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胡越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荆州43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良好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观察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小儿哮喘护理效果,改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及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护理满意度 。


关键词

强化健康教育;小儿哮喘;护理效果;肺功能;生活质量

正文


小儿哮喘是一种多发慢性呼吸道炎症疾病,患儿主要症状为呼吸系统高反应性及气流受限,患儿发病会出现呼吸急促、气喘、胸部闷痛或咳嗽等症。近年来,小儿哮喘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小儿哮喘的治疗和管理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通过药物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控制病情发作和获得良好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是护理中重要的工作之一,能够帮助患儿及其家人正确掌握和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和掌握相关疾病护理措施。但传统常规健康教育内容过于单一,没有规范化和针对性。为此,笔者开展该项研究,旨在评估加强健康教育的作用,以便于对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开展进行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2312—202412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7.5±2.3)岁;病程6个月- 5年,平均(2.8±1.2)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7.2±2.5)岁;病程6个月- 5年,平均(2.6±1.3)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哮喘诊断标准[3];②年龄3 - 12岁;③患儿及家长能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疾病者;②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配合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遵医嘱用药指导、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1健康教育内容:①对疾病的认识:向患儿及其家长讲解哮喘的原因、发展情况、症状表现、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明确告诉虽然不能治愈但可很好地控制;药物使用指导:细致介绍各种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等,如合理应用吸入类激素的用法及何时应用β2激动剂等。③生活护理:指导父母给患儿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做到房间清洁整洁、空气清新,并远离过敏原(如花粉、尘埃、动物的毛屑)接触,合理有计划地调整患儿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接触易致过敏食品,天气变换时及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感冒,适当活动,增强体质,禁止进行剧烈运动。另需指导患儿及父母学会在急性发作时采取正确的措施用药法(如及时给药、采取正确姿势等),告知患儿及其父母何时需医生就诊等。

2)授课形式:集体授课形式:开展儿童哮喘健康知识课堂讲座(定期组织儿童、家长参加哮喘知识讲座,由专业的医务人员组织开展),一对一教育和指导,即对每一个患儿及其家庭的个性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发放相关资料及时发放哮喘宣传手册及宣传画等,方便患儿及其家属阅读,建立微信或QQ群等线上平台传播哮喘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回复询问。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依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哮喘控制情况可分为三种情况,即控制良好、部分控制、未控制。无(或≤2次/周)日间症状活动受限夜间症状或因哮喘憋醒,无(或≤2次/周)需要使用缓解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视为控制良好;在1周内出现上述12特征视为部分控制;在1周内出现≥3项部分控制特征视为未控制

   2)比较两个组得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

3)比较两组得生活质量:采用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对患儿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问卷包括症状、活动、情感3个维度,共2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7分制评分,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4)比较两组患者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自行设计哮喘疾病知识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哮喘病因、症状、治疗、护理、预防等方面,满分100分,评分≥80分为掌握,评分在60-79则视为基本掌握,评分<60分为未掌握,掌握度=(掌握例数 + 基本掌握例数)/总例数×100%。

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 + 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数值型数据以均值()呈现,计数型数据则以数量[n,(%)]表述。对于各组间的比较,采用了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哮喘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控制良好

部分控制

未控制

控制良好率

观察组

50

44(88.00)

4(8.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50

31(62.00)

9(29.03)

10(20.00)

40(80.00)

x2

/

/

/

/

6.061

P值

/

/

/

/

0.031

2.2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FEV1ml)

FVCm³)

PEF(L/min)

观察组

50

2.15±0.32

2.56±0.41

3.28±0.53

对照组

50

1 .82±0.28

2.2±0.35

2.85±0.48

t值

/

5.488

4.722

4.252

P值

/

0.000

0.000

0.000

2.3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症状维度

活动维度

情感维度

总分

观察组

50

5.23±0.65

5.18±0.72

5.35±0.68

15.76±1.23

对照组

50

4.52±0.58

4.45±0.65

4.62±0.63

13.59±1.15

t值

/

5.763

5.322

5.569

9.113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2.4两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度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度高达96.00%(38家长掌握,10位家长基本掌握,2位家长未掌握)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27位家长掌握,12家长基本掌握,11家长未掌握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²=7.162P=0.017)。

2.5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8.00%36位家长非常满意,13位家长满意,1位家长不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28位家长非常满意,12位家长满意,10位家长不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8.274P=0.011 

3、讨论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呼吸道疾病,对其进行治疗和控制也是一个漫长过程,此过程之中融入健康的教育的意义非常巨大,能够强化患儿及家庭成员对哮喘的认知,提升患儿及家庭成员自我护理的能力,有控制哮喘的发生,改善哮喘患儿预后[3]研究数据显示加强健教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哮喘控制情况,可能的原因在于加了强健教以多种方式、全方位进行对哮喘的教育,使患儿家长患儿日常照护有更的参与度,及时发现并正确使用药物从而控制哮喘的发生,从而改善哮喘控制效果。肺功能评价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FEV1、FVC、PE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加健康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推测原因应为加干预后患儿及家属加强了对肺功能的重视,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及功能训练,遵医嘱用药,保证了药效,从而能够提升呼吸道的通畅度,进而改善肺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也是判断患儿哮喘病治指标之一[5]。本研究结果中,通过加大健康教育对患儿的病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影响较大,对患者进行指导,教患儿以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哮喘病的发病情况,并关注了患者的心理需求,让患儿及其家属以积极、乐观的状态生活有助于疾病控制、运动情况情感活动的改善[6]。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和照顾子女的能力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原因为:他们经过强化健康教育,对疾病的认知更为深入,学会了哮喘的相关处理对策,因此与医护人员进行配合度也会更高从而提高对患儿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7]。而父母满意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护理服务的配合,护理工作也就更加能得到更好的效果[8-9]

   综上所述,在儿童哮喘护理中积极应用健康宣教能明显提升哮喘控制率,改善患儿呼吸系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患儿父母疾病认知度意度,具备较强的护理实用性,后续我们也应针对更有效、针对性更强的健康宣教措施予以探索,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梅.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2024(21):0241-0243

[2]周主华.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及对喘急性发作次数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19-20

[3]刘怡芳.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10):81-84

[4]高淇莎.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4(5):97-99

[5]莫小莉,饶宴.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4(3):137-140

[6]张玲.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74-74

[7]高玄,陈瑶,廖珂,.标准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3(24):258-261

[8]税利桃.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7):92-95

[9]方蕾.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12):134-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