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观察与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睡眠质量
正文
基金项目: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
睡眠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常见且严重的症状之一,尤其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中风后遗症、癫痫等疾病中,睡眠问题几乎是普遍存在的。根据研究,约50%的帕金森病患者和超过6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中风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样受到显著影响,许多患者在中风后的康复过程中经历着失眠、早醒、昼夜节律紊乱等问题[1]。癫痫患者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等,且药物治疗也常会影响其睡眠结构。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睡眠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新陈代谢,有助于记忆巩固和认知功能的恢复,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可能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影响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的改善。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患者白天极度疲倦、缺乏精力,进而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增加生活自理困难,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尤其是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挑战,加之睡眠障碍的影响,情绪问题更加严重[2]。睡眠对大脑的清除废物功能和记忆巩固至关重要,睡眠质量差会加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认知衰退,加速痴呆的进程,尤其是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质量,还会加重疾病的症状,延缓康复过程,睡眠质量的下降对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甚至生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成为了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任务。本研究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案予以分析,讨论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7月至2024年12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共计有6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0例。干预组男16例、女14例。神经系统疾病年龄42-86(65.68±11.20)岁。对比组男18例、女12例。神经系统疾病年龄42-88(65.71±11.24)岁。就干预组与对比组经系统疾病患者年龄、性别对照统计结果为p>O.O5,可以对比。
1.2方法
对比组实行常规治疗,每日给予患者睡前1片阿普唑仑。干预组实行针灸治疗,取穴:百会穴、三阴交穴、神门穴、四神聪穴,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3]。全部患者均行28d治疗。
1.3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显效为治疗后患者头痛、失眠、焦虑等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有效为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失眠减轻、头痛减少、情绪稳定等,但仍有轻度症状残留;无效为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明显变化,仍然存在或更加严重[4]。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评估6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资料,计数资料包含临床效果情况,X2检验计算后呈现为n(%),其结果P<0.05则评估为差异存在。
2结果
干预组(93.33%)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效果高于对比组(70.00%)的患者,P<0.05,有差异。见表1。
表1: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效果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干预组 | 30 | 18(60.00) | 10(33.33) | 2(6.67) | 28(93.33) |
对比组 | 30 | 11(36.67) | 10(33.333) | 9(30.00) | 21(70.00) |
X2 | 5.4545 | ||||
P | 0.0195 |
3讨论
睡眠对神经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在正常情况下,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的恢复、记忆巩固、认知功能的维持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因病理改变而导致睡眠障碍,这些障碍不仅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疲惫和焦虑,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衰退和情绪问题的恶化[5]。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针灸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流动、平衡阴阳,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神经递质的分泌,缓解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领域,针灸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验证,在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方面,针灸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对于缓解中风后遗症、减轻癫痫患者的症状等方面,针灸也表现出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睡眠障碍的治疗方面,针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已被证明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针灸治疗睡眠障碍的作用机制逐渐被现代医学认识和揭示,研究表明,针灸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激活自律神经系统、平衡内分泌激素的分泌等方式,能够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改善深度睡眠,并调节睡眠结构。本研究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其采取针灸治疗,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效果高于对比组的患者。针灸是中医学中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刺激体表的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基本原理建立在中医思想上,特别是气血、经络、阴阳等概念。气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而血是滋养身体的物质基础,气和血在体内流动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健康状况,针灸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络是人体气血流动的通道,连接着全身的脏腑器官、四肢末端及表里之间,针灸通过刺激经络中的特定穴位,疏通气血,恢复体内功能的平衡[6]。阴阳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代表了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两种力量,身体的健康状态依赖于阴阳的平衡,针灸通过调整阴阳,帮助恢复机体的和谐状态。针灸通过神经系统发挥其治疗作用,刺激针灸点时,能够通过感知神经纤维传递信号,激活大脑的特定区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对疼痛、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进行调节,针灸还能够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改善自律功能。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通过调节体内的细胞因子、免疫细胞等,起到增强免疫、抵抗外界病源的作用。针灸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来调节身体的生理状态,针灸被用于调节荷尔蒙水平,从而治疗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等疾病。针灸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疗效,尤其对失眠症、焦虑引起的睡眠问题以及日间嗜睡等有显著作用,许多研究发现,针灸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睡和维持深度睡眠。根据中医理论,睡眠障碍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阴阳不调有关,针灸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恢复体内的气血平衡,进而改善睡眠。研究发现,针灸能够影响神经递质的水平,尤其是影响多巴胺、血清素、γ-氨基丁酸等与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针灸能够帮助患者更容易入睡并保持深度睡眠。针灸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缓解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帮助身体放松,从而促进睡眠。多项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碍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研究发现,针灸能够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和睡眠质量,针灸也有助于缓解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引起的睡眠障碍。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在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在调节气血、传递神经信号方面。经络的通畅程度直接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针灸不仅能够调节气血,还能通过神经传导信号,达到治疗疾病、调节身体的效果。经络与特定的神经区域相对应,针灸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能够激活相关神经并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这种经络与神经的相互作用使得针灸能够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针灸在调节神经递质和脑电波方面的作用,体现了其对神经系统的深远影响,针灸通过对大脑特定区域的刺激,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尤其是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GABA等,与情绪、睡眠、疼痛等功能密切相关,针灸能够提高GABA的水平,具有镇静作用,从而促进睡眠,缓解焦虑。针灸能够影响脑电波的活动,尤其是在促进深度睡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针灸可增加α波和θ波的活动,这些脑电波与放松和深度睡眠状态密切相关,针灸还能调节脑电波的同步性,有助于提高大脑的整体功能和协调性。
本研究取穴方面,百会穴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关键调节点之一,百会穴被认为是“气海”所在,能够调节全身气血,增强气血流通,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而缓解由神经紊乱引起的各类症状。通过调节脑血流,百会穴能够缓解因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神经性疾病,如头痛、失眠、抑郁等。针刺百会穴能够平衡脑内的神经递质,促进神经的修复,特别适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和认知障碍等问题。百会穴的调节作用对大脑、脊髓、内分泌、免疫等系统都有潜在的协同作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调节点。三阴交穴属于脾、肾、肝三经交会之处,调节身体的内分泌、免疫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通过刺激三阴交穴,能够促进气血的流动,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神经衰弱、焦虑、失眠等症状。由于三阴交与脾、肝、肾经脉相连,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平衡体内激素水平,改善神经性疾病的相关症状。通过针刺三阴交穴,可以增强患者的抗压力和情绪稳定性,具有安神镇静的效果,对治疗失眠、焦虑症状有很好的疗效,通过调节脾、肝、肾功能,三阴交能够改善患者的体内环境,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尤其适合治疗神经衰弱、功能性障碍等疾病。神门穴是心经的一个重要腧穴,通过刺激该穴,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进而通过心脏与大脑的联系,改善神经系统的健康。针刺神门穴有助于缓解焦虑、失眠、抑郁等情绪紊乱,并且能促进心脑的血液循环,神门穴对心气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焦虑症状,特别是在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神门穴通过对心脏功能的调节,能够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由于心理压力、焦虑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问题,神门穴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通过调节情绪、放松神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睡眠状态,神门穴通过调节心脏和大脑之间的联系,帮助缓解心脑功能障碍引起的相关症状,特别适用于心脑疾病的辅助治疗。四神聪穴对大脑的神经功能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中,能够调节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脑部的调节能力。四神聪穴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大脑血流,增强大脑的功能,特别是记忆、认知功能,对于神经衰弱和老年痴呆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四神聪穴还具有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对于情绪不稳定、焦虑和失眠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四神聪穴的刺激,可以对大脑的多项功能进行调节,包括记忆、情绪、睡眠等,具有较好的综合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结果,针灸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宇,高晓冉,李杨,等. 养心安神祛痰汤与董氏奇穴治疗对失眠病人中医证候积分、内分泌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4):4581-4584.
[2] 谢晓敏,曹雪梅,吴泽婷,等. 针灸联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3,44(10):1456-1460.
[3] 赵洪莲,刘欢,高俊详. 温针灸联合养元活血汤治疗产后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疼痛介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10):2016-2020.
[4] 韩宇樱,吴小玲,李杏昌,等. 基于5-HT、DA、NE、5-HIAA及睡眠质量评估腹针联合调神解郁针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疗效[J]. 吉林中医药,2023,43(6):728-732.
[5] 沈鼎,叶蔚.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疏肝和胃安神方对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睡眠质量、胃肠激素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2):146-150.
[6] 王馨,陈鹤,王寅,等. 基于双重差分法分析中医综合睡眠干预对颅脑手术患者睡眠质量及功能状态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7):99-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