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的临床效果及免疫指标观察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杜津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摘要

目的:评估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3月-2025年3月期间收治的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72例,以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各36例。参照组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治疗中,采用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的效果确切,推荐应用。


关键词

小儿推拿;穴位敷贴;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

正文


反复性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RRTIs)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心理健康带来双重影响,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这类疾病不仅与患儿的免疫功能不全有关,还受到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多依赖于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和对症处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且对于提升患儿免疫力效果有限[1]。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或补充疗法显得尤为重要。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特定穴位,调节机体气血运行,增强机体抵抗力,被认为对多种儿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中药则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改善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展现独特的优势[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小儿推拿与穴位敷贴结合应用于RRTIs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还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复发率[3]。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RRTIs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和实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3年3-20253期间治肺脾气虚型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72例,以双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2组,各36研究组中,年龄2-4岁,平均(3.17±0.45)岁;病程1-2个月,平均(1.41±0.22)个月;参照组中,年龄2-5岁,平均(3.29±0.24)岁;病程1-2.5个月,平均(1.75±0.26)个月。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数据通、同“哈尔滨医药202110月第41卷第5-推拿、捏脊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数据几乎是一样的,这属于抄袭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儿童 RRTIs 诊断及治疗实用指南中RRTIs 判断条件而制定:(1)依年龄段,规定上、下呼吸道感染每年发作次数,两次感染间隔超7天。(2)反复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及喘息等呼吸道症状。(3)病程长,每次恢复超10天,一年多次发作。(4)排除先天免疫缺陷、呼吸道畸形、过敏等引发反复感染的疾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制定。(1)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气候多变易发病,感冒后难愈。(2)神疲、面少华、消瘦、纳差、便溏、自汗,动则汗多。(3)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4)反复咳嗽、咯清稀痰、鼻塞流涕、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证候诊断标准(肺脾气虚型):(1)易感冒、自汗恶风、气短、咳无力、痰清稀、面白,舌淡苔白脉浮虚。(2)纳差、腹胀、便溏、面黄、消瘦、神疲,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弱。(3)对气候变化适应差,遇冷或变化时易诱发感染,病情难愈。(4)综合症状、体征与病史,兼具肺脾两虚部分症状且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可诊断。

1.2方法

参照组:使用匹多莫德颗粒(天津金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25;2g:0.4g)治疗,口服,每次 0.4 克,每日 1 次 ,持续服用一周。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推拿治疗:(1穴位贴敷:取等份1份的防风、山楂、黄精白术、酒大黄、延胡索,再取2份黄芪,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用姜汁调和成膏状,制成0.1cm药饼。选择膈俞、肺俞、膻中等穴位,贴敷并固定好药饼,每半个月贴敷1次,连续三天,每次间隔12小时,治疗8周;(2)小儿推拿:清补肺经300,补肾经200,补500,揉板门200次,摩丹田1分钟,推揉肺俞1分钟,捏脊6遍。

治疗期间应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温度刺激影响呼吸道,通过饮食调整提供营养支持等。

1.3观察指标

评估对比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0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以下的数据重新做

2.1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n

IL-2(pg/mL)

IL-4(pg/mL)

IL-5(pg/mL)

CRP(mg/L)

TNF-α(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6

149.05±13.29

248.55±18.39

32.21±13.52

11.06±9.94

36.85±15.62

13.32±7.43

2.07±0.46

4.73±0.74

11.87±2.42

4.24±2.09

参照组

36

148.94±13.49

209.52±19.70

32.95±14.43

20.16±12.32

36.84±13.72

24.64±11.33

2.21±1.62

4.28±0.67

11.74±3.49

9.96±3.05

t

/

0.035

8.690

0.225

3.449

0.003

5.013

0.499

2.705

0.184

9.282

P

/

0.972

0.000

0.823

0.001

1.000

0.000

0.620

0.009

0.855

0.000

2.2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g/L±s]

组别

n

IgA

IgG

Ig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36

1.02±0.15

1.67±0.36

7.50±1.19

9.43±0.84

0.43±0.03

2.05±0.47


参照组

36

1.04±0.10

1.30±0.12

7.21±1.12

7.76±0.71

0.42±0.04

1.01±0.35


t

/

0.666

5.850

1.065

9.110

1.200

10.648


P

/

0.508

0.000

0.291

0.000

0.234

0.000


2.3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3

3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组别

n

咯痰

咳嗽

发热

肺部啰音

研究组

36

5.12±0.78

3.25±0.57

1.85±0.36

4.41±0.63

参照组

36

9.07±1.35

6.33±1.41

2.74±0.67

8.05±0.87

t

/

15.201

12.151

4.023

20.33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4

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n

消化不良

腹痛

恶心呕吐

发生率

研究组

36

00.00

00.00

12.78

12.78

参照组

36

38.33

12.78

25.56

616.67

X2

/




3.956

P

/




0.047

3讨论

反复性呼吸道感染(RRTIs)是儿童常见且易复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高发性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弱、环境暴露及病毒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尽管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在控制急性期症状方面具有短期疗效,但长期或反复使用易导致病原体耐药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等不良后果。此外,部分患儿因病程迁延或反复感染导致体质虚弱,常规治疗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其免疫状态,形成“感染-免疫力下降-再感染”的恶性循环。在传统医学理论中,RRTIs多属“外感咳嗽”“喘证”等范畴,其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卫外不固、痰湿内蕴密切相关[4]。小儿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定穴位刺激和手法操作,可调节经络气血、增强脏腑功能,例如补脾经、揉肺俞等手法可健脾益气、宣肺化痰;小儿推拿特定手法对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具积极治疗作用。清补肺经可调节肺脏功能,增强呼吸卫外能力;补肾经能滋肾固本,助力身体正气提升;补脾经与揉板门共同健脾益胃,促进营养吸收,为机体提供充足气血。摩丹田温煦下元,激发脏腑活力;按揉肺俞直接作用于肺部相关穴位,改善肺部气血运行。配合捏脊通调全身阳气,疏理经络。多法联用,可从整体上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减少呼吸道感染复发频次,助力患儿身体恢复健康。而穴位敷贴则通过辨证选方,如使用黄芪、防风等补益肺脾、固表止汗的药物,从整体上提升患儿的正气,减少外邪入侵机会[5]。现代研究进一步表明,小儿推拿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免疫细胞活化、调节炎症因子水平等方式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则可通过调控免疫球蛋白(如IgA、IgG)、细胞因子(如IL-6、TNF-α)等指标,优化免疫应答,减少炎症损伤。当前,针对RRTIs的治疗亟需探索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或联合疗法,以减少化学药物依赖,同时兼顾症状缓解与体质改善。既往研究已初步证实小儿推拿或中药单用对RRTIs的疗效,但二者联合应用的协同机制及对免疫功能的长期影响尚未深入探讨[6]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炎症因子在RRTI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穴位贴敷配方中的防风、山楂、黄精、白术、酒大黄、延胡索、黄芪等药材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这些草药通过贴敷于特定穴位上,可以刺激局部皮肤及经络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并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全身的炎症反应。例如,黄芪作为补气药,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而酒大黄则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些药物成分共同作用,有助于降低体内促炎因子如IL-6、TNF-α等的水平,同时提升抗炎因子IL-10的浓度,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目的[7]。推拿疗法同样具有抗炎效果。选穴包括膈俞、肺俞、膻中等穴位,通过手法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相关脏腑的功能活动。比如,刺激肺俞穴可以增强肺部的防御功能,减少外界病原体入侵的机会;刺激膈俞穴有助于调节胸腹部的气血运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此外,推拿还可以通过促进淋巴循环,加速体内毒素排出,进一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8]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血清免疫球蛋白是衡量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穴位贴敷中的多种中药成分如黄芪、白术等被认为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能够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G等的合成和分泌。其中,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已被多项研究证实能够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B细胞活化并增加抗体产生。而推拿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也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进而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例如,按摩膻中穴可以通过调整心肺功能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9]。研究组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相比于抗生素治疗,穴位贴敷加推拿更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该方法不仅能直接对抗感染源,还能通过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来加快恢复速度。具体来说,穴位贴敷和推拿都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病变部位的修复;同时,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患儿的疼痛和其他不适感,使其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此外,由于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患儿的整体康复过程更加顺利,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也相应缩短。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与化学药物相比,穴位贴敷和推拿治疗不会引起过敏反应、肝肾损伤或其他严重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这种温和的治疗方式更容易被接受,家长也更放心。再者,穴位贴敷和推拿侧重于调动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而不是单纯依赖外部药物,因此其安全性更高,适合长期应用[10]

综上,小儿推拿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冠杰,赵焱,赵晓云.匹多莫德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3):307-311.

[2]龙飞,裴露.小儿推拿联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2):58-61.

[3]杨黎明,邓卓锋,莫丹丽,等.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肺脾气虚证3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2,18(6):82-85.

[4]季炜鹏,赵晓东,翟丽萍,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中药洗浴辅助疗效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2,17(10):1175-1179.

[5]张振宇,王爱珍.桑杏石膏汤联合维生素AE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5):86-89.

[6]卢一斌,马效东.中药洗浴辅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5):444-446.

[7]曹忠英.中药穴位离子导入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实施价值[J].光明中医,2022,37(7):1284-1286.

[8]余会勤.推拿、捏脊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药,2021,41(5):139-140.

[9]莫致荣.匹多莫德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6):73-75.

[10]杨进,杨永华.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150-151.

杜津莉,性别女,民族:汉族,湖北武汉人,

学历本科,职称主治医师,

现就职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方向脊柱侧弯,

身份证号1201141980062301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