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手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价值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潘士虎 张健 高广庭

滨州市中心医院 山东滨州251700

摘要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THR)、骨折内固定术(IF)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际价值。方法:对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于我院就诊时间为2023年11月-2025年03月)随机分组(信封法,n=15),其中研究组予以THR治疗、对照组行IF治疗,观察指标涉及手术情况(有效操作时间、失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并发症(与本次就诊手术相关)、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1d、手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低,数据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分别为0.00%、33.33%;术前Harris评分数据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Harris评分组间、组内比较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HR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治疗价值较优,有利于促进其术后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髋关节功能

正文

项目名称:骨折术后骨生化相关指标与骨折愈合关系的研究

编号:MR-37-23-031040

项目来源:滨州市中心医院院级2023年科研立项

股骨颈骨折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骨科疾病之一,由于现阶段外科手术已成为临床处理此类病患主要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术式选择性较多[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R)、骨折内固定术(internal fixationIF)等][1]。基于此,本文将对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于我院就诊时间为202311-202503)随机分组,通过对比关键数据明确THRIF应用于此类病患实际价值,以利于为今后合理取舍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具体手术方案提供可靠参考,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利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研究组(n=15)男:女=69,年龄61-87岁、平均74.80±7.58岁,Garden分型为Ⅲ型10例、Ⅳ型52对照组n=15)男:女=510,年龄62-89岁、平均76.20±8.93岁,Garden分型为Ⅲ型8例、Ⅳ型7。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对比结果P>0.05(即本次研究分组情况均衡性良好且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规定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1.2.1.1THR

研究组予以THR治疗:1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局部髋臼、移位、皮质厚度等情况,提供胫骨结节牵引;2手术体位选择90o侧卧位(健侧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于髋关节后侧做一手术切口并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使关节囊有效暴露;3选择T”型切除法将髋关节暴露,对股骨头情况探查完毕后行修整股骨颈、扩大髓腔、清理髋臼等步骤;4根据病患具体情况放置合适髋关节假体(髋臼中),若存在合并髋臼损伤情况可同时行人工髋臼置换;5修复关节囊结束后对手术切口逐层缝合,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等对症处理。

1.2.1.2IF

对照组行IF治疗:1麻醉方式同THR(研究组),手术体位为外展内旋位;2克氏针标记后予以皮肤切开、扩孔等处理,将合适的空心螺钉后旋,行拔针、冲洗、关闭手术切口等步骤,术后处理同研究组。

1.2.2观察指标

1术后并发症:与本次就诊手术相关,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2)术后恢复情况:利用Harris评分评价手术前1d、手术后6个月各组髋关节功能,评价内容包括畸形、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疼痛等(共4个维度),分数(总分100分)、髋关节功能相关性为正。

1.3统计学方法

1)工具:版本号SPSS 22.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2)性质:手术情况相关指标、Harris评分属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为并发症发生率;3)表示: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数据均值±标准差`x±s、非正态分布数据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计数资料n%);(4)检验(双侧):计量资料中正态分布数据ANOVAAnalysis of Variance)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非正态分布数据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组间)/Kruskal-Wallis H(多组间),计数资料χ²Chi-square)检验;(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低,数据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分别为0.00%33.33%(表1)。(注:研究过程未见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术后发生2种及以上并发症)

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n%]

组别

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切口感染

骨折不愈合

总计

研究组n=15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n=15

16.67

16.67

213.33

16.67

533.33

c2





6.000

P





0.014

 

2.2术后恢复

术前Harris评分数据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Harris评分组间、组内比较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优(表2)。

2Harris评分术前、术后比较(组间/组内)`x±s

组别

术前Harris评分

术后Harris评分

t

P

研究组n=15

60.53±7.68

80.87±5.26

8.463

<0.001

对照组n=15

59.73±6.87

71.40±5.93

4.980

<0.001

t

0.301

4.627



P

0.766

<0.001



注:表格中统计学数值P<0.001,提示实际P值计算小数点后三位为0(本表格采用四舍五入记录方法)。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在全身骨折患者总数中约占3.58%,由于老年人群多伴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一旦出现交通事故、重物击打、高处坠落等暴力创伤势必具有较高股骨颈骨折发生风险[2]。保守治疗虽具有创伤小、使用方便等优势,但长期卧床或将增加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现阶段临床主张针对符合手术适应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积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3]

THRIF均属于现阶段临床常用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案[4],但本文通过分组对比认为研究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实施THR治疗后,该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行IF治疗的对照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此结论与郑世成[5]等人研究结果相符。分析THR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优势如下:(1)使髋关节局部解剖结构得以恢复,纠正骨盆倾斜情况;(2由于髋骨假体、髋臼具有较优匹配度,因此THR不仅降低关节假体摩擦风险,同时有利于维持关节稳定性,有利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术后尽快进入康复训练阶段,从而确保其获得理想预后;(3)反之IF虽较THR创伤小,但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一般为3-6个月),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随之增加,且不利于病患积极完成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综上所述,THR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治疗价值较优,有利于促进其术后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具紫明.浅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17(6):39.

[2]易东升,林琳,徐晓峰,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中国l临床保健杂志,202124(1)89-92

[3]滨,王迪,王坤堂,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6)593-595

[4]陈泽,陈建华.人工关节置换方案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4)161-164173

[5]郑世成,任敬,巩四海,等.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12)1935-19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