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在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老年;椎体成形术;麻醉效果;满意度;安全性;循环功能
正文
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罹患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该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据权威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共发生150万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其发病率甚至将高达30%-40%之间[1]。若是干预不及时,这类骨折会导致患者出现活动受限、剧烈疼痛的情况,甚至将引发长期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对患者预期寿命及生活质量水平将产生严重影响。近些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PKP技术在临床中逐步应用,其作为一类疼痛缓解效果快、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已逐步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上看,PKP手术的麻醉管理仍旧存在着诸多挑战,比如单独应用局部麻醉药物或是右美托咪定,虽然可在一定程度满足麻醉需求,但不足之处则是在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及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2]。故本次干预中则是联合了利多卡因应用,其作为一类局部麻醉药物,具有着作用时间长、起效快等优势。为探讨两者联合应用在PKP手术患者中的效果,特设计了本研究,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抽取2024.1-2025.1于本院行PKP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设组别,常规组中男/女=31/29;年龄65-80(70.15±7.32)岁;复合组中男/女=30/30;年龄65-80(70.21±7.31)岁(P>0.05)。
纳入条件:均为于我院行PKP手术者;ASA分级<Ⅳ级[3];剔除伴发凝血功能障碍者;伴发严重肝肾及心肺功能不全者;伴发脊髓及神经根受压者。
1.2 方法
术前精神状态评估:手术前1天由同一个研究人员进行术前访视,教会患者使用VAS评分。患者常规禁食6-8小时,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面罩以 3 L/min 输送氧气;监测心电图数据、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如出现以下情况时,给与相应处理: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与麻黄碱;心率低于50次/Min,必要时给与阿托品;SP02低于90%,先唤醒患者,仍然无法改善给与面罩加压給氧;VAS评分大于4分给与镇痛药物补救。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消毒铺单,术前确定穿刺点,当C型臂机器透视针尖到达椎体前缘3 mm处,拔出针芯放置工作套管,然后通过将气囊放入椎体工作套管,球囊在透视下扩张,并将制备好的骨水泥慢慢推入通过套管进入椎体。在C型臂机器看到骨水泥渗透良好并且有骨折的椎体没有渗漏,套管拔出,手术完成。
1.2.1 常规组 右美托咪定
手术开始前15分钟静脉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作为负荷剂量,随后连续静脉微泵维持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h)。
1.2.2 复合组 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
手术开始前15分钟右美托咪定用法如常规组,复合利多卡因初始1.5mg/kg并且输注时间大于10分钟,随后持续输注1.5 mg/(kg·h)。
两组采用统一的局麻方案:在C臂机下定位准确后,采用0.75%罗哌卡因10毫升加0.9%氯化钠稀释至20ml,逐层局部浸润。
1.3 观察指标
1.3.1 不同时点两组生命体征及VAS评分:观察两组入室静息时(T0),套管针穿刺进入椎体时(T1),球囊扩张时(T2),骨髓泥注入椎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五个时间点的HR、MAP、VAS评分[4]。
1.3.2 手术用时时间及围术期满意度:围术期满意度则是由患者评价,按照百分制评估,单项分值越高越好。
1.3.3 不良反应。
1.4统计学评析
借助SPSS 26.0 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不同时点两组生命体征及VAS评分
表1,两组T0时两组生命体征及VAS评分差异不大(P>0.05);常规组T1、T2、T3、T4时HR、MAP均高于复合组,P<0.05。
表1 不同时点两组生命体征及VAS评分()
组别 | 时间 | HR(次/min) | MAP(mmHg) | VAS(分) |
常规组 | T0 | 82.55±12.21 | 106.63±2.42 | 6.61±0.22 |
复合组 | 82.16±11.20 | 105.23±2.31 | 6.62±0.30① | |
常规组 | T1 | 87.25±13.58 | 100.52±9.98 | 3.21±0.12 |
复合组 | 74.20±13.20① | 95.52±10.32① | 2.59±0.91① | |
常规组 | T2 | 86.20±12.76 | 95.52±9.32 | 2.51±0.92 |
复合组 | 75.12±12.43① | 89.25±8.32① | 2.31±0.90① | |
常规组 | T3 | 77.41±13.54 | 105.23±9.31 | 3.12±1.03 |
复合组 | 62.10±11.89① | 96.52±9.58① | 1.82±0.72① | |
常规组 | T4 | 75.23±12.89 | 89.52±10.52 | 1.79±1.21 |
复合组 | 76.03±11.58① | 84.52±10.21① | 1.30±0.98 |
注:①为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 手术时间及围术期满意度
表2,复合组干预后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
表2 手术时间及围术期满意度(/min)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 | 满意度评分 |
复合组 | 60 | 32.25±6.52 | 95.20±1.03 |
常规组 | 60 | 40.02±7.52 | 85.21±4.96 |
t | 6.047 | 15.275 | |
P | 0.000 | 0.000 |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3,两组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呼吸抑制 | 心动过缓 | 血压异常 | 恶心呕吐 | 总发生率 |
复合组 | 60 | 0(0.00) | 1(1.67) | 1(1.67) | 1(1.67) | 3(5.00) |
常规组 | 60 | 1(1.67) | 1(1.67) | 1(1.67) | 1(1.67) | 4(6.67) |
χ2 | -- | -- | -- | -- | 0.151 | |
P | -- | -- | -- | -- | 0.069 |
3、讨论
因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在其自身骨密度流失的影响下,其将出现骨骼微结构退化及骨密度降低的情况。这使得椎体更容易在自发状态或轻微外力状态下发生压缩性骨折[5];采取手术方式可对该病予以干预,既往的单一药物麻醉方式,如单独应用右美托咪定虽可在一定程度满足患者手术需求,但其在减轻术后疼痛,维持术中机体循环功能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有必要引入联合麻醉的方式支持,用镇痛辅助药物以提升干预效果。本次应用了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最终取得了较为可观的应用成效:
PKP技术为一种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手段,因在手术过程中,球囊的扩张可有效抬高椎体的上下终板高度,故应用后对提升椎体高度,可起到矫正其后凸畸形的效果,最终实现了脊柱序列的有序恢复。骨水泥的止痛机制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如当其获得良好的充填后,其硬度可对受损椎体提供结构性支撑,进而改善患者因骨折导致的脊柱畸形情况,同时这类结构性的支持也利于减轻患者自身的疼痛,起到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效果[6]。骨水泥注入后,末梢在受到热量的刺激后,电位变化发生改变,也会降低其术中对疼痛的敏感性。在手术全程,患者需保持俯卧姿势,这一姿势虽然便于手术,但会导致其在术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增加;特别是对于机体合并症较多的老年患者而言,术中疼痛的增加会增加其罹患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故如何对疼痛水平进行稳控也成为了临床干预中的难点内容。本次干预中则是联合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复合麻醉,结果显示:从两组手术时间上看:复合组干预后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利多卡因在进入到体内后,可在短时间内透过血脑屏障及胎盘[7]。药物局部清除时间适宜为2h。其作为一类常用的酰胺类中效局麻药,因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及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当前已在局部麻醉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利多卡因的药理学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神经传导的阻滞机制上。其应用后可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通过抑制神经通道的传导,进而起到局部麻醉效果。因其起效迅速,故应用后可在数分钟内发挥作用,同时这一药物麻醉效果稳定,应用后可有效缓解手术区域的疼痛水平。在局部浸润麻醉中,应用0.5%-1.0%的利多卡因是最常用的浓度范围。因在此浓度下,溶液具有着穿透性强、弥散广及起效快等诸多特点,应用后可快速扩散至手术区域的组织间隙,并均匀覆盖到需要麻醉的部位,进而为手术开展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这一药物的弥散性特点,使得药物应用后可在组织中广泛分布;而利多卡因的高穿透性特点,使得其应用后可有效浸润,起到局麻的效果[8]。利多卡因在术中的持续应用,则可有效阻断神经传导,减少PKP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的刺激,进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另外其本身的穿透性及弥散性特点,也可使得其应用后可在椎体的周围组织中均匀分布,为后续手术操作提供持续稳定的麻醉效果。同时右美托咪定作为基础镇痛药物,其作为一类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因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使其应用后可广泛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中。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刺激突触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过激活负反馈机制,使得神经细胞超极化表现,最终抑制运动及感觉神经元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发挥良好的麻醉作用。联合利多卡因的高穿透性特性功能,使得药物的麻醉效果可进一步作用于深层组织,进一步强化麻醉效果,相较于单一麻醉可为手术操作提供稳定的镇痛保障[9]。联合给药的方式能够协同增效,其可减低单一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降低了用药后各自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针对PKP手术患者联合应用上述干预方式一方面可有效缓解其术中疼痛情况,还可减低其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这对于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的效果是较为可观的。
从两组疼痛控制效果及术中循环系统功能变化上看:两组T1、T2、T3、T4时HR、MAP、VAS均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这可能是由于两者的协同作用机制共同发挥了更优的临床作用。将两类麻醉药物联合后,利多卡因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可快速发挥镇痛作用。右美托咪定则是在中枢机制的影响下,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这类协同作用的影响,使得复合组在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方面的效果更佳。利多卡因在其中则是可通过改善微循环及降低颅内压,进一步增强机体循环系统控制稳定性[10]。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同时减少右美用量大引起的副作用。
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这一结果说明,联合应用利多卡因与右美托咪定是较为安全的。在合理控制使用剂量的情况下,利多卡因的副作用较小,且其安全范围相对较宽。但需注意的是,利多卡因的最大推荐用量不应超过7mg/kg;既往有研究显示,当血药浓度≥5μg/ml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而当≥10μg/ml时则会有中毒风险[11]。故在PKP手术中,合理调控利多卡因的使用剂量为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通过精准调控使用剂量,并在术中全程监测,能够在术中发挥最佳的麻醉作用,最大程度的降低潜在风险,为患者提供有效且安全的镇痛保障。本次干预不足之处是未能对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进行研究[12]。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深化这一方面的研究,以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可探究此药物联合在不同类型手术中的适用性水平,从而制定出适配性更强的干预策略,旨在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围术期体验,推进患者症状的早期转归。结合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设计,可增强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指导,为学者提供更多研究数据。
综上,联合将利多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应用在老年PKP手术中,一方面可提升机体循环功能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降低机体疼痛程度水平,对提升患者满意度及麻醉效果水平有显著增益效果。
项目来源:义乌市科研计划项目 项目号: 23-3-180
参考文献:
[1] 曹为民,廖飞,张国芳,等. 腰硬联合麻醉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3):24-26,34.
[2] 吴碧玲,文佳,丁明. 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腰椎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8):96-99.
[3] 王林,陈茂桂,张建友. 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于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4,24(11):166-170.
[4] 谭宏彪. 右美托咪定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价值分析[J]. 康颐,2021,12(15):226.
[5] 王辉,王玲,李浩.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8):1082-1085.
[6] 高广,代键. 地佐辛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脊柱内镜手术中的镇静镇痛作用分析[J]. 颈腰痛杂志,2022,43(1):56-59.
[7] 李进岚,吴天泉,宋美娟,等. 局部麻醉下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J]. 浙江临床医学,2020,22(10):1510-1512.
[8] 龚晓霞,赵刚建,袁雯雯. 臭氧联合利多卡因痛点注射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4,24(22):1478-1482.
[9] 张沛,杜源,王思迪,等. 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1):1328-1332.
[10] 邱达鹏,丁冰倩,徐佳顺,等. 右美托咪定对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效果[J]. 西北药学杂志,2023,38(6):213-218.
[11] 张碧潭,王钰钤.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辅助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4,36(2):129-133,138.
[12] 路玉巧.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1):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