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10.12428/gjyxyj2023.02.034 PDF下载

何俊珊,王光娇,段琼珍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省昆明市650011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所具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研究抽选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10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计100例,随机数字法下,常规干预者50例纳为对照组,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者50例纳为研究组,探索两组不同护理干预结局。结果:研究组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吞咽功能评分,无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接受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加强患者依从性,进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康复效果较高,临床价值明确。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康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正文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报告显示,大约22.0%至65.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已被证明是卒中后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积极开展护理干预,促进吞咽功能的早期改善和恢复[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所具临床意义与价值进行调查分析。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抽选对象,为2020年1月-2021年10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计100例,随机数字法下50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66.25±4.21)岁,病程(8.35±1.75d;50例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6.33±4.19)岁,病程(8.29±1.68d;纳入病例做基础资料对比P> 0.05。患者自愿签署研究相关文件。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断标准[2];诊疗资料完整;无恶性肿瘤;发病前吞咽功能正常;家属陪同。

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导致吞咽障碍;急危重症合并;认知障碍严重;精神疾病;脑部手术历史。

1.2研究方法

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核对患者病历信息、医嘱内容,遵照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各项指征变化,简单对吞咽训练内容进行讲解,依照患者想法与我求进行训练实施。

50例研究组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1)饮食康复训练:引导患者采取坐姿,身体向前倾20°,轻微弯曲颈部,增加舌骨肌张力,适度提升喉咙,以便于进食后快速进入食道。初期选择相对较为粘稠的糊状物作为食物,如蛋汤和豆腐脑,然后逐渐过渡到固体和液体。进食后适当饮水,鼓励患者积极尝试吞咽,以便积极吞咽口腔内残留的食物垃圾。2) 心理护理:护士通过解惑、谈心、消除焦虑等方式,帮助患者理气、耐心接受治疗和护理、尽快实现吞咽功能恢复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情绪辅导;3) 吞咽刺激:提前准备柠檬水,用棉签彻底浸泡,然后放入冰箱冷冻。指导患者张开嘴,发出“啊”的声音。用冷冻柠檬拭子刺激舌根、喉壁和软腭。依次刺激每个部位,停留10秒钟,引导患者进行自主吞咽活动。4) 口腔康复训练:引导患者有意识地反复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伸展舌头,反复按压上、下牙龈、上颌和左右嘴角。如果患者无法独立移动舌头,用湿纱布包裹舌头,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患者的舌头,引导患者被动移动。

1.3研究指标

1)康复效果:以洼田饮水试验为基础评估康复效果:基本痊愈:洼田试验结果正常,无吞咽障碍消失;显效:洼田实验结果提高2级,吞咽障碍有明显改善;有效:洼田实验结果提高1级,吞咽障碍有一定改善;无效:洼田实验并无改善,吞咽障碍无改善表现[3]2)吞咽功能评分:选择吞咽功能标准评分表(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综合评估,前者通过患者5ml 3次吞咽、60ml1次吞咽进行评分,46分满,分数增加则吞咽功能降低;后者正侧位X线透视之下,患者摄入不同剂量硫酸钡混悬液、不同形状米粉,评估不同位置开放状态,分数增加则吞咽功能改善。3)依从性:选择临床依从性评估量表,评估依从性程度[4]4)日常生活能力:选择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工具,共10条,100分满,分数增加则生活能力提高;5)生活质量:选择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包括11条调查项目,55分满,分值增加则生活质量提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2.0.2,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x±s),采取x²、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后依从性对比

1中,研究组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

1两组干预后依从性情况调查表[n(%)]

项目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研究组(n=50)

20(40.00)

26(52.00)

4(8.00)

46(92.00)

对照组(n=50)

17(34.00)

21(42.00)

12(24.00)

38(76.00)

-

-

-

3.9683

p值

-

-

-

P<0.05

2.2两组康复效果对比

2中,研究组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康复效果情况调查表[n(%)]

项目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n=50)

10(20.00)

17(34.00)

16(32.00)

7(14.00)

43(96.00)

对照组(n=50)

5(10.00)

14(28.00)

14(28.00)

17(34.00)

33(66.00)

-

-

-

-

4.5687

p值

-

-

-

-

P<0.05

2.3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对比

3中,对比两组干预前吞咽功能评分,无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情况调查表(分`x±s)

项目

SSA评分

VFS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50)

38.41±4.05

21.56±3.09

3.77±0.78

8.14±1.29

对照组(n=50)

38.39±4.11

30.78±3.54

3.81±0.69

6.22±1.05

t值

0.3658

12.2561

0.3321

7.4871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影响患者的进一步康复,甚至加重病情。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后6个月内清醒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死亡率约为34%,而6个月内无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清醒患者的死亡率低于11%。以往临床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是保守药物治疗和鼻饲,缺乏积极的吞咽康复训练[5]

研究之中,研究组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患者依从性也较高。分析原因,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持续向大脑传递刺激信号,从而促进运动神经元和周围神经末梢形成新的传导通路,并恢复和建立脑细胞的功能和反馈通路[6]。它不仅能促进肌肉群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能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神经网络的重组和侧支循环的形成,扩大皮层感觉区[11]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促进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其主要机制是:一方面促进肌肉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改善,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射刺激,扩大皮层感觉去神经支配;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吞咽肌、咬肌和咽肌出现废用性萎缩症。研究结果,研究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吞咽康复训练能有效刺激脑组织,帮助运动神经元等周围神经建立不同于以往的传导通路,重建新的传导通路,为吞咽功能的重建提供可能。此外,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相关肌肉的协调性,提高吞咽反射的敏感性,改善吞咽功能。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接受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加强患者依从性,进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康复效果较高,临床价值明确。

参考文献

[1]王佳,沈卫东. 头针、舌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研究[J]. 陕西中医,2019,40(12):1774-1777.

[2]钱娜. 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5):177+179.

[3]房芳芳,王孝文,鞠学红.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19,59(31):103-106.

[4]唐春妮.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3):81-83.

[5]梁盛华,刘强,李婷妤,陈双龙.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2018,22(02):283-285.

[6]贾秀贤,雷少军,刘卫霞,荣铁成.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8,40(05):778-780+7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