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布他林、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阻肺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临床效果
正文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尤以中老年人群常见[1-3]。其主要特征为进行性、不可逆的气流受限,病程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4]。病理基础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重构及肺泡破坏,患者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5]。COPD患者常发生急性加重,显著提升住院率与死亡率,加重医疗系统负担[6]。因病理机制复杂,单一药物难以有效控制病情,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用药以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延缓进展。当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及抗胆碱能药物(LAMA)。其中,支气管扩张剂可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ICS抑制慢性炎症,减少气道重构与急性加重[7];LAMA阻断迷走神经传导,减少痉挛,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特布他林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迅速缓解急性气流受限;布地奈德作为ICS,具抗炎作用,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及急性加重;异丙托溴铵为抗胆碱能药,扩张大气道、改善肺功能。本研究拟评估特布他林、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症状改善及急性加重率,为优化COPD治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与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8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10]。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5±10岁,男性占比为60%。所有患者在入组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入组标准包括:(1)符合GOLD定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年龄在40至80岁之间;(3)过去一年内无重大手术史;(4)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及评估。排除标准为:(1)对研究药物有已知过敏史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系统性疾病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精神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COPD常规治疗,包括基础的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吸入等。
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和布地奈德治疗:特布他林雾化液2.5 mg,经雾化吸入每日2次,连续14天;布地奈德0.5–1 mg稀释至2–4 mL,雾化10–15分钟吸入,根据病情调整频次,必要时结合拍背与吸痰。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吸入液20 µg,稀释至3–4 mL雾化吸入,每日3次,疗程14天。治疗期间,患者接受统一的护理管理。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为:
肺功能:评估FVC、FEV1及FEV1%pred,反映气道阻塞与治疗改善情况;
症状缓解:通过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变化;
急性加重发生率: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需额外治疗或住院的加重事件;
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日常活动、社会功能与情绪影响;此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Mean ±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改善、症状缓解及急性加重情况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2.研究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最终纳入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
一般情况 | 实验组(n=40) | 对照组(n=40) | P值 |
年龄(岁) | 65.3±10.5 | 64.8±9.9 | 0.712 |
男性 [n(%)] | 24 (60%) | 23 (57.5%) | 0.812 |
病程(年) | 8.4±2.7 | 8.2±2.9 | 0.655 |
2.2 肺功能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均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
肺功能指标 | 实验组治疗前 | 实验组治疗后 | 对照组治疗前 | 对照组治疗后 | P值 |
FVC(L) | 2.46±0.32 | 2.81±0.28 | 2.45±0.33 | 2.61±0.29 | 0.042 |
FEV1(L) | 1.24±0.25 | 1.59±0.21 | 1.23±0.27 | 1.43±0.24 | 0.021 |
FEV1%pred(%) | 49.3±9.7 | 64.1±8.2 | 49.0±9.5 | 56.2±7.9 | 0.016 |
2.3 症状缓解情况
通过标准化的症状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及咳痰等症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这些症状的缓解方面优于对照组,尤其在呼吸困难缓解方面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
症状评分 | 实验组治疗前 | 实验组治疗后 | 对照组治疗前 | 对照组治疗后 | P值 |
呼吸困难评分 | 4.5±0.8 | 2.1±0.6 | 4.4±0.9 | 3.1±0.7 | 0.012 |
咳嗽评分 | 3.9±0.7 | 2.4±0.5 | 4.0±0.8 | 3.2±0.6 | 0.027 |
咳痰评分 | 3.7±0.9 | 2.5±0.6 | 3.8±0.8 | 3.0±0.7 | 0.031 |
2.4 急性加重发生率
治疗过程中,实验组的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验组患者急性加重的预防效果较好。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
急性加重次数 | 实验组(n=40) | 对照组(n=40) | P值 |
急性加重(次/14天) | 1.1±0.3 | 2.5±0.6 | 0.009 |
2.5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日常活动、社会功能及情绪方面的得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结果
生活质量评分(SGRQ) | 实验组治疗前 | 实验组治疗后 | 对照组治疗前 | 对照组治疗后 | P值 |
日常活动得分 | 65.3±8.2 | 45.8±7.1 | 64.9±7.9 | 52.6±6.8 | 0.035 |
社会功能得分 | 70.1±6.8 | 48.9±5.9 | 69.7±7.3 | 56.3±6.1 | 0.028 |
情绪得分 | 62.8±7.3 | 44.6±6.4 | 63.1±7.1 | 51.7±5.8 | 0.041 |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的慢性疾病,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以中老年人群为主。由于其病程进展缓慢且不可逆,治疗目标主要为缓解症状、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与抗胆碱能药物(LAMA)联合治疗,通过多靶点机制协同改善病情。
研究显示,特布他林可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布地奈德能有效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并减少加重发生,异丙托溴铵通过扩张大气道进一步改善肺功能。三者联用可在抗炎、扩张气道及缓解症状等方面形成互补,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呼吸功能。实验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的缓解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表明联合使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能够更全面地控制COPD的症状。
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特布他林、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的大规模、多中心研究将为该治疗方案提供更全面的循证依据,进一步优化COPD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楠,王燕,黄莲.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雾化对哮喘患儿影响 [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 16 (06): 1040-1043+1048.
[2]饶花平,孟艳妮.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在哮喘儿童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 2009,11(9):1232-1233.
[3]郑博娟,杜雯瑾,董伟然,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身高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 2021,41(13):972-975.
[4]马亮.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ACO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15(12):134-136.
[5]申昆玲.控制哮喘,珍爱生命,执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U].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36(6):402-404.
[6]杨生,陈纯,申雪坡.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 [J]. 河北医药, 2024, 46 (08): 1200-1202+1206.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J].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3):167-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