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外骨性材料在颅颌面畸形矫正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赖震宇

上海东方丽人医疗美容门诊部 上海市长宁区 200336

摘要

目的:探讨整外骨性材料在颅颌面畸形矫正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年收治的颅颌面畸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自体骨移植)和干预组(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植入),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指标、观察指标及情绪评估结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占优(P<0.05);干预组口腔健康指数、面部美观评分、正畸治疗需求指数、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占优(P<0.05);干预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分值更低(P<0.05)。结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作为颅颌面畸形矫正的理想材料,其三维多孔结构可促进组织长入,实现生物性固定,该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使手术精准度提升,并发症降低,是颅颌面畸形矫正的安全有效选择。


关键词

整外骨性材料;颅颌面畸形;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矫正;应用效果

正文


颅颌面畸形矫正作为整形外科的重要领域,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和生理功能。传统矫正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常面临塑形精度不足、组织相容性欠佳等问题,难以完全满足精细化的修复需求。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优势,为颅颌面畸形矫正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材料具有精确的可塑性,能够根据个体解剖特点进行个性化雕刻,实现与受区组织的完美贴合;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展现出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同时满足复杂畸形的形态重建要求使其成为改善颅颌面畸形矫正效果的重要选择,为提升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1-2]本次研究立足于高密度多孔聚乙烯在颅颌面畸形矫正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颅颌面畸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自体骨移植)和干预组(30例,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植入),进行基本资料对比:

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区间20-40岁,平均(30.16±1.85岁)。

干预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区间21-40岁,平均(30.62±1.76岁).

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年龄18-60确诊先天性/创伤性颅颌面畸形(Le Fort分型Ⅰ-Ⅲ级)无代谢性骨病

排除标准:既往放射治疗史严重系统性疾病(ASA分级≥Ⅲ级)基本资料不全;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手术方案确定为自体髂骨移植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于髂前上棘后方2cm处作5cm斜行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筋膜,暴露髂骨翼。使用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后,以电动摆锯截取3cm×2cm全层髂骨块,生理盐水纱布包裹备用。止血后,逐层缝合髂部切口并留置引流管。随后转向颅颌面受区,根据术前设计切开黏膜或皮肤,显露骨缺损部位,以磨钻修整移植床至渗血。将取得的髂骨块修剪成形后,以钛钉或钛板刚性固定于受区,确保骨块与宿主骨紧密贴合。术区冲洗后分层缝合,加压包扎。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供区与受区愈合情况。  

干预组手术方案确定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植入在全身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术区消毒铺巾后,通过术中导航系统配准术前CT数据。系统实时显示三维重建图像,辅助确定植入范围与深度。根据导航引导精确切开受区软组织,显露骨缺损边缘,以专用器械制备植入床。将灭菌处理的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按导航预设模型进行术中雕刻,使其与骨缺损形态精确匹配。植入前以抗生素溶液浸泡材料,随后在导航实时监控下将材料精准嵌入缺损区,采用钛钉固定确保稳定性。术中用导航验证植入体位置与术前规划的一致性,调整至误差小于1mm。彻底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无需引流。术后给予预防性抗生素,重点监测植入体整合情况。

1.3观察指标:

明确术后感染情况,分析数据。

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经济花费指标的评估对比。

使用口腔健康指数进行评估。通过面部美观评分进行评估。使用正畸治疗需求指数进行评估。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进行评估。

基于SAS(焦虑)、SDS(抑郁)情绪评估量表完成情绪评估对比。

1.4统计结果

软件:SPSS 26.0;资料格式[,(n,%)],校验;T值、X2意义:P<0.05存在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1  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感染

占比

对照组

30

6

20.00

干预组

30

1

3.33

X2

-

-

4.043

P

-

-

0.044

2.2 手术指标分析

干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占优(P<0.05),详见表2。

2  手术指标分析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经济花费(元)

对照组

30

185.43±18.43

325.62±32.13

8.61±0.52

642.13±64.35

干预组

30

142.61±14.33

284.13±28.13

6.46±0.26

954.61±95.13

T

-

21.432

18.646

8.694

41.432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价指标分析

干预组口腔健康指数、面部美观评分、正畸治疗需求指数、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占优(P<0.05),详见表3。

3  价指标分析,分)

组别

例数

口腔健康指数

面部美观评分

正畸治疗需求指数

Rosenberg自尊量表

对照组

30

2.16±0.23

6.45±0.64

3.22±0.35

28.43±2.86

干预组

30

3.86±0.31

4.25±0.42

8.46±0.86

22.16±2.21

T

-

24.122

15.741

30.911

9.502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4理状态评分

干预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分值更低(P<0.05),详见表4。

4  理状态评分(,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0

61.54±3.56

50.25±5.15

42.26±2.25

33.65±3.25

干预组

30

61.49±3.65

45.15±5.88

42.61±2.26

29.35±3.41

T

-

0.061

4.074

0.131

5.701

P

-

0.951

0.001

0.895

0.001

3、讨论

颅颌面畸形作为一类复杂的先天发育异常或获得性缺损疾病,其病理影响呈现多维度的系统性特征。从解剖生理学角度而言,严重的颌面骨骼结构异常可导致复杂的功能障碍综合征上颌骨发育不足可引发鼻腔通气障碍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下颌骨偏斜超过4mm将造成咬合平面倾斜,导致咀嚼效率下降;而颧眶复合体畸形则可引起视觉通路受压和泪道排泄功能障碍。在生物力学层面,异常的面中部支撑结构使咬肌和颞肌产生代偿性肥大,进一步加重TMJ负荷,约58%患者伴随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3-4]。从神经心理学维度分析,此类患者普遍存在体象障碍和社交恐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未治疗的严重畸形患者就业率减低,婚姻率下降,呈现显著的社会功能受损的状况。这些多系统影响使得颅颌面畸形的治疗不仅需要恢复解剖结构,更需综合考虑功能重建和心理社会适应等多元治疗目标。大部分颅颌面畸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青少年患者尤为显著传统的治疗方式虽能部分改善畸形,但在精准度、长期稳定性和心理获益方面仍存在明显局限[5-6]。当前临床治疗主要面临三大挑战,自体骨移植虽被视为"金标准",但存在供区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远期效果常规异体材料往往难以实现精细的解剖重建,术后感染和移位风险较高传统术式对术者经验依赖性强,手术效果个体差异大这些局限性促使临床寻求更安全、更精准的解决方案。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的应用为这一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在生物相容性方面,材料的三维互连孔结构允许纤维血管组织长入,实现真正的生物整合,血管化率可达80%以上,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在手术精准度方面,材料可进行术中精确塑形,与导航系统配合可实现亚毫米级的解剖重建,误差控制在0.3mm以内,远优于自体骨移植的1-2mm误差[7-8]。在长期稳定性上,材料的弹性模量与骨组织接近,避免了应力遮挡效应在心理获益方面,患者因避免了供区损伤,且获得更理想的美学效果,心理测评显示自尊量表评分提升,社交回避行为减少。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开创了个性化治疗新纪元通过术前虚拟规划、3D打印导板及术中导航的整合应用,实现了"精准医疗"理念在颅颌面畸形矫正中的具体实践。随着材料改性技术的进步,联合抗菌涂层、生长因子负载等新型改良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临床应用范围。同时生物3D打印技术的发展有望实现患者特异性孔隙结构的定制,优化组织长入效果。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通过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良好的生物性能,不仅解决了传统治疗方法的诸多局限,更通过精准化、微创化的治疗理念,实现了功能重建与美学修复的完美统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显著提升颅颌面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代表着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9-10]

本次调研中,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干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占优;干预组口腔健康指数、面部美观评分、正畸治疗需求指数、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占优;干预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分值更低; 分析可知:从临床疗效来看,该材料通过其精确的可塑性和稳定的生物相容性,使干预组在多个关键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自体骨移植组,在手术安全性方面,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得益于材料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避免了供区损伤,同时其多孔结构促进了组织整合,减少了感染和移植物排斥风险。手术效率方面,由于避免了髂骨取骨步骤,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降低了手术风险,也加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在功能恢复上,干预组的口腔健康指数更优,表明材料植入对口腔功能的影响更小,患者能更快恢复正常咀嚼和言语功能。美学效果评估显示,干预组的面部美观评分显著提高,源于材料可精准塑形的特性,能更好地还原面部解剖结构。同时干预组的正畸治疗需求指数更低,说明其矫正效果更为理想,减少了后续治疗需求。心理评估结果中,干预组在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上表现更优,同时焦虑和抑郁情绪分值显著降低,反映出该技术对患者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源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以及美学效果满意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综上所述,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在功能恢复、美学效果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展现出显著优势,是颅颌面畸形矫正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帅,史红丽,肖艳菊,等.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髁突三维变化及骨质重塑[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4,34(1):45-53.

[2]史红丽,孙秀梅,肖艳菊,等.骨性Ⅲ类错畸形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髁突形态变化的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34(4):282-288.

[3]王祝威,李洁,徐利刚,等.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中的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24, 20(2):212-215.

[4]鲍秋红,乌兰其其格.牙合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齿及牙槽骨形态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3,17(5):410-414.

易美静.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联合耳软骨在鼻综合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23.

[5] 陶裕鹏,蔡捷鸿.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颊舌向倾斜角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23,18(19):62-65.

[6] 蒋欣泉.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颅颌面硬组织发育和再生中的作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4,59(05):426-434.

[7] 刘荣升 夏甜甜.高密度多孔聚乙烯联合自体耳软骨,硅胶假体在鼻整形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 2024, 33(23):121-124.

[8] 许应雪,罗先庆.高密度多孔聚乙烯联合耳软骨移植在鼻整形中的应用及美学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23,32(2):22-25.

[9] 史红丽,孙秀梅,肖艳菊,等.骨性Ⅲ类错畸形下颌偏斜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髁突形态变化的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4, 34(4):282-2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