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降糖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评价与不良反应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赵清妍

铜陵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

目的:分析常见降糖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评价与不良反应。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3年11月份至2025年1月份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临床表现,影响因素。结果:收集了80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患者主要受到了胃肠系统的损害、代谢营养联和皮肤附件损害。结论:对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而言,易出现不良反应,虽然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期间应慎用联合用药,以保证患者健康。


关键词

降糖药物;联合用药;疗效评价;不良反应

正文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的高血糖症状,胰岛素抵抗为典型症状,会对患者的多个组织器官造成威胁,比如眼睛 、肾脏、血管等,导致患者的机体多个部位出现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当前针对于该病以胰岛素或者降糖药物为主,以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临床使用率较高的药物为双胍类联合碘酰脲类药物,但患者长期用药易出现不良反应[1]。所谓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理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物不良的反应对患者机体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威胁。不良反应作为当前监测的重点,作为衡量总体报告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就常见降糖药物联合用药的疗效评价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80例患者参与本次的研究,时间范围2023年11月份至2025年1月份,年龄在23-63岁之间,平均年龄42.52±4.87岁,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42例,汇总患者的具体信息,显示结果P>0.05,可以进行研究

1.2方法 

患者提供格列美尿片治疗,每天服用2mg,连续服用两个月,同时提供长效胰岛素治疗,在患者睡前上臂内侧或者腹部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2U/kg.d,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共计治疗两个月[2]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计数用n%表示检验通过 。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符合统计学研究

2  结果

80例患者通过治疗后,有效的数量为76例,有效率为95.00%,8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数量为12例,发生率为15.00%。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其他生物受损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基数大、病程长,而且并发症也较多,在疾病治疗期间,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实现降糖的目的。故应严格保证患者安全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真正的体现了的用药安全现状, 药物联合使用的原因主要与单一使用药物控制血糖的效果并不理想 ,但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时会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发生改变,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但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使用2-4种降糖药物,二联用药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且最为常见的为磺脲类、中药制剂等。通常来看,双胍类药物使用时不会出现低血糖,但对肝、肾存在一定的毒性,当经肾排泄时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期间,减慢了合并用药的排泄,出现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导致中枢或者外周神经系统发生损害,故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用药时应慎重。

分析药品的类型、给药的途径、药品的品种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通常来看,高血糖患者多通过口服药物或者片剂类药物进行治疗,排名靠前的片剂剂型和品服药物最多的为二甲双胍,之后为磺脲类、胰岛素类等。降糖药物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低血糖,格列美脲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临床上患者在用药后可以立即进食[4]。消渴丸若用量过大会增加患者出现低血糖,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减少磺脲类药物的使用,必需服用时应监测用药的剂量,记录血糖水平。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良反应为主,患者选择餐中或者餐后服药物为主,或者为患者提供肠溶剂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降低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会对患者的系统或者器官造成影响,降糖药物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会导致患者的系统或者器官受到损伤,比如营养障碍,代谢异常等,临床最高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故患者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其血糖水平,预防患者出现低血糖,一旦出现惊慌、饥饿等症状时,可以补充葡萄糖,占比第二不良反应的为胃肠损害,患者易出现腹泻或者恶心,临床上可以通过低剂量用药,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不良应患者的转归结果可以看出,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后会逐渐好转,而且也不会对原患疾病造成明显的影响,说明降糖药物的临床效果较佳,但少数患者会出现病程延长或者加重。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体内炎症因子和脂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发生紊乱,导致胰岛素对脂肪酸的作用下降,继而患者的机体糖代谢会出现异常,体内血脂水平会出现改变,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降糖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稳定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纠正患者体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降糖药物联合使用过程中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虽然可以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有效的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降低不良反应,以促进其恢复更佳。

参考文献

1叶文举.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24):152-154.

2德白.探讨老年临床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8):88-91.

3魏安华,漆建军,王璐,曾露,贡雪芃,江莹.953例口服降糖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3,20(12):1415-1420.

[4]左凯妮,张崇旭,张梦培,张皓翔,王志恒,潘婕,王晓梅,段利忠,朱文涛.基于Meta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师,2020,23(9):1798-18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