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联合 ERCP 融合技术在隐匿性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诊断
摘要
关键词
超声影像联合 ERCP ;胆总管结石;诊断;效果评价
正文
在临床上隐匿性胆管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这类疾病在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当中发生率较高。同时也因为这种疾病具有隐蔽的特性,所以使用常规的超声和CT检测常常会无法及时发现胆管内的结石,使患者在发病早期无法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发展为胆管炎,胰腺炎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所以,该如何提高隐匿性胆管结石的诊断率也成为了临床检测当中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和内镜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超声影像结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检测方法,也逐渐被运用于隐匿性胆管结石的早期诊断当中。这种联合应用的检测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结石检出率,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清晰和全面的病情评估依据。超声影像能够对胆管的结构和周围组织进行实时观察,而ERCP则可直接观察到胆管内的结石情况,且在必要时还能进行取石操作[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影像联合ERCP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参与患者共纳入80例,以上患者皆为我院2022年1月~2024年9月这一时间波段内的胆总管结石随访病例患者者。以上患者采取色彩抽签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组,蓝色为传统组,紫色为研究组。具体资料见下表。
基线资料对比[(±s),例(n)]
组别 | 例数 | 性别 | 年龄 | |
男 | 女 | |||
传统组 | 40 | 21(%) | 19(%) | 46.03±6.22(最大:69;最小:21) |
研究组 | 40 | 16(%) | 24(%) | 49.65±7.41(最大:73;最小:24) |
t/X2 | / | 1.257 | 1.871 | |
P | / | 0.262 | 0.068 |
注:两组患者间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患者;(2)不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认知障碍;(3)同意进行本研究中的各项影像学检查,且能配合签署各项协议。
排除标准:(1)无法配合后续调查研究。
1.2 方法
传统组采用接受超声检查: 在接受超声检查的前一天晚上患者需要禁食,直到第二天接受超声检查之前都不可以摄入食物。检测时使用PHILIPS iu22 超声诊断仪进行,并将探头频率设置为 4.0Hz。在检测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仰卧位和左侧卧位的姿势转变,以获取多角度的超声画面。
研究组接受超声联合ERCP检查:在进行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我们使用 Olympus JF 240 十二指肠镜进行插管,并成功抽取部分胆汁。随后,缓慢注入造影剂,通过观察管腔内的充盈缺损,进一步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形态,从而制定适合的内镜治疗方案。对于直径小于2.0 cm且非充满型的结石,我们采取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除术(EST)。根据结石的具体大小选择合适的网篮或球囊进行取石,必要时可先进行碎石处理后再进行取石,并最终放置鼻胆管进行引流。
1.3 观察指标
(1)诊断准确率:统计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对比准确率。
(2)采用口头询问的方式来收集患者对此次诊疗过程及结果的满意程度,总满意度 = (非常满意+满意) / (总调查人数) × 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项目的测量数据(t)和计算资源(x²)均采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软件(SPSS22.0版本)数据分析,测量资料显示为(x±s)、计算资料显示为(n,%),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意义。
2 结果
2.1诊断准确率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诊断准确率 [n,%]
分组 | 例数(n) | 阴性 | 阳性 |
传统组 | 40 | 10(%) | 40(%) |
研究组 | 40 | 1(%) | 49(%) |
x2 | / | 8.274 | |
p | / | 0.004 |
2.2诊疗满意率
相较于传统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对本次诊疗的满意率更高,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诊疗满意率 [n,%]
分组 | 例数(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传统组 | 40 | 11(%) | 21(%) | 8(%) | 42(%) |
研究组 | 40 | 26(%) | 12(%) | 2(%) | 48(%) |
x2 | / | / | / | / | 4.000 |
p | / | / | / | / | 0.046 |
3. 讨论
在临床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消化系统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是它会引发如胆管炎,胰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一旦这些并发症产生,则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这种疾病的管理至关重要。常规的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会比较难以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情况,因此超声影像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应运而生[4]。
3.1研究内容分析
超声影像是临床上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具有无创特点的检测方式之一。这种检测方法具有着经济实惠的优点,同时还可以使患者避免由辐射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在临床当中也被运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筛查。同时这种检测方法能够反映出患者当下体内器官的状态,尤其是在胆道系统检测当中,使用超声可以更好的显示出胆囊,胆管的形态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可是虽然超声检测具有多种的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人会面临着一些局限。比如说如果患者在检测过程当中肠道气体过多、声窗受限制等因素,便会使超声在胆管结石的诊断当中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5]。这些情况会影响到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导致医生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但是,与超声影像所不同的是ERCP的检测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对胆道的诊断,甚至还可以进行直接治疗,这也使它在处理胆总管相关疾病时,有着超声明显不同的优势。通过ERCP检测,医生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直接观测到患者胆管内的结石大小,位置和形态,这种视野的直观性也极大的增强了医生对胆管病变的理解和识别,同时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图像和数据依据[6]。ERCP不仅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诊断与治疗,还可以通过取石、扩张狭窄及放置支架等手段,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与满意度[7]。
本次研究中,超声与ERCP联合方法能够在早期有效发现较难通过单纯超声显现的胆总管结石。在研究组中,诊断准确率较传统组的显著提高可能与ERCP提供了实时的影像反馈和直接观察胆管内病变的能力密切相关[8]。此外,ERCP在本研究中还拓展为一种治疗工具,通过内镜乳头括约肌切除术(EST)和网篮或球囊取石术相结合,可实现对小于2.0cm结石的有效移除,进一步解决了传统诊断方法无法即刻进行处理的问题[9]。
3.2影像学角度分析
从成像原理可以发现,超声技术是基于声波的反射原理,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回声来形成影像。这种检测手段最大的优点便是具有非入侵性和实施动态观测能力,这也是一生在检测过程当中还可以对患者的内脏器官动态情况进行观察[10]。超声检测的这种特性也使得它更适合进行初步筛查,尤其是在急诊和门诊工作当中,医生可以通过此类检测手段来快速获取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此同时,超声对于一些比较大且明显的结石有着极高的诊断率。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在面对仅存于胆道深处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时,却会因为视角和声波穿透的特性而受限。
而ERCP则具备更为清晰的成像能力。ERCP可以直接通过内窥镜进入到患者胆道,同时结合造影剂的使用来更加直观的显示出胆总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这不仅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异常(例如胆总管结石、胆道肿瘤等),还能够通过造影剂增强影像的对比度,从而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11]。因此,ERCP在某些非常规情况下尤其重要,当其他影像学技术无法提供确切的诊断信息时,ERCP能够直接观察并确诊病变,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价值[12]。
其实在临床实践当中,超声和ERCP并不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检测选择,它们之间反而拥有着极为良好的互补性。临床实践过程当中,医生可以将超声作为初步筛查的工具来帮助快速评估胆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需要进一步确诊和治疗时,则可以使用ERCP来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病变信息。这种结合使用的方式也能够提升诊断效率,同时还可以为患者制定出更为精准的后续治疗方案。
3.3临床应用和推广
基于本次研究,超声联合ERCP的方法在胆总管结石尤其是隐匿性结石的诊断中展现出突出优势。
在临床中,使用超声与ERCP结合检测的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传统的诊疗流程使患者往往会经历初步影像检查、确诊、治疗等多个步骤。这种情况不仅仅会增加患者的就医时间,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出现重复的检查,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将超声与ERCP联合使用,便可以使患者在同一次的就诊当中完成影像评估和内镜治疗两个步骤,这边大幅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并提升了治疗效率[13]。此类优化不仅符合现代医学服务当中的高效标准,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当中,患者的满意度是受到多方因素影响的,这其中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和沟通的有效性并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具有着非入侵的特性使得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并不会出现太多不适感,而ERCP作为一种直接观察和治疗的方法,也能在有效缓解患者病痛的同时提供可以信赖的治疗结果[14]。更为重要一点的是将两种方式融合使用,还能够使医护人员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与患者保持具有时效性的沟通。医生可以在扫描或检查的同时向患者简单介绍影像结果,这一点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当下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在就医过程当中的信任感。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将超声与ERCP相结合的诊疗方式在患者教育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医疗模式当中,患者对于各类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操作的流程及目的了解程度仅限于浅表状态,而这一情况也会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对医疗有效性的怀疑。但是与他们进行有时效性的沟通之后,医生便能够及时的解答一些患者的存疑,并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能极为显著的提升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感。这种参与感与医患之间的良好互动,不仅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错误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超声影像与ERCP的结合为隐匿性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诊断的准确性,因此适用于临床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 沈凯,张立军,刘彤.B超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比较[J].山东医药,2023,63(1):59-61
[2] 蔡怀阳,叶亮,许雪清,彭菲,李运泽.胆管腔内超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0(10):1035-1039.
[3] 谢明伟,黄世海,钱国旗,吕庆在,葛飞,孔小丽.腹部超声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胆总管结石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5):907-909.
[4] 刘晓艳,杨亚苹,韩文雄.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J]. 包头医学,2024,48(2):10-12.
[5] Ni Jing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ultrasou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and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DUS)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tabase (Citation Edition) Medical and Health, 2022,1 (10): 10-13.
[6] 吴灵燕,王晓荣,陈柳勇,徐陈柯,黄作斌.超声联合CT检查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漏诊的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7):1372-1374.
[7] Zhang Xiaobin, Li Ning, Chen Yaming The value of MRCP in diagnosing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and locations [J].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2023, 21 (4): 110-111114.
[8] Fu Yu, Han Wanbin, Xiang Fei, etc Value analysi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MRCP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J].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2022, 20 (1): 119-121.
[9] 徐张巍,梅俏,洪江龙,鲍峻峻,陈鹤,许建明.超声内镜联合ALP、GGT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中的应用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23,31(2):106-110.
[10] 林霖,屈振南.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不同类型困难胆管结石中的诊疗体会[J]. 中国内镜杂志,2022,28(7):52-57.
[11] 袁陆.磁共振MRCP技术与腹部超声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0):165-167.
[12] 邱文亮,孙倩倩,邱冰.经腹超声、腹部CT和M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6):65-6771.
[13] 王霞,徐世磊,王佳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总管末端结石定性及定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4,25(2):151-154.
[14] 陈娟娟.针对性护理在老年胆总管结石行治疗性ERCP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4):14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