程,将党的建设基本工作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有效整合,凸显党的政治理论在课程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等关键领域的先导价值与支撑作用。要抓牢党建实践的三个关键点,不断提高统合发展、系统推进的认识和能力。

2.以人才队伍为轴心集聚特色品牌智慧

高校党建特色品牌化发展首先要求党组织自身具有完整性与规范性,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门品牌建设团队,择优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同时,抓牢基础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党员对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的政治站位,建立健全特色品牌创建培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双岗双责”在特色品牌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所在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和人员特点制定特色品牌创建设想和发展计划,进一步明确职责划分,将责任层层压实,在制度框架内赋予其相对宽泛的“自治”权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攻坚克难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其次,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团队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加强党务工作能力培训,使之能够胜任特色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在党建品牌创建中,极易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即大家都将目光对准如何找点子、找路子,而忽略好点子、好路子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问题。因此,必须先从队伍根源上审视自身是否具备特色品牌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吃透政治理论、紧跟时政热点、梳理业务融合等方面必须要上得去、拿得起、讲得通、用得好。最后,“党建+队伍建设”还要注意队伍主体和副体之间的联系。主体就是以基层党委、党支部为核心的党务工作队伍,副体就是有利于党建品牌培育创建的一切可调动因素。要紧密结合高校的教学资源、教学特点、发展需求,向深挖资源、向后挖文化、向前挖创新、向上挖发展,努力以全方位的“党建+队伍建设”助推特色品牌特色发展。

3.以教育教学服务厚植特色品牌情感

党建特色品牌的设计理念与服务定位直接影响基层党建的特色品牌形象和内在价值。创建高校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尤其要注意特色品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并为之设定清晰的建设目标和规划,同时还要持续完善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联系,着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和校本文化特征,从历史文化背景、故事经历情感、先进典型事迹等方面关照现实、厚植根基,构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关怀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一方面,创建高校党建特色品牌要善于“取之于民”,其含义包括三点:一是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创建活动要取之于全体师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只有广大师生关注的、关心的、亟需的、必须的内容才是特色品牌内容的源头活水。二是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创建要集聚最广泛的基层力量,切不可由一两个人或少数代表决定,要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特色品牌创建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三是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创建要注意“自身革命”,要注重内部的守正创新,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万夫莫当的信心破冰前行。

结束语

在创建体育党建特色品牌过程中牢牢抓住新时代的数字化、全球化、生态化特点,充分认识到党建特色品牌与受众群体之间的关系,坚持二者同向共行、同频共振,用新技术、新理念更好地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应对时代变革的策略方法融入规范化建设中,从规范化建设中凝练党建特色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特色内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守思想底线、端正政治态度、保持政治定力,以党建特色品牌感召力更好地引领全校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参考文献:

[1]王平宇.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特色品牌建设探索与实践[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22(5):99-10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22(11):4-28.

[3]郭茜,毛丹玲.以党建为引领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21(2):79-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