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正文
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为口服降糖药物,其通过调节患者血糖水平发挥治疗作用[1]。该类制剂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及格列奈类)、胰岛素增敏剂(如双胍类及噻唑烷二酮类)、碳水化合物吸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多种类型。鉴于糖尿病存在异质性发病机制,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病因学特点进行个体化药物选择[2]。糖尿病作为一种需终身管理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核心在于通过持续性药物治疗维持血糖稳态,以防控代谢紊乱引发的急慢性并发症发生。[3]。口服降糖药无需进行注射,使用便捷,患者对其接受度较高,且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较为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4]。但部分患者合并症较多,需要进行多种药物的服用,长期服药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5]。为了分析我院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本研究选择103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用药中的问题,为后续用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24年1月-2025年1月收治的10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6]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均在门诊或住院就诊后,出院自行服用药物患者;(3)病情稳定者;(4)了解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2)存在重要脏器损伤者;(3)联合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者;(4)研究期间自行停药、更换药物者。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50-78岁之间,平均(64.72±4.68)岁,病程2-7年,平均(4.67±1.03)年,体质量指数19-27kg/m2,平均(23.46±1.59)kg/m2,合并症:高血压19例、高脂血症16例,冠心病12例。
1.2方法
在患者入组后,使用本研究自制的糖尿病口服用药患者基础信息调查表,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调查表内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糖尿病类型、合并症。同时,对患者的药物类型、药物名称及用药频率进行统计,使用药物说明书及用药合理性指数量表(MAI)[7]对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1)药物使用情况:对患者使用的药物类型、药物名称及用药频率进行分析统计。
(2)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用药方案的分类分析。
(3)药物不良反应:在患者用药6个月后,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4)合理用药:使用用药合理性指数量表(MAI)[7]对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量表包括适应症、有效性、剂量等10个项目,总分范围在0-18分之间,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越差。将得分在3分及以上患者列为不合理用药的范围内,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n,%)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s)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药物使用情况
对所选择的103例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发现较为常用药物前五位为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沙格列汀、格列吡嗪。见表1。
表1 药物使用情况
药物类型 | 药物名称 | 用药频率 |
双胍类 | 二甲双胍 | 12065 |
磺脲类 | 格列美脲 | 976 |
格列吡嗪 | 2750 | |
格列奈类 | 瑞格列奈 | 6405 |
那格列奈 | 2464 |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 沙格列汀 | 4397 |
西格列汀 | 506 |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 达格列净 | 26102 |
2.2用药方案
对所选择的103例患者进行用药方案分析,发现两种药物联合用药为最常见的用药方案,其次为单独用药,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最少(P<0.05)。见表2。
表2 用药方案分析(n,%)
给药方案 | 例数 | 占比(%) |
单独给药 | 41 | 39.81%(41/103) |
两种联合用药 | 50 | 48.54%(50/103) |
多种联合用药 | 12 | 11.65%(12/103) |
χ2 | 50.734 | |
P | 0.000 |
2.3药物不良反应症状
在患者用药6个月后,共有2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5%。根据给药方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分析,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前3位为发生为低血糖、胃肠道反应及体重增加。
表3 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分析
不良反应症状 | 例数 | 占比(%) |
低血糖 | 10 | 9.71(10/103) |
胃肠道反应 | 8 | 7.76(8/103) |
体重增加 | 4 | 3.83(4/103) |
心血管事件 | 2 | 1.94(2/103) |
肝肾损伤 | 2 | 1.94(2/103) |
其他 | 3 | 2.91(3/103) |
总和 | 29 | 28.15(29/103) |
2.4合理用药
对所选择的103例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发现23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率为22.33%。对不合理用药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归类,发现不合理用药的前三位为给药方法不正确、药物剂量不正确及联合用药不合理。
表4 合理用药分析
原因 | 例数 | 占比(%) |
药物剂量不正确 | 5 | 4.85(5/103) |
药物选择错误 | 2 | 1.94(2/103) |
联合用药不合理 | 4 | 3.88(4/103) |
忽略药物相互作用 | 2 | 1.94(2/103) |
药物经济性较差 | 3 | 2.91(3/103) |
给药方法不正确 | 7 | 6.80(7/103) |
总和 | 23 | 22.33(23/103)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8-9]。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的情况[9]。在对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和合理进行分析后,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以实现药效的最大化,药物副作用的最小化[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常用药物前五位为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沙格列汀、格列吡嗪。达格列净是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此类药物能够保护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起到肾脏保护的效果,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减少肝糖的输出,同时能够改善外周胰岛素的抵抗,此类药物是全球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低血糖的风险较低。瑞格列奈是短效促胰岛素分泌剂,通过关闭β细胞上的ATP敏感钾通道刺激胰岛素分泌,在餐后服用,主要针对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用药较为灵活,起效速度快。沙格列汀是DPP-4抑制剂,抑制肠促胰素降解,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常与二甲双胍药物进行联用,适用范围较广。格列吡嗪是磺脲类药物,能够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价格低廉且降糖效果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药物联合用药为最常见的用药方案,其次为单独用药,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最少(P<0.05)。两种药物联合能够进行多靶向点协同作用,能够同时对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β细胞功能减退、肝糖输出过多等原因进行改善。二甲双胍类药物在与磺脲类药物联合用药时,能够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分泌不足。单一药物使用降糖效果较为局限,联合用药可以叠加疗效,更快将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此外,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药物在使用时,联合用药能够降低单一药物的副作用情况,安全性较高。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患者会由于每日多次服药导致用药依从性较低,药物联合时不良反应也会相应增多,使用情况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用药6个月后,共有2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5%,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前3位为发生为低血糖、胃肠道反应及体重增加。在部分药物的使用中,由于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可能导致胰岛素释放过量的情况,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此外部分长效磺脲类药物半衰期较长,易在体内蓄积,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二甲双胍类药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延缓肠道内葡萄糖吸收,导致肠内渗透压,出现胃肠道反应。此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碳水化合物分解,未消化的糖类在肠道发酵产气,引起腹胀、腹泻。体重增加反应中,部分胰岛素促泌剂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脂肪的释放,抑制脂肪的分解,导致体重增加的情况出现。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情况进行关注,提升用药的个体化,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23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发生率为22.33%,发现不合理用药的前三位为给药方法不正确、药物剂量不正确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由于不同降糖药物的用药时间、剂型的不同及与用餐时间关系的差异,患者容易出现混淆给药的情况出现。部分患者由于血糖、肾功能和年龄的增加,需要根据当下的情况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部分医师可能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忽视,导致药物剂量不正确的发生。年龄较高的患者由于记忆减退、担心副作用等情况,出现漏服、错服药物。糖尿病患者时常会出现高血压及血脂的异常,药物服用种类多样,容易出现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在临床给药时,需要加强患者的用药知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联合用药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顺序,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中,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沙格列汀、格列吡嗪为主要的用药类型,双药联合是主要的用药方案,在用药过程中,应对患者低血糖、胃肠道反应及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性干预,同时进行合理给药,降低给药方法不正确、药物剂量不正确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岩,李凤,王安翠,等.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对县级医院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影响的回顾性分析和探讨[J].食品与药品,2024,26(4):359-366
[2]李广武,戴海斌,叶晓兰.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用药指导系列(二)[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4,21(5):12-18
[3]孟广刚.卡格列净联合常规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5(1):009-012
[4]徐叶叶,赖政宏.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5(1):123-125
[5]韦小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T2DM的药理机制及对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4):0063-0066.
[6]《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J].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7]李晶,赵氚,田海涛.Beers标准(2019)和药物适宜性指数对老年患者多重用药评估及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3,25(1):76-78.
[8]苑雯雯,赵冬,逄珺,等.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对术后急性肾损伤及康复影响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5,33(3):184-188.
[9]章容,张苏皖,戴武,等.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5,33(3):194-199.
[10]张开琼.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类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4,22(16):80-82.
[11]宋一菲,黄慧,闫哲. 采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1例[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Z2):248-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