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赣州市;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高中数学;渗透策略
正文
现阶段赣州市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楚,而且对于学习缺乏浓厚兴趣,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对未来的成长处于迷茫的状态。而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融合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适当引用数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走出人生彷徨的阶段,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更新观念,确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教育知识,组织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课程中职业规划的指导价值。
一、赣州市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1.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成长方向
高中生的认知包含了兴趣、价值观的形成等,而兴趣是职业发展的重点,当学生的兴趣逐渐变为一种动力,促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为了这个职业目标为不断努力奋斗。中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三观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职业态度也决定了未来的就业情况,所以数学教师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为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清楚认知自我。例如,有的学生逻辑思维非常严谨,而且动手能力极强,所以职业生涯教育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2.体现数学课程的教育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类的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把握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需要数学的知识,如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财会业务等。所以,加强对数学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高中生要清楚认识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应对高考,而是为了职业规划的发展提供关键的知识支撑。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下,数学这门学科的作用愈加明显,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推进,数学的地位也在提升,学习变得更加重要。
二、赣州市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1.适应性
数学教学内容要跟随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适当创新和调整,反映当下的教学要求,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基于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时候,体现适应性的原则,选择新颖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统计任务,对本地的资源、艺术文化等展开系统调查,认识本地区的发展优势,如何借助这些地区资源更好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让学生认识本地产业背后的职业者,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接触更多的人,让他们立志于家乡的发展和建设。
2.阶段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认识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所以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阶段性的发展特点进行合理指导。结合新高考政策的相关要求,高一阶段,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职业有初步认知。高二,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让他们找准目标,做好数学的管理和规划。高三阶段,对于即将面临高考,走上大学的学生而言,他们有着开始择业、有的会选择升学,对于人生的分叉路口,教师的引导要有针对性。所以,数学课堂中的职业规划教育,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3.协作性
一方面,高中职业生涯的教育规划,体现教、学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则是生生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合作活动,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对自我有更为清楚的认知,这对学生的自我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赣州市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分析教材,挖掘内容
教师为上好职业规划教育,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职业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早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以“数列”为例,数列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挖掘关键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知识对于专业选择的重要意义,助力学生更好规划自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下,人们愈加关注经济发展趋势,无论是投资,或者是风险把控中,都会运用数列的相关知识。如单利的计算,认识本金在某个阶段内产生的利息。如本金为p,利率为I,期数是N,利息的表示方法PXIN,而本利和是PX(1+I)N。所以从中能看出,无论是利息,还是本利和,都会使用数列的知识。所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作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融合数学知识,才能让经济研究更具实操性。学生罗列现实生活中和经济相关的数列知识,如当下的物价、企业经营等都涉及到数列的知识,渗透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旅游经济、消费经济、电商产业的发展等,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和分析。同学们现阶段认真学习数学知识,为日后在各自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他们认识到数学的经济价值,学习不再是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日后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及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2.巧妙设计,全过程融合
为实现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将数学+职业生涯进行深度融合,应用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而且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整合,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例如在“函数建模”的时候,基于USEM就业理论模型中。首先,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打造数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微信公众号,课前将相关的资源,就业模型发送给学生,就教学的内容,函数的建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掌握模型知识,了解USEM就业模型的内容。其次,课上的交流活动,教师构建智慧教学的情境,利用雨课堂APP,微课等教育而漠视,结合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开展智慧教育。根据USEM就业模型,了解学生对于学科的理解能力,专业技能,知我感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系统了解,主动和高中数学中的建模知识有效结合,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构建函数模型的时候,组内交流、沟通,了解数学知识,掌握职业生涯的规划技巧。最后,课后的分析活动。教师让学生在微课平台,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接着布置一篇学习体会的文章,让学生撰写数学+职业规划的体会类文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实现知识内化。
3.理念更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如若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日后走进工作岗位后,也无法获得满意的业务。对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幂函数的教学中,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复杂,所以学生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会产生极强的挫败感,害怕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以动画的方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画面中的学生A购买了x千克的水果,每千克是1元,所需要支付的钱为y和购买的蔬菜类x的关系。学生列出y=x.很明显,借助图文结合的形式展开创新式的教学,能点燃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也随之给出各种问题,如x秒内骑车前进1公里,那么骑车的速度是多少?整个过程中,教师放任学生自由思考,主动提出问题,结合幂函数,联系到函数的共同点,让学生在自主管理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数学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当下的发展环境,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即便是遇到问题,也要迎难而上,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发展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4..组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认知能力
数学课程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职业体验不够深刻,教师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契机。例如最为便捷的方式则是网络媒介,教师鼓励学生假期的时候,利用互联网搜集自己最为感兴趣的职业,对于这份职业进行合理分析,学校建立以职业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提供相关的链接,方便学生茶叶和了解。虽然,现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还不能全面渗透于课程教学系统,但是学校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合适的选修课程,介绍职业的时候适当添加当地的特色,将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应用于数学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当地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此外,教师成立专门的咨询小组,负责邀请专人为学生解答相关的职业问题,着重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
此外,学生为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职场,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工作岗位有清楚认知。还需要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进入本地的工厂、社区和事业单位参观,走访。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在企业能力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实践,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为学生日后就业、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高中数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更为深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清楚认知。因此,满足学生自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教师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职业元素,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契机,避免学生在彷徨的岁月中蹉跎青春。
参考文献:
[1]黎锦勇.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4):3.
[2]邹信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以《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为例[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9):1.
[3]周文芳.新高考改革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渗透职业生涯教育[J].亚太教育, 2022(2):67-69.
[4]彭买平.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数列的实际应用"为例[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9):1.
[5]陈广平.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与生涯教育的融合策略[J].高中生学习, 2019, 000(003):P.1-1.
[6]张程艳.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数列的实际应用"为例[J].教育(周刊), 2018(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