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李宾

北京市健宫医院 北京 100054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3年1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12月份,将其分成了两组,甲组、乙组,每组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依据C型壁 X线机指标下显示卵圆孔,记录形态、纵轴角度、水平角度、依据影像定位引导下随机穿刺针穿刺至卵圆孔长轴外,为甲组;卵圆孔中为乙组,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减轻,说明治疗效果显著,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疼患者选择卵圆孔外侧区域穿刺可以收到较佳的效果,选择穿刺中外侧均可以实现治疗的目的,但若穿刺中间区域时,患者易后易出现麻木的情况。


关键词

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正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考虑现单侧颜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者多支分布区域出现了发作性剧烈的疼痛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疼痛短暂性,有板机点、闪电样或者抽搐样剧烈的单侧颜面部的刺痛,疼痛发作过程中无先兆性,疼痛的程度剧烈,在间歇期无疼痛,发作频率也并不一致,每次持续的时间在几秒至几十秒之间,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洗脸、刷牙、说话均可引发患者发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为患者提供射频治疗,其安全性相对较高,而且治疗有效。脉冲射频治疗更适合高龄或者体弱多病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术前有效的完成阻滞、术中进行定位,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进行讨论,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3年1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12月份,研究为期一年,年龄范围在45-74岁之间,且其平均年龄为61.54±2.21男性35例,女性4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不大,P<0.05。

纳入条件:符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患者术前评估可以耐受手术;患者出现微刺激、比如吃饭、说话或者洗漱均可诱导;持续时间在几秒至几分钟;发作时疼痛中度至重度之间;

排除条件: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啊 能异常;存在口腔部位;颈椎疾病无法耐受手术;

1.2方法 

 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以及头颅MRI水平;术前指导患者进行体位练习,仰卧于平板床,垫高患者的颈肩 ,高度控制在5cm,头部稍后仰,双目与天花板直视,指导患者每天练习三次,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上;术前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术后的效果、复发率,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恐惧以及焦虑。术前空腹,禁止饮水2小时,有效的排腔膀胱[2]

协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在患者的颈顶部垫项圈,项部垫圆柱形的纱布图,肩下垫厚度在5cm的薄枕,头呈现后仰的状态,双目平视状,以确保C型臂X线光时有效的定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充分暴露患者的卵圆孔,依据C型臂X线机的X线发生器向头端旋转纵轴角度、向健侧旋转水平角度判断患者患侧卵圆孔的具体情况,定位穿刺位置 以及方向[3]。医生站在患者的患侧,使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以进针点为中心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固定进针部位的皮肤,使用穿刺针进入皮肤,依据影像的指导下正面观察针洋对准同侧瞳孔侧内侧方向。侧而观针尖对准颧 弓中点的方式,缓解进针到达颧骨位置后依据X线的指导下来调整进针的方向,若深度超过5cm后,减慢进针速度,到达位置后。进行射频测试,诱发出下颌区支配区的感觉以及咬肌痉挛后停止[4]。调整射频参数,以50Hz电刺激进行感觉刺激阈值测定,0.1-0.3V可以诱发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刺痛感,并覆盖疼痛位置,2Hz电刺激进行运动阈值测量,0.1-0.3V可以诱发出下颌的运动,依据患者的感受以及运动情况,对穿刺针的深度以及方向进行调整,温度控制在42摄氏度、脉宽为2Hz200s45-60V为一个周期,共计治疗三周期计600s,在手术期间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5]

1.3观察指标

1.3.1分析患者的疼痛程度,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范围在0-1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疼痛越为剧烈。

1.3.2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为计数资料时,使n%表示 检验若有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检验通过t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明显得到改善,但甲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p<0.05。

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VAS评分(x±s,分)

组别

术前疼痛

术后48小时

术后1周

甲组

6.42±1.24

0.48±0.91

0.44±0.52

乙组

6.33±1.48

0.82±1.79

0.84±1.26

t

0.715

10.415

8.624

P

0.157

0.012

0.003

2.2乙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面部肿胀

咀嚼肌肌力下降

面部感受异常

发生率

乙组(n=40)

2(5.00%)

3(7.50%)

3(7.50%)

8(20.00%)

甲组(n=40)

0(0.00%)

1(2.50%)

1(2.50%)

2(5.00%)

X2

/

/

/

2.679

p

/

/

/

0.05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会对患者的面部单侧或者双侧造成累及,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该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抗癫痫类或者三环类抗抑郁煤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患者病程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治疗效果呈现下降的趋势,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增加患者出现副作用的风险,引发患者白细胞下降、过敏等情况[6]。除此之外,为患者提供神经注射、心理、无水酒精药物药物化学毁损术等方式均可以实现治疗的目的,但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为患者提供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其操作相对更为简单、具有较佳的止能效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治疗费用低,患者的接受度较高。而且依据C型臂X线射的引导下,可以清晰的显示卵圆孔、在手术穿刺的过程中可以反复进扫描,可以判断患者的治疗方式,而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为患者治疗期间,应明确卵圆孔的定位,卵圆孔的长宽、形态,明确其差异性,以更好的定位,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穿孔外侧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疗,准确定位,而且穿刺的危险度也相对较低[7-8]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明显得到改善,但治疗后甲组患者的疼痛略轻于乙组,说明射频治疗可以促是患者的恢复,短期内的效果较佳,而在浅外侧走行,对患者的伤害更小,疼痛相对更轻。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均出现了颜面部感觉异常,患者以感觉减退、虫爬蚁走、麻木作为正常的现象,术前应与患者或者家属沟通,告知其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提升患者的接受度。而且患者术后会出现咀嚼肌肌力下降,考虑患者治疗期间的射频模式有关,但该种损伤具有一定的可逆行[9]

    综上所述,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其恢复,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 徐力,李永琳,张英,等. 三叉神经痛实施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3):145,147.

 2 邱志强,钟向凯,杨麒民,等. 不同治疗方案干预耐药性三叉神经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3,36(2):90-98.

 3 史皓威,郭文昌,王银占,王永宇,杨嗣徽,李洋,钱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J].中国医药,2024,19(8):1173-1177.

[4] 刘刚,贾子普.螺旋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回顾性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4):201-204.

[5] 孟岚,任浩,罗芳.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3):202-207.

[6] 刘金阳,闫丽,谢文友,黄同亨,吴波,吴玉麟.立体定向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9):68-71.

[7] 孙道宾,陈圣柏,许东,唐毕峰,周宛建,唐炎燊.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与三叉神经痛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31):14-17 22.

[8]  Can E ,Perdecioğlu G R G ,Yıldız G , 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nerve 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response: a retrospective study.[J].Acta neurologica Belgica,2024,(prepublish):1-9.

[9] 刘俊,张卿云,盛斌,仲骏.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20,33(6):342-3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