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唐长久 通讯作者 杨银桥 罗心凯 朱静宜 吴冕 王宏宇

荆门市人民医院 荆楚理工学院附属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 44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患者高压氧联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观察组患者接受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92.00%vs76.00%),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SAA(24.18±3.75)分vs(29.27±3.67)分、KWST(1.02±0.31)分vs(1.73±0.36)分、吞咽时程(1.35±0.16)svs(1.73±0.18)s、MEP波幅(0.92±0.17)mVvs(0.68±0.13)mV。结论: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疗效确切,因此,该治疗方案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高压氧;脑卒中;吞咽障碍

正文


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食物口腔残留、运送效能降低等症状[1]。上述症状会影响患者日常饮食,因此患者在康复期出现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和误吸风险较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方式以常规康复训练为主,如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等,但上述干预方案高度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这就意味着一旦患者配合度较低会影响其预后效果[3]。此外,上述干预措施的强度高、重复性,这就导致患者在康复训练中易出现倦怠情况,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这就导致了常规康复训练的疗效受限。因此,探索更高效、安全的康复技术成为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因其能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吞咽功能,因此被临床医生用于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然而,现有治疗多基于经验性单侧刺激,虽然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但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文献报道指出,双侧rTMS通过同步调控患侧与健侧半球兴奋性,能更有效恢复患者吞咽皮层的神经环路平衡,因此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理想[5]。此外,高压氧治疗能改善脑组织缺氧、减轻神经炎症及促进突触可塑性,为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供有利的微环境。若将双侧rTMS的神经调控作用与HBOT的生物学效应相结合,可能产生协同增效,但目前该联合方案的临床价值亟需高质量证据支持。鉴于此,本文运用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使用双侧高频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的相关资料予以总结,旨在为优化康复策略提供循证依据,从而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有关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4年2月--202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6]诊断标准者;本次研究涉及的治疗方式耐受者;可以正常交流者;伴有吞咽障碍;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物理疗法治疗者;原发性咀嚼吞咽肌群萎缩性疾病者;存在精神、意识障碍者;病情加重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患者的一般资料

组别

n

年龄(岁,±s

性别(n,%)

脑卒类型(n,%)

吞咽障碍病程(月,±s

男性

女性

脑梗死

脑出血

观察组

30

55~78(68.53±3.46)

16(53.33)

14(46.67)

14(46.67)

16(53.33)

1~3(1.73±0.26)

对照组

30

56~79(68.65±3.77)

15(50.00)

15(50.00)

17(56.67)

13(43.33)

1~3(1.75±0.23)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高压氧疗治疗,仪器:Yc2800J-x型医用氧气加压舱,压力为0.25MPa,吸纯氧时间60min,1次/d。

对照组:单侧高频rTMS,内容如下:

患者治疗体位为平卧位,确保YRDCCY—I型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高频磁刺激网形线圈与患者颅骨表面相切,佩戴定位帽后刺激患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区域。仪器参数:120%静息运动阈值(刺激强度)、频率5Hz,脉冲时间10s,脉冲:800个,1次/d,10min/次

观察组:双侧高频rTMS治疗,仪器、操作以及参数与对照组一致,先刺激患者患侧大脑半球,再刺激患者的健侧,每侧治疗时间10min。

2组患者均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率:显效: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洼田饮水试验(KWST)评定级别Ⅰ级;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KWST评级提高2级以上;无效:评级提高2级以上无变化且症状未改善。

2)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吞咽功能变化情况: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AA,18~46分,分值越低吞咽功能越好)、KWSTI~V级共5个等级,分别记为1~5分,等级越高吞咽功能越差)量表。

3)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吞咽时程、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医生将一次性表面吞咽电极置于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肌腹部位,然后让患者饮用2ml的温开水,详细记录吞咽时程、MEP,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由n(%)表示,数据传入Excel表并利用SPSS.28软件予以统计学分析,经t/c2检验所得结果P<0.05,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治疗有效率(n,%)

组别

n

无效

有效

显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30

3(10.00)

12(40.00)

15(50.00)

27(90.00)

对照组

30

10(33.33)

10(33.33)

10(33.33)

20(66.67)

c2

/




4.812

P





0.028

2.2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

治疗6周后SAA评分、KWST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

组别

n

SAA评分

KWST评分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观察组

30

38.35±6.51

24.13.75*

4.27±0.81

1.02±0.31*

对照组

30

38.27±6.46

29.23.67*

4.33±0.84

1.73±0.36*

t

/

0.050

5.573

0.295

8.585

P值

/

0.960

0.000

0.769

0.000

注: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使用*表示(P<0.05)。

2.3治疗前后吞咽时程、MEP波幅

治疗6周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4治疗前后吞咽时程、MEP波幅

组别

n

吞咽时程(s)

MEP波幅(mV)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治疗前

治疗6周后

观察组

30

2.22±0.22

1.35±0.16*

0.58±0.16

0.92±0.17*

对照组

30

2.26±0.23

1.73±0.18*

0.62±0.15

0.68±0.13*

t

/

0.722

9.064

1.048

6.442

P值

/

0.473

0.000

0.299

0.000

注: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使用*表示(P<0.05)。

3讨论

脑卒中会损伤人体皮质吞咽中枢、下行传导纤维或延髓等关键结构,而这些结构是维持人们吞咽功能的关键,因此脑卒中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7]。此外,由于吞咽是人们摄入营养的关键,一旦其出现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脱水、死性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常规康复训练是医生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主要方式,但此类方法依赖患者主动参与,而长期高强度重复训练会导致患者出现疲劳感,因此影响患者的参与度,从而降低了患者的预后效果[8]

随着临床对脑卒中康复期的深入,发现单纯行为训练难以直接纠正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失衡,因此亟需探索更具靶向性的神经调控手段。rTMS作为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近年来在吞咽障碍康复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9]除神经调控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还需依赖神经组织的结构修复。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分压、减轻细胞水肿及促进血管新生,可有效改善缺血半暗带的微环境,从而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92.00%vs76.00%),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吞咽功能情况、吞咽时程、MEP波幅)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由于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障碍往往涉及双侧大脑半球的协调失衡,尤其是健侧半球因失去抑制而过度活跃,因此患者的吞咽功能出现异常。相比单侧高频rTMS而言,双侧高频rTMS可促进患侧神经网络的代偿性激活,同时减少健侧对患侧的异常抑制,这就意味着患者正常的神经调控模式得以恢复。此外,双侧rTMS在治疗患者时,不仅能调整患者单一脑区的兴奋性,还能增强双侧皮质-延髓通路的整合性,从而优化患者的吞咽动作协调性。高压氧疗能促进患者脑部血管新生,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神经元凋亡,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此外,该疗法能上调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强了患者神经突触重塑能力,进一步加速患者神经环路的重建。因此,双侧rTMS与高压氧的结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神经调控-微环境优化”双通路实现协同增效,从而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双侧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确切,该治疗方案能改善脑部缺氧状态、增强皮质兴奋性,因此患者神经通路得以重塑,从而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因此该方案值得推广于临床当中。

参考文献

[1]姚珊,郭鹏飞,孙洁,等.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11):51-55.

[2]王金月,李应峰.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24,32(14):126-129.

[3]宋晓东,张永卿,高佳,等.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39(7):1004-1008.

[4]徐丹妮,金敏敏,王中莉,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23,45(11):1186-1189.

[5]张昕,刘若飞,高秋萍.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24,32(6):79-82.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7]张钰敏,陈志伟,占超,等.不同靶区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24,35(5):1184-1186.

[8]吴晶,张伟,陈焱强,等.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23,38(6):323-327.

[9]吴丹,罗欢欢,黄柯,等.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7):13-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