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发热待查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喻永青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新疆 伊犁 835000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时期发热待查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热待查(FUO)患者。结果:将2022年~2023年与2023年~2024年期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及其他病因进行分析,虽构成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60岁人群在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病因方面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60岁及以上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热程FUO患者感染及其他病因比例较高,结缔组织病比例较低(P<0.05),肿瘤相关病因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FUO以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常伴咳嗽、结缔组织病、肿瘤以及其他病因次之。了解其病因和特点,有利于临床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发热待查;病因;临床特征

正文


在临床工作中,发热作为内科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发热原因一时难以明确发热待查(FUO)经常会让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FUO的诊断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其病因依然复杂多样,包括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学疾病以及其他少见原因,甚至在部分患者中依然难以确诊。所以,深入了解FUO在不同时期的病因构成特征,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诊疗,进一步提高确诊率,改善预后[1]。现阶段,发热病程长短与其潜在的病因有着密切的联系。病程<3个月的FUO患者更常见于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对容易被忽视的病因,而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则更加容易被诊断为结缔组织病。相较之下,恶性肿瘤在不同病程中的构成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早期症状常常较为隐匿,依然需要结合实验室的检查、影像学资料等多个角度的综合性分析,从而避免漏诊误诊。发热待查的临床特征常常缺乏特异性,如:体温波动较大、伴随症状不典型等,加上病因类型的差异,使得诊断过程较为复杂。医生需要结合发热的持续时间、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从而进行综合新苹果和筛查[2]。尤其是在不同热程霞病因分布的比较,有利于临床初筛和诊疗决策。基于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不同时期发热待查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如下可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热待查(FUO)患者(20221月至202412月),以双盲法进行分组。男女比为1416。年龄范围处于(34~75)岁,平均年龄为(45.3±10.7)岁纳入标准:(1)患者持续发热且常规检查并未明确病因;(2)患者的资料完整;(3)患者入院时体位≥38.3℃。排除标准:(1)患者肿瘤化疗或放疗后的发热;(2)患者的资料中途中缺失;(3)患者的配合程度较差。

1.2方法

统计6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因分布特点;对于2022~2023年与2023~2024年这两个时间段内收治的FUO患者进行病因构成的比例;探讨不同年龄群体(<60岁与≥60岁)患者的病因差异;比较不同热程(<3个月与≥3个月)患者的病因构成情况。

1.3观察指标

(1)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布情况。

(2)不同时期FUO患者病因构成比较。

(3)不同热程FUO患者病因构成比较。

(4)同年龄段FUO患者病因构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资料的统计分析在 SPSS22.0 上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布情况

感染性疾病40例:咳嗽33例、皮疹3例、关节痛3例、淋巴肿大3例、腹泻4例、腹痛3例、盗汗1例。

结蹄组织疾病6例:咳嗽1例、皮疹2例、淋巴肿大1例、腹泻1例、腹痛1例。

肿瘤性疾病4例:咳嗽1例、皮疹2例、关节痛1例。

其他疾病10例:咳嗽3例、皮疹1例、关节痛2例、淋巴肿大1例、腹泻1例、盗汗2例。

 

2.2不同时期FUO患者病因构成情况对比

2022~2023年与2023~2024年期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及其他病因进行分析,虽构成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不同时期FUO患者病因构成情况对比[n%]

组别

n

感染性疾病

结蹄组织疾病

肿瘤性疾病

其他疾病

2022~2023

30

1963.3

310.0

26.7

620.0

2023~2024

30

1860.0

310.0

310.0

620.0

x2


0.1

0.0

0.2

0.0

P


0.8

1.0

0.6

1.0

2.3不同热程FUO患者病因构对比

患者年龄<60岁人群在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病因方面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60岁及以上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不同热程FUO患者病因构对比[n%]

组别

n

感染性疾病

结蹄组织疾病

肿瘤性疾病

其他疾病

60

40

3075.0

717.5

00.0

37.5

60

20

840.0

00.0

15.0

1260.0

x2


7.0

4.3

2.0

19.6

P


0.0

0.0

0.2

0.0

2.4不同年龄段FUO患者病因构对比

短热程FUO患者感染及其他病因比例较高,结缔组织病比例较低P0.05,肿瘤相关病因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3

3不同年龄段FUO患者病因构对比[n%]

组别

n

感染性疾病

结蹄组织疾病

肿瘤性疾病

其他疾病

3个月

45

3271.1

24.4

48.9

24.4

3个月

15

320.0

746.7

213.3

426.7

x2


12.1

15.7

0.1

0.1

P


0.0

0.0

0.8

0.8

3.讨论

发热待查(FUO)作为一种临床较为普遍又具有挑战性的综合征,其病因具有复杂多样性,包括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以及其他少见疾病。因为患者发热时间的长短不同,从而导致他们潜在病因和临床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发热持续的时间越长,常常表示疾病的复杂程度增加,诊断难度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在病因不够明确、症状表现不典型的情况下,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对判断方面造成影响。近些年以来,随着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不同热程阶段FUO的研究渐渐增加。临床研究发现,短期发热患者更常见感染或者其他急性疾病,而热程较长者更有可能存在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疾病[3]。了解不同的热程FUO的病因构成以及临床特征,有利于医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制定诊疗方面的计划,可以缩短诊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示,2022年至2023年与2023年至2024年两个时间段内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虽然感染、结缔组织病、肿瘤及其他病因的构成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但统计学上并未显示出显著差异。这是由于FUO本身作为一类临床诊断难度较大的综合征,其病因复杂且多于,包括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原因。不同时间段难度患者构成差异不大,则说明FUO的病因结构在短期内较为稳定,未受到外部环境变化或者医疗干预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医疗技术渐渐完善、诊断手段不断进步的背景下,FUO的诊断流程更加趋于规范化,可以更好地排除常见的病因,从而使得不同年份间的病因分布情况差不多。另外,感染作为FUO主要的病因之一,其比例的变化可能会受到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变化等方面的影响[4]。比如: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和地区差异可能会导致感染的比例波动,但是整体上由于防控的措施和诊疗规范较为稳定,未对总体构成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结缔组织病(CTD)作为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表现,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经验和实验室检测的综合性评估。近些年来,随着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CTD识别率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发病率较为稳定,其中FUO中的比例变化不大。肿瘤性疾病作为FUO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受到肿瘤类型、早期诊断难度和患者个体差异影响,比例波动比较小,且短期内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

本研究结果表示,发现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其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病因的构成比例高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这是年轻人群免疫系统较为活跃,在面对感染因子容易产生高反应状态,所以,肝性疾病在这一人群中更加常见。同时,年轻人群中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斯蒂尔病等发病率相对比较高。这类疾病在临床上常常以发热为首发或者主要表现,提高了年轻患者由于发热就诊的概率[5]。相较之下,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渐渐减退,免疫反应不够典型,即使存在感染的情况,也可能不以发热表现为主要的,或者表现为低热甚至不发热的情况,从而导致其在感染性疾病中占比被低估。另外,老年人发病的原因更加集中在肿瘤、慢性器质性疾病等方面,表现相对隐匿,不容易在早期被发现。需要注意到是,其他类型病因在年轻群体中占比较高,也说明该人群的发热原因具有复杂多样性,如药物热、心理性发热等情况。这部分病因常常需要更加细致的进行病史采集和排查,从而提高了诊断方面的难度。

本研究结果表示,短热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和其他原因所占比例明显较高,而结缔组织病的比例相对比较低。而在肿瘤相关病因方面,不同热程患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这是由于感染性疾病常常在发病的初期容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快速反应,表现为发热,并且常常在短时间内引起症状加重,所以多数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热程较短时前来就诊。比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病毒性疾病等常在发病初期便展现出明显的发热。同时,一些暂时无法明确的其他病因,如药物热、功能性发热等,也常常在起病的初期出现不典型的病症,导致初期被归入发热待查的范围,从而提高了短热程患者中其他病因的占比[6-7]。相较之下,结缔组织病多起病隐匿,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常在发热之外伴有多个系统的损害,如皮疹、关节痛等,但是这些症状可能在病程的进展中才渐渐展现出来。所以,这类疾病常常出现发热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被怀疑并且确诊,从而造成短热程患者中结缔组织病占比偏低[8-9]。至于肿瘤性发热,其临床表现出缺乏特异性,并且不少恶性重量在早期也可能仅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所以在不热程的患者中都可能被发现,容易造成其在各个阶段的比例差异不够明显[10]

综上所述,FUO以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常伴咳嗽、结缔组织病、肿瘤以及其他病因次之。了解其病因和特点,有利于临床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杜建超,王燕宁,石磊,. 基于多路径特征选择的发热待查分层分类辅助诊断方法 [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4, 43 (06): 682-692.

[2]宋小燕,吴瑞珊,赵文忠. 发热待查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及研究进展 [J]. 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 (23): 3405-3410.

[3]杜建超,丁俊瑶,赵梦楠,. 基于双随机森林的发热待查智能诊断方法 [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4, 45 (03): 197-205.

[4]李雨丝. 发热待查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 (07): 42-44.

[5]王丽萍,任杰. 128例发热待查病因与病原学检查分析 [J]. 贵州医药, 2023, 47 (06): 912-913.

[6]韩丹,邓家玉,孙丽华,. 358例发热待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J]. 新疆医学, 2023, 53 (04): 438-441.

[7]张王梅,胡泽功,职卓,. 378例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J]. 抗感染药学, 2023, 20 (01): 43-48.

[8]姚野彬,钱湘云,姚玉倩,. 发热待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42 (05): 447-450.

[9]曾克勤,尹玉峰,任田,. PET-CT诊断以发热待查为表现的早期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 (08): 918-923.

[10]曹蕴,李伟,刘传苗. 不同时期发热待查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研究 [J]. 当代医学, 2021, 27 (06): 15-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