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机械通气;护理干预;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正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nursing measures and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airway stenosis. Method: From May 2024 to May 2025, 66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airway stenosis were selected for grouping study. They were specifically div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and a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respectively. Result: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data,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lood gas indicators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P<0.05);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P<0.05);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P<0.05). Conclusion: After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blood gas indicators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airway stenosi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achieving higher satisfaction.
Keywords: bronchial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airway stenosi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Blood gas indicators;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 rate
支气管结核属于特殊类型的结核病,具体是指发生于患者气管、支气管黏膜、平滑肌、软骨等部位的结核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支气管狭窄是支气管结核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而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疾病不断进展会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问题,而严重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甚至造成生命威胁[1]。该病迁延难愈,且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危害极大,如何减轻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机械通气是此类疾病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配合规范的护理干预则可提高治疗效果并保障患者的安全性。研究选取了医院的收治的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并在其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确定为2024年5月到2025年5月,从期间收治的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中选择66例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各组患者均为33例。66例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中包括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34-71岁,平均(56.73±6.91)岁,组间基础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选择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指南;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资料完整;具备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拒绝参与研究;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中途退出[2]。
1.2方法
12.1参照组
保持患者病房环境干净卫生、通风良好,及时清理患者痰液、排泄物,避免引起院内感染。定时观察患者机械通气参数情况,合理进行调整,并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遵医嘱实施对症护理和用药指导,保障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前告知患者生活、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1.2.2干预组
(1)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充分了解患者疾病情况、个人信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过程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必要性。将疾病和治疗相关的注意事项制作成手册,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以便能够随时了解疾病知识和护理注意事项。采用情绪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评分结果实施分级护理干预,以疏导负性情绪。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分享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定期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负性情绪出现的具体原因,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并指导患者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情绪。如果负性情绪严重,可联合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更为具体的指导[3]。
(2)呼吸道护理。每两小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并按摩,留意导管位置固定情况,防止移位、脱落。适当抬高床头,保持在30°-45°之间,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并降低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发生风险。同时,密切观察呼吸机参数、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预防并发症发生。定期更换导管、湿化液、引流管,避免细菌滋生引发感染。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观察呼吸机温度,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加温呼吸机湿化水,使患者气道处于等温饱和湿化状态,可促进分泌物排出。每天至少清洁两次患者口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漱口液,预防感染、溃疡,注意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预防口腔真菌感染引起的肺真菌感染。
(3)撤机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观察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并了解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功能状态,以及自主呼吸能力。符合撤机条件的基础上,短时间使用呼吸机且自主呼吸能力完全恢复的患者,可以直接撤机。长时间机械通气或自主呼吸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的患者,需要逐步撤机,通过逐渐降低呼吸机的支持水平,让患者呼吸肌逐渐适应自主呼吸,注意加强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发生不适要立即停止撤机[4]。另外,撤机前和操作过程中,与患者加强沟通,及时给予解释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信心。
(4)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估,选择肠内或肠外的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制剂确保可以即时配制并使用,其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如果超出4小时则可以放入冷藏,如果24小时内没有用完,应立刻丢弃,具体的保存方式应参照肠内营养制剂的说明[5]。喂养时,抬高床头至30°-45°,结束后保持半卧位至少半小时。肠外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支持时间选择合适的输注通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营养状况。保持静脉导管清洁、通畅,确保营养液输注速度和温度适宜,同时加强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使用SDS、SA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评分下降幅度越大,则其情绪改善越好。
(2)血气指标:采集患者的桡动脉或股动脉血液,比较护理前后的PaO2指标和PaCO2指标变化情况。
(3)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支气管痉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4)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比较满意度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若P<0.05则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
对比各项数据,干预组接受护理后的各项情绪评分下降显著,情绪改善更明显P<0.05。数据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分)
组别 | 例数 | SDS | SA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干预组 | 33 | 53.29±4.48 | 30.27±2.49 | 57.39±3.45 | 28.39±2.90 |
参照组 | 33 | 52.87±4.31 | 42.23±2.25 | 57.01±3.57 | 39.64±2.81 |
P |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t | - | 0.361 | 5.829 | 0.675 | 10.032 |
2.2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情况
对比结果,干预组PaO2和PaCO2指标改善情况更显著,差异明显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对比(mmHg)
组别 | 例数 | PaO2 | PaCO2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干预组 | 33 | 50.52±6.71 | 94.63±7.28 | 67.64±4.15 | 34.72±5.02 |
参照组 | 33 | 50.95±6.35 | 80.47±7.23 | 66.53±3.74 | 46.29±5.43 |
P |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t | - | 0.081 | 9.317 | 0.362 | 9.728 |
2.3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干预期间,干预组不良反应例数更少,差异明显P<0.05。见表3数据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支气管痉挛 | 出血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非计划拔管 | 发生率 |
干预组 | 33 | 1 | 2 | 0 | 0 | 3(9.09) |
参照组 | 33 | 3 | 2 | 1 | 2 | 8(24.24) |
P |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X2 | - | 2.942 | - | 1.604 | 2.437 | 9.489 |
2.4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干预组对护理干预的评价明显比参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详细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较满意 | 非常满意 | 不满意 |
干预组 | 33 | 22 | 9 | 2 | 93.94 |
参照组 | 33 | 10 | 15 | 8 | 75.76 |
P |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X2 | - | 4.385 | 3.381 | 2.844 | 10.204 |
3.讨论
支气管结核患者会因结核增殖结节病变以及病变修复中瘢痕组织增生而引起气道狭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咳嗽、气促、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等,给患者肺功能造成极大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有热消融、内置支架植入等,可针对气道狭窄情况进行解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既能针对性解决患者气道狭窄的问题,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利用球囊扩张,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但患者在疾病不适和治疗操作的影响下,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而增加其治疗风险[6]。另外,针对患者出现严重的气道阻塞的情况,大多会使用机械通气进行干预,以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在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通气方式改变、异物感等因素均会增加患者不适,因而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此降低治疗风险、提高配合度。
护理干预在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既能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顺利性,又可降低患者治疗风险,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综合性护理干预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是对常规护理的补充,能够更加全面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7]。本次研究针对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展开探究,以分组对比的方式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由于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大多因对疾病和治疗方式的不了解,存在过度担忧等情绪,这会极大影响其依从性,并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护理人员予以患者更加具体、全面的疾病健康宣教,让患者树立起正确的疾病认知,并加强对其负性情绪的疏导,使其保持稳定的心态,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干预组接受综合性护理,其各项负性情绪评分下降显著,情绪改善更明显P<0.05。在干预期间,呼吸道护理可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或者发生缺氧的情况。撤机护理则主要关注患者撤机的安全性,通过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以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撤机方法,确保患者安全、顺利撤机[8]。数据显示,干预组PaO2和PaCO2指标改善情况更显著,差异明显P<0.05,并且干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更少,差异明显P<0.05。同时,患者还面临着营养摄入不足、进食困难等护理问题,而营养支持干预以患者机体营养需求为指导,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让患者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也可加速身体康复进程,提高身体素质。最后,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下,患者各个方面的需求均能够得到满足,其治疗负担也得到有效减轻,因此干预组护理评价明显比参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
总而言之,实施综合性护理后,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血气指标、心理状况均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王士安,潘晶珺. 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结合风险防范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医药前沿, 2025, 15 (03): 100-103. DOI:10.20235/j.issn.2095-1752.2025.03.029.
[2]杨巧妙,黄小霞,文雯,等. 集束化护理在支气管结核气管镜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防痨杂志, 2024, 46 (S2): 399-402.
[3]张娟. 目标性集束化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作用探讨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4, 31 (11): 29-32.
[4]李秀丽,姜坤茹. 循证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研究 [J]. 临床护理杂志, 2024, 23 (04): 51-54.
[5]杨洋,吝昭君. 协同护理干预对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 9 (22): 187-190.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422046.
[6]程晓敏,马苗苗,曹腾尹. 综合护理对气管镜介入治疗气道狭窄患者改善情况分析 [J]. 心理月刊, 2022, 17 (16): 126-128. DOI:10.19738/j.cnki.psy.2022.16.041.
[7]赵敏,许露,杨静. 综合康复护理对气管切开拔管后气道狭窄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 [J]. 心理月刊, 2022, 17 (15): 211-213. DOI:10.19738/j.cnki.psy.2022.15.069.
[8]黄雪月,郑楚真,吴江英. 人工气道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 37 (06): 75-77. DOI:10.16833/j.cnki.jbmc.2021.06.024.5.
作者信息:姓名:陈林,单位全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部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单位省市:重庆市,单位邮编 :400042,出生年月日:1987.09.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重庆,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气道介入护理,电子邮箱:63412586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