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效果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孙红领

藁城区南董中心卫生院 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摘要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纳入的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阿托品片),观察组加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疗程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均心率、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平均心率(观察组:46.25±4.20次/分,对照组:45.82±4.15次/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15.63±2.14,对照组:15.47±2.0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均心率(58.74±5.32次/分)高于对照组(52.16±4.95次/分),中医证候积分(6.25±1.48)低于对照组(10.83±2.06)(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可有效提升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缓慢型心律失常;效果

正文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特点是心动过缓、心搏出量不够,患者常常会有心悸、乏力、头晕、胸闷等表现,严重的时候可能引发晕厥,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它的病因一般和窦房结功能退化、心肌受损或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系,常见于老年人群或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当下,临床治疗大多使用阿托品等西药来提高患者心率,不过其疗效有限,而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口干、心悸、便秘等不良反应,有些病例甚至效果不好,导致患者症状控制不理想,对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所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是提高该病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1]。中医理论中,缓慢型心律失常和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关系紧密,其中以心阳不足为主要病因,治疗应该注重温补心阳、益气复脉。苓桂术甘汤作为传统的经典方剂,具备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能够调节患者机体的水液平衡与气血运行;生脉饮则通过益气养阴,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于缓解气阴两虚引起的心悸、乏力等症状特别适用。两个方剂联合使用,通过整体调理,不仅能够强化心气、推动气血运行,还能改善机体功能状态,为缓解缓慢型心律失常症状提供可能性。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比常规西药与中药联合方剂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及症候积分的改善效果和不良反应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6月至202312月纳入50例患者分组后各25例,观察组年龄(62.48±8.25)岁、病程(2.12±0.67)年、基线心率(46.25±4.20)次/分;对照组年龄(61.92±7.84)岁、病程(2.08±0.71)年、基线心率(45.82±4.15)次/分,组间基线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年龄18-75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2)对研究药物过敏;(3)近1月接受其他抗心律失常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托品片,每次 0.3mg,每日 3 次,连服 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药物组成有茯苓 15g、桂枝 9g、白术 12g、甘草 6g、人参 9g、麦冬 12g、五味子 6g。由医院中药房统一调配,用自动煎药机煎煮,每剂煎出 400mL 药液,分装成 2 袋,每袋 200mL。患者每天早晚各服 1 袋,每次 200mL,餐后 30 分钟温服,连服 4 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均心率、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 4 周后,患者平均心率提升幅度大于等于 20%,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大于等于 50%,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平均心率提升 10% - 19%,中医证候积分下降 30% - 69%,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不满足以上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2.0软件处理,进行x2统计、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心率、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1治疗前后心率、证候积分比较`x±s

组别

平均心率(次/分)  

中医证候积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25

45.82 ± 4.15

52.16 ± 4.95

15.47 ± 2.08

10.83 ± 2.06

观察组(n=25

46.25 ± 4.20

58.74 ± 5.32

15.63 ± 2.14

6.25 ± 1.48

t

0.364

4.528

0.268

9.028

P

0.717

0.000

0.790

0.000

2.2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更高,P0.05如表2.

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25)

10

8

7

18(72.00)

观察组(25)

16

9

0

25(100.00)

X2




5.980

P




0.014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

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口干

心悸

便秘

发生率

对照组(25

4 (16.00)

3 (12.00)

 28.00

936.00

观察组(25

14.00

14.00

00.00

  28.00

X2




5.711

P




0.017

3讨论

缓慢型心律失常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以心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为主要特征,呈现为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表现。主要类型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在生理功能上,其显著影响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不能充分满足各器官的需求。患者因此常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在病情严重时,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造成重要脏器如大脑、肾脏等供血不足,进而危及生命,诱发晕厥、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该检查通过精确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及传导情况,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能够动态反映心脏在不同状态下的功能状况,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治疗方面,常规西药治疗以提高心率为主要目标。然而,现有的治疗方案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仍存在诸多局限性。  

对照组采用的阿托品片治疗,通过阻断心脏的M胆碱受体,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心率提升。该药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缓解患者因心率过慢引起的症状,但常规西药治疗存在明显缺陷。阿托品在提升心率的同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心悸、便秘等,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还可能加重患者的其他不适,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此外,长期使用阿托品,机体可能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变化,导致药效逐渐减弱,难以维持稳定的治疗效果。阿托品的单一作用机制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以及由此导致的潜在心脏功能减弱问题,难以实现病情的长期稳定控制和全面康复[2]  

观察组使用的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是基于中医理论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病机的精确认识而精心拟定的方剂。依据中医理论,缓慢型心律失常多归属于“心悸”“胸痹”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与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患者常见心阳不足、水饮内停以及气阴两虚的病理状态。心阳不足直接影响心脏的鼓动能力,导致血液循环乏力;水饮内停则阻碍气机运行,破坏了身体正常的气血流畅状态;气阴两虚进一步加重了心脏功能的损伤,使病情更为复杂。苓桂术甘汤源自经典医著《金匮要略》,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独特功效。方中桂枝作为君药,温通心阳,增强心脏功能的动力;茯苓能够健脾利水,清除体内潴留的水湿,防止其对心脏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白术则燥湿健脾,进一步支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为身体提供稳定的气血生化之源;甘草则承担调和诸药的作用,确保方剂中各种药物成分之间相互协调,发挥出最佳的综合治疗效果。生脉饮起源于《医学启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物组成。人参以其卓越的大补元气之功效,为心脏功能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麦冬养阴生津,滋润心脏及相关脏腑,避免因阴虚而导致的功能进一步失调;五味子敛阴止汗,稳固气血,防止其过度流失。三味药协同作用,实现益气养阴、敛汗生脉的综合疗效,增强了心脏功能的稳定性。二者合用,共奏温阳化饮、益气养阴之效,从整体出发,全面调节机体功能,改善心脏的气血阴阳平衡状态,为心脏功能的恢复及疾病的根本治疗奠定基础[3]  

本次观察组干预后的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显著差异主要得益于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独特而强大的多靶点调节作用。方中的桂枝等药物温通心阳,有效增强心脏的兴奋性,促进心脏搏动,提高心率;人参等药物则大补元气,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进一步提升心率。此外,该方剂还能全面调节机体的水液代谢状态,通过茯苓、白术等药物健脾利湿,消除水饮对心脏功能的不利影响,为心脏的正常搏动创造出一个稳定的内环境,在多重作用机制的协同下,使得患者心率稳定且显著提升,优于单纯依赖提升心率而忽视其他影响因素的对照组治疗方法[4]  

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该方剂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卓越。苓桂术甘汤通过精准化解水饮,有效改善水饮内停所导致的胸闷、腹胀等一系列令人不适的症状,显著提升了患者胸部的舒适度,并促进气血的正常流通;生脉饮通过益气养阴作用,巧妙缓解了由气阴两虚引发的心悸、乏力、气短等问题,改善了患者整体的虚弱状态。方剂不仅关注单一症状的缓解,而是从整体出发,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疏通气血运行,从根本上逐步改善患者的不适之感,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5-6]  

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中药复方整体调理的显著优势。中药复方并非简单地将提升心率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注重从根本上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与脏腑功能的关系。中药复方通过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激发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在多个层面、多角度地改善病情。这种综合调理的策略,不仅关注短期心率的提升,还重视患者体质的全方位改善,有效防止病情的反复发生,稳步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实现更为长期、稳定的疾病控制[7-8]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有力地显示出中药治疗的高安全性。中药复方多采用天然药材,其配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优化,合理组合使得药物之间能够相互协同和制约。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方剂中,多种药材在相互配合下,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还降低了单一药物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西药在治疗中,由于往往依赖单一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容易引发多种不适,如胃肠道刺激、神经系统异常反应等。而本中药复方则通过复方制剂的形式,有效规避了这些问题,保障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不增加额外负担,显著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确保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舒适体验[9-10]  

综上所述,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凭借多靶点调节以及整体调理机体功能的优异特性,在提升心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保障安全性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优化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雯霞.心宝丸与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18):1-4.

[2]陈大伟.苓桂术甘汤联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31):16-18.

[3]徐永福.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160.

[4]王建霞.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4):229-230.

[5]王继超.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72例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3):162+171.

[6]于倩.苓桂术甘汤联合生脉饮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187.

[7]杨宗翔.用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3):23-24.

[8]左智.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7):40-41.

[9]王军.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9):24-25.

[10]朱清科.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8):2664-26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