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初次治疗疗效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不同治疗方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初次治疗疗效;影响
正文
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感染是全球高发的慢性感染疾病,和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紧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感染H. pylori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是没感染者的3 - 6倍。所以,清除H. pylori感染是降低相关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关键办法。当下,标准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是临床一线治疗手段。不过,因为抗生素耐药情况变多,这个标准疗法的根除率逐年降低,特别是在克拉霉素高耐药地区,根除率不到80%,给初次治疗增添了困难。如何优化抗生素组合来提高根除率,已成为消化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 针对抗生素耐药问题,临床上逐渐开展抗生素调整方案的研究,其中用呋喃唑酮替代克拉霉素的四联方案因效果良好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对比标准四联疗法与呋喃唑酮替代克拉霉素的四联疗法对初次治疗H. pylori感染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84例患者分组后每组42例,对照组年龄平均为(38.72±7.1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观察组年龄平均是(39.06±6.88)岁,男性25例,女性17例。组间基础情况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1)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年龄在18至65周岁之间;(3)首次接受根除治疗。排除标准:(1)对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2)近3个月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或抗生素;(3)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实施治疗,具体用药为口服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以及枸橼酸铋钾220mg,每日服用2次,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抗生素进行调整,用呋喃唑酮0.1g替代克拉霉素,其余药物(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枸橼酸铋钾220mg)的服用剂量与次数都和对照组保持一致,每日2次,整个疗程同样是14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22.0软件处理,进行x2统计、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组别 | 幽门螺杆菌根除 | 症状缓解时间(天) |
对照组(n=42) | 34(80.95) | 7.15±1.53 |
观察组(n=42) | 41(97.62) | 5.32±1.24 |
T/X2 | 4.480 | 6.022 |
P | 0.034 | 0.000 |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相似。如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 恶心 | 皮疹 | 腹泻 | 头晕 |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
对照组(n=42) | 0(0.00) | 0(0.00) | 2(4.76) | 2(4.76) | 4(9.52) |
观察组(n=42) | 3(7.14) | 2(4.76) | 0(0.00) | 0(0.00) | 5(11.90) |
X2 | 0.000 | ||||
P | 1.000 |
3讨论
Hp感染属于常见慢性感染疾病,全球大概一半人口都有Hp感染情况。这种细菌主要在胃黏膜扎根,通过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引发一系列胃部疾病,像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还跟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目前,临床上诊断Hp感染主要依靠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血清学抗体检测等办法。尿素呼气试验因为操作简单、没有创伤而且准确率高,成为临床筛查以及治疗后复查的首要选择方法;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则能在做胃镜检查的时候同时进行,明确感染状况还能查看胃部病变情况[2]。
在治疗现状方面,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是根除Hp的标准方案,这个方案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直接杀死细菌以及保护胃黏膜等多个途径协同作用,提高根除成功的概率。对照组用的标准四联疗法里,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给抗生素发挥杀菌作用营造适宜的胃内环境;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作为常用抗生素,分别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以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消灭Hp;枸橼酸铋钾则在酸性环境里形成弥漫性的保护层覆盖在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以及食物对溃疡的侵害,同时还有杀灭Hp的作用。不过,随着抗生素大量使用,Hp对克拉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导致标准四联疗法的根除率逐渐下降,部分患者因为治疗失败需要接受二次甚至多次治疗,这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可能因为反复用药引发更多不良反应以及产生耐药菌株[3-4]。
观察组采用呋喃唑酮替代克拉霉素的四联疗法,其作用机制有独特优势。 呋喃唑酮属于硝基呋喃类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氧化还原酶系统,阻断细菌细胞内电子传递链,造成细菌能量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其特有的抗菌机制使其对hp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而Hp对其耐药率相对较低。由于Hp感染与胃内微环境密切相关,抗菌药物需要在胃酸的高酸性环境下保持稳定才能有效,而呋喃唑酮在胃内酸性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尤为突出,能够避免被胃酸降解,从而更持续地发挥抗菌作用。此外,呋喃唑酮不仅局限于单纯的抗菌作用,研究证实其具有一定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Hp感染引发的促炎因子水平,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局部免疫失衡状态,这对降低感染性胃炎和溃疡病反复发作的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呋喃唑酮能够很好地发挥协同作用。在标准的四联疗法中,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枸橼酸铋钾共同使用,其作用机制在多环节中形成互补: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改善抗生素发挥作用的环境;阿莫西林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起到直接杀菌作用;而枸橼酸铋钾则通过胃黏膜保护作用形成覆盖膜,对Hp产生屏障作用的同时兼具抗菌效果;呋喃唑酮则通过前述机制协同发挥杀菌、调节免疫和改善炎症反应的作用。这种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Hp的根除率,还能帮助修复Hp持续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从而改善感染相关症状,降低溃疡复发率,体现了相较于传统疗法的潜在优势[5-6]。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呋喃唑酮对Hp的抗菌活性以及较低的耐药率,让其在四联疗法中能够更有效地杀灭细菌,提高根除成功的概率。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短,这得益于呋喃唑酮的快速杀菌作用以及免疫调节特性,它不仅能快速清除致病菌,还能减轻炎症反应,加快胃黏膜修复,从而更快缓解腹痛、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Hp感染患者的不适症状与胃黏膜长期存在的慢性炎症及溃疡密切相关,而呋喃唑酮不仅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还能通过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为胃黏膜修复创造有利条件。研究观察到,观察组患者的胃黏膜炎症在治疗后消退得更快,胃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得更好,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消化功能紊乱和相关不适症状。此外,呋喃唑酮在胃酸环境中稳定发挥作用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高效杀菌浓度,这也为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供了保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不仅在根除率方面显示优势,更在症状早期控制上表现出明显的临床价值,这种双效优势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以呋喃唑酮替代克拉霉素的四联疗法没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呋喃唑酮虽然属于硝基呋喃类药物,但在14天疗程内,其不良反应大多集中在轻度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个别患者出现的轻微皮疹,这些症状通过适当的对症处理后,均可有效缓解,不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整体治疗效果造成显著影响[7-8]。
综上所述,采用呋喃唑酮替代克拉霉素的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凭借其独特的抗菌机制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显著提高Hp根除率,加快临床症状改善,而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袁菁菁,罗孟钊,周锋.不同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初次治疗的疗效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4,33(09):673-677.
[2] 张驰乾,唐江丽,尘坚,李岚,何源.老年人群患者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指导治疗方案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4):3376-3378.
[3] 陈淑平,张苗,王丽芳.蒲公英联合四联方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疗效[J].医学信息,2023,36(13):107-110.
[4]蔡亮.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药物治疗方案及疗效[J].黑龙江医药,2022,35(06):1328-1330.
[5] 郑旭林.大剂量二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分析[D]. 川北医学院, 2022.
[6] 吴珍萍,王群英,滕卫军,丁进.“三明治”方案补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21,43(06):649-652.
[7] 李梦迪,于国伟,韦祁山.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方案新进展[J].甘肃科技,2020,36(04):133-135.
[8]杨翠花.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4):175+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