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周丽琴

铜陵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4年3月份,截止时间为2025年2月份,纳入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结果:5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恶心、呕吐、头痛、气喘、失眠、局部皮肤麻、幻觉、气促、肾功能异常等,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与患者存在过敏史、联合用药、用药时间超过3天及以上有关;作为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抗菌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有效的分析影响因素,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效果。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影响因素

正文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者杀灭作用的药品,依据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包括治疗和预防两大类,长期以来,抗菌药物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作为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1]。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也增加。随着当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和微生物种类的数量的增加,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每年我有100万例的患者因为使用抗菌药物所引发死亡。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均寿命的提升,使用抗菌药物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前人们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重视度逐渐提升,但仍有患者对其生理以及可能存在的后果了解度不高,故有效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明确影响因素,十分重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100例,时间范围2024年3月份至2025年2月份年龄在21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42.21±2.65岁,其中男性患者有42例,剩余为女性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对比,P>0.05

1.2方法 

对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分类,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累及的系统和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数量用n表示率的表示为%,计量资料使用表示,满意度通过t检验选择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检查结果显示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单因素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患者的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存在过敏史用药时间过长,作为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p<0.05。

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

项目

对照组

占比

实验组

占比

X2

P

性别





0.524

0.251

24

48.00%

18

36.00%



26

52.00%

32

64.00%



年龄





0.0781

0.924

60岁及以上

22

44.00%

23

46.00%



60岁以下

28

56.00%

27

54.00%



过敏史





12.251

<0.001

26

52.00%

32

64.00%



24

48.00%

18

36.00%



联合用药





10.628

<0.001

28

56.00%

39

78.00%



22

44.00%

11

22.00%



用药时长





8.225

0.004

3天以下

21

42.00%

17

34.00%



3天及以上

29

58.00%

33

66.00%



给药途径





4.512

0.021

注射

27

54.00%

30

60.00%



口服

21

42.00%

19

38.00%



其他

2

4.00%

1

2.00%



2.2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累及的系统和症状。

分析抗菌药物的分类、累及的系统和相关症状

药品类别

数量

占比

症状表现

青霉素类

6

12.00%

瘙痒、皮疹、恶心、呕吐、头痛、气喘

头孢菌素类

14

28.00%

瘙痒、水肿、呕吐、头晕、三系减少

头霉素类

1

2.00%

瘙痒

β酰胺酶抑制剂

8

16.00%

瘙痒、皮疹、恶心、呕吐、寒战

碳青霉烯碳类

1

2.00%

气促

大环内酯类

1

2.00%

心悸

林可酰胺类

3

6.00%

潮红、呕吐

糖肽类

2

4.00%

皮疹、干呕

吡唑烷酮类

1

2.00%

腹泻

哇诺酮类

12

24.00%

失眠、局部皮肤麻、幻觉、气促、肾功能异常

硝基咪唑类

1

2.00%

静脉炎、面部水肿、呕吐

 

3  讨论

  当前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反应,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失眠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包括为心悸、胸闷、血压升高[2]。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良反应;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色素觉着等。

  对于不同的患者而言,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患者因为个体的差异,会导致患者用药目的以及治疗方式存在差异,故患者对药品的反应也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会出现全身不适、皮疹、瘙痒、寒战等症状,考虑与抗菌药物对机体的各类免疫细胞造成了抑制,通常来看,儿童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高于其他人群,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的风险增加,故完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十分重要[3]

   对于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而言,依据患者史、症状、辅助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该药物,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方案,避免进一步恶化,为患者提供抗菌药物过程中,应避免与他药物联合使用,以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4]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收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信息,明确不同抗菌药物的差异,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减少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碧晴,张晓彤,王可,邢晓璇,王之舟,庄伟,张青霞,张兰,李晓玲,董宪喆.385例多重用药的老年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25,22(2):206-210216.

2黄希乐,郑奎,王燕铭.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肝脏功能影响及临床结局影响因素、预测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5,48(3):20-25.

3顾雯雯,张蕾.2019-2023年某院所上报的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4,21(11):1108-1112.

4]吕慧,王梦芝,谢家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阴性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4,22(6):84-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