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癀片外敷联合泛昔洛韦口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郝卫华

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600

摘要

目的 将 新癀片外敷联合泛昔洛韦口服用于带状疱疹治疗中,对其进行应用研究。 方法 选取2024.2~2025.3本院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泛昔洛韦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 新癀片外敷,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0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前,观察组炎性因子IL-6、IL-2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水平更低、IL-2水平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观察组2.50%更低。 结论 对带状疱疹患者来说,应用新癀片外敷联合泛昔洛韦口服可获得更好临床疗效,既能减轻疼痛程度,还可快速止疱结痂,缩短痊愈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癀片;外敷;泛昔洛韦;带状疱疹

正文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及皮肤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簇集性水疱,可伴剧烈疼痛[1]。目前临床对本病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其中泛昔洛韦较为常用,主要通过对病毒DNA进行抑制阻断其合成及复制,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单独应用疗效有效[2]。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属“缠腰火龙”、“蛇串疮”等范畴,认为其发病病因主要与感受湿毒或风火之邪密切相关[3]。新癀片是在古方仔癀片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种新的中成药制剂,可发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4]。基于此,本文将新癀片外敷联合泛昔洛韦口服用于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2~2025.3本院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各组40例。

对照组资料:男女各23例(57.50%/17例(42.50%),年龄区间:22.5~67岁,平均(46.31±4.28)岁,患病时长:8~31d,平均(18.24±1.37d

观察组资料:男女各24例(60.00%/16例(40.00%),年龄区间:23~68.5岁,平均(46.75±4.52)岁,患病时长:9~33d,平均(18.46±1.51d。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泛昔洛韦口服0.25g/次,13次。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新癀片外敷,方法:将新癀片敲碎碾成粉末,以温开水调整糊状涂于患处,以纱布固定,第二次敷药的时候,掉的地方用药糊补上,保持足够的厚度,开裂的地方用药粉加麻油调成糊浇一层,一天2次,两组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1于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治愈:皮疹彻底消退,疼痛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无后遗症;显效:皮疹基本消退,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偶尔会出现轻微疼痛;有效:皮疹消退30%,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疼痛有所缓解;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2于治疗前、治疗3d后应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疼痛情况,分值0~10分,0分、10分各自代表无痛、剧痛难忍,得分越低疼痛越轻。

3记录两组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时间。

4于治疗前、治疗7d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离心操作后(转速3000r/min,时间:10min)应用ELISA法对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检测,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

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痛、恶心、头晕)。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3.0计数和计量资料用x2t检验%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治愈22例(55.00%)、显效12例(30.00%)、有效4例(10.00%)、无效2例(5.00%],较对照组80.00%[32/40),依次为13例(32.50%)、15例(37.50%)、4例(10.00%)、8例(20.00%]高(x2=10.286P=0.001P<0.05)。

2.2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为(5.12±1.17)分,与对照组(5.26±1.24)分比较,无显著差异(t=0.519P=0.605P>0.05)。

治疗3d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01±0.67)分,明显较对照组(3.71±0.94)分低(t=9.314P=0.000P<0.05)。

2.3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止疱时间为(1.95±0.27d、结痂时间为(3.17±0.36d、止痛时间为(4.86±0.61d、痊愈时间为(9.35±1.74d,与对照组(2.84±0.42d、(4.35±0.58d、(6.12±0.87d、(11.39±2.15d比较,明显更短(t=11.27410.9327.5004.665P=0.0000.0000.0000.000P<0.05)。

2.4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IL-6为(271.25±16.35pg/mlIL-2为(10.28±1.69pg/ml,与对照组(270.62±16.18pg/ml、(10.53±1.78pg/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1730.644P=0.8630.521P>0.05)。

治疗后,观察组IL-6为(231.28±10.14pg/ml,较对照组(245.91±14.21pg/ml低(t=5.300P=0.000P<0.05),观察组IL-2为(15.62±2.85pg/ml,较对照组(12.74±2.31pg/ml高(t=4.965P=0.000P<0.05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0%[1/40),腹痛0例(0)、恶心1例(2.50%)、头晕0例(0],明显较对照组12.50%[5/40),依次为2例(5.00%)、2例(5.00%)、1例(2.50%]低(x2=7.207P=0.007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病,目前临床对本病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泛昔洛韦为其常用药物,治疗机制为经口服后于肠道及肝内被代谢成喷昔洛韦,可与病毒DNA聚合酶进行竞争性结合,对病毒DNA合成及复制进行阻断,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其半衰期为2~3h,需反复用药以达到治疗作用,且抗病毒药在促皮损吸收方面无明显作用,无法缓解神经痛,单独应用疗效有限,且长期用药容易引发一系列毒副作用,可影响患者依从性及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带状疱疹属“蜘蛛疮”、“缠腰火龙”等范畴,发病病因主要为湿热内蕴、肝火脾湿郁结于内,外感毒邪,与湿热肝火互搏,导致经络阻滞、气血瘀滞不通,阻络于肌肤引发疼痛[5]本文所用新癀片由诸多药材组成,方中肿节风由通络祛风、清热解毒之效,三七有消肿止痛、活血散淤之效,人工牛黄可清热解毒、化瘀开窍,猪胆汁膏可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肖梵天花可祛风利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珍珠层粉可清肝明目、收敛生肌,水牛角浓缩粉可凉血定惊、清热解毒,红曲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外敷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效[6]。现代药理亦证实,人工牛黄具有抗炎、镇静镇痛等作用,可较好抑制电热刺激导致的小鼠疼痛,肿节风具有较好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肖梵天花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三七具有较好抗炎镇痛作用,红曲对急慢性炎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珍珠层粉具有较多矿物质及氨基酸,可促进局部微循环,对创面发挥保护作用,加速创面愈合[7]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VAS评分、症状恢复时间、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为新癀片外敷联合泛昔洛韦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新癀片全方配伍精良可发挥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效,外敷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又能加速疱疹创面修复,缓解神经疼痛,配合泛昔洛韦可发挥较好抗病毒作用,缓解临床症状,加速病情恢复[8]。此外新癀片方中诸多药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镇痛作用,外敷可较好改善神经疼痛,减轻机体炎症反应[9]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患者来说,应用新癀片外敷联合泛昔洛韦口服可获得更好临床疗效,既能减轻疼痛程度,还可快速止疱结痂,缩短痊愈时间,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洪飞. 新癀片、青鹏软膏联合泛昔洛韦片运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的疗效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3):10628,10630.

[2]王宇. 氦氖激光治疗仪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6):75-76.

[3]林开兴,林民毅. 新癀片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2025,18(9):40-43.

[4]项倩彤,崔伟,张慧,. 用红光照射疗法联合新癀片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4):102-103.

[5]池凤好,孟威威. 新癀片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1):81-82.

[6]尹芳. 青鹏软膏、新癀片与阿昔洛韦软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2171-2171,2174.

[7]蔡守良,陈有平. 纸捻灸结合新癀片外敷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3):13-14.

[8]孟阳,蒋琼,潘启红,. 新癀片联合更昔洛韦、甲钴胺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4):346-348.

[9]陈智华. 梅花针、拔罐、新癀片药粉外敷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3):128-1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