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多种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
正文
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代谢疾病,并且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人群中,呈现不同类别。比如年龄较小的儿童会出现青少年型糖尿病、怀孕的女性容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中老年群体中以2型糖尿病高发。我国是糖尿病的高发国家,数据显示,全国糖尿病患者的占比已经达到11%左右,而糖尿病前期的人数更多,在成人比例中大约占有52%左右,也就是说,在我国的成人当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患有与糖尿病有关的病症,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将进一步增加根治的难度。一旦确诊糖尿病后,患者不仅会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2],还会长时间影响患者的机体血糖水平,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若糖尿病管理不到位,患者则易伴随出现一系列的合并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等[3]。糖尿病需要患者长期配合使用药物和自我管理来加以控制,延缓疾病。糖尿病还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4]。2型糖尿病发生率高且危害较大,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的数十年都被病痛折磨,不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糖,缓解糖尿病症状,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管理自我,比如限制糖分、多多运动等,对患者而言是一种挑战,但也因疾病对患者带来了一定压力,许多患者难以坚持执行[5]。研究认为[6],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采取治疗控制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血糖异常的情况,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比较复杂,主要是环境和遗传因素所致,同时营养过剩、不良生活习惯及肥胖等因素也会诱发该病的发生。因此,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的同时也要注意调节胰岛素水平。
目前临床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血糖和尿糖的方式,改善代谢紊乱的情况[7]。因此,需要重点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而胰岛素治疗能够达到这一效果。早期在进行糖尿病治疗时,主要将胰岛素作为一线药物进行治疗,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糖尿病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除了胰岛素以外,磺脲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等药物也能够进行糖尿病的治。胰岛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对于葡萄糖的吸收,还能促进机体合成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虽然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但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用量的控制,不可一味追求疗效而导致低血糖等并发症,合理用药才是安全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则[8]。本文即对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实验,探究多种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80例糖尿病患者并分为A、B组。A组中,男女病例数为22、18;年龄(62.16±2.18)岁。B组中,男、女各21、19例,年龄(61.92±2.15)岁。基础资料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B组:采取常规降糖治疗,给予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药说明书要求进行治疗。。
A组:采取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使用的药物为短效胰岛素甘舒霖,每日用量根据患者体重,设置为0.5U/kg/d。一半剂量指导患者在三餐前通过皮下注射来进行治疗;另外一半剂量则患者在睡前通过皮下注射用药。连续2周强化质控后,再单独使用降糖药物。
1.3观察指标
疗效:参考2型糖尿病的症状来评价,若血糖改善程度≥70%,为显效;若血糖改善30%~70%,为有效;若病情改善≤30%或无变化,为无效。
血糖水平:治疗前后检测记录患者的血糖数据并对比。
不良反应:对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写作(),计数资料写作n(%),分别输入T检验表和卡方检验表,判定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疗效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1.
表1.疗效[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发生率 |
A组(40例) | 30(75.0) | 9(22.5) | 1(2.5) | 39(97.5) |
B组(40例) | 20(50.0) | 11(27.5) | 9(22.5) | 31(77.5) |
X² | 10.3829 | |||
P | 0.0083 |
2.2血糖水平
治疗前A组与B组的FPG、2hPG等进行数据比较后最终的结果为P>0.05,差异不明显,见表2;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再次比较FPG、2hPG等数据发现A组各指标显著优于B组(P<0.05),见表3和表4
表2. 治疗前血糖水平(x±s)
组别 | 例数 | FPG(mmol/L) | 2hPG(mmol/L) | HbA1c(%) | Homa-IRI |
A组 | 40 | 9.02±1.42 | 12.62±1.94 | 8.12±0.88 | 3.86±1.02 |
B组 | 40 | 9.10±1.36 | 12.48±1.90 | 8.15±0.87 | 3.82±1.04 |
t值 | 0.3486 | 0.4411 | 0.2075 | 0.2353 | |
P值 | 0.7284 | 0.6593 | 0.8352 | 0.8132 |
表3.治疗后3个月的血糖水平
组别 | 例数 | FPG(mmol/L) | 2hPG(mmol/L) | HbA1c(%) | Homa-IRI |
A组 | 40 | 7.84±0.86 | 9.72±1.34 | 7.05±0.62 | 2.86±0.72 |
B组 | 40 | 8.56±0.75 | 10.88±1.57 | 7.86±0.77 | 3.44±0.71 |
t值 | 9.4729 | 7.2738 | 4.1822 | 6.2284 | |
P值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表4.治疗后6个月的血糖水平
组别 | 例数 | FPG(mmol/L) | 2hPG(mmol/L) | HbA1c(%) | Homa-IRI |
A组 | 40 | 6.32±0.58 | 7.11±1.01 | 6.25±0.55 | 2.15±0.62 |
B组 | 40 | 7.24±0.72 | 8.04±1.09 | 6.94±0.71 | 3.01±0.83 |
t值 | 8.6668 | 5.3994 | 6.7081 | 7.2743 | |
P值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3不良反应
A、B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5.
表5.不良反应[n(%)]
组别 | 头晕 | 心慌 | 体重增加 | 总发生率 |
A组(40例) | 1(2.5) | 1(2.5) | 2(5.0) | 4(10.0) |
B组(40例) | 2(5.0) | 0(0.0) | 1(2.5) | 3(7.5) |
X² | 0.6420 | |||
P | 0.8104 |
3.讨论
3.1初发2型糖尿病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对于饮食的控制力度便小了,很多人都很难抵抗高糖分美食的诱惑,从而导致了血糖的反复升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患有糖尿病的比例,这对我国人民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9]。2型糖尿病患者会有明显的血糖增高、消瘦等表现,就目前情况来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还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升高的情况 [10]。糖尿病的危害非常大,长期的高血糖会对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造成损伤。醛糖还原酶、糖基化终末产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可在长期的高血糖水平的作用下,经电子链被激活,从而大量产生,使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的水平升高,并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需要引起重视。糖尿病看似没有如同心脏病、急性支气管炎那样严重,但对患者有着较大的危害,一旦患上糖尿病,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饮食、运动、睡眠等行为,进一步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容易引起并发症,由高血糖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患者很有可能因为急性并发症而导致生命危险。
3.2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关于此病的控制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但也有研究认为,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容易岛主患者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在治疗期间必须通过不断的改变用药种类才能控制。还有的患者由于采用多种药物的治疗,使其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这样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从向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就要需求一个更好的治疗方法,从而缓解这种抗性。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点内容,要求患者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用药,而药物治疗也是所有治疗方法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目前还没有能够根除糖尿病的治疗方式,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更多的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搭配必要的饮食辅助、运动辅助治疗。除此之外,对于血糖含量的检测,一定的健康教育也是极为有必要的。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通过胰岛素来进行调节,并且临床使用的胰岛素类型也较为丰富,比包括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等。胰岛素的药效时间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当前人们常用的有短效型、中效型和长效型。短效胰岛素通常每天只需要用药1次,强化治疗则可以增加到两次。短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虽然没有长效胰岛素更久,但在注射10~20分钟后就能够起效,尤其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能够在每日三餐前用药,从而帮助患者缓解进食后血糖波动过大的勤快,短效型胰岛素能够让患者的餐后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来说,其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夜间低血糖的不良反应,并且这种不良反应最为明显。在口服药物方面,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降糖类药物,一种是磺脲类药物,另一种则是双胍类药物。这两种药物,虽然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血糖的作用,但是对于适用人群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降糖药物治疗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胰岛素来进行治疗。但同时也要注意,如果病人患有心肺肾疾病,则需要听从医生安排,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配合应用饮食运动治疗方法。在饮食方面,以身高、体重、年龄、病情等为依据,计算每日所需容量,合理划分各类成分的所占比重,定时饮食。
3.3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
本次研究发现,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多种胰岛素进行短期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疗效可观(97.5%),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也较少,此方案的安全性高。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机体对于葡萄糖的社区,让患者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能够快速转运,还能一直肝糖原的分解,减少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的肌肉和其他组织也能产生作用,比如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内,从而让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还能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代谢情况,并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关于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病例显示多数不良反应以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为主。原因在于,胰岛素过量会导致低血糖,并且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的合成,因此患者容易出现体重上升的情况。对此,还需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饮食控制,比如在日常饮食中,患者需要注意不能为了降低血糖含量而去刻意的多吃或者不吃某种食物,在控制糖分摄取的同时需要注意均衡营养。需要严格的依据总热量的原则来进行饮食搭配。比如一些本就患有肥胖症或者体重较之于一般人更重的患者而言,在进行饮食管理时,可以适当选择不易发胖的食物,需要注意尽量保证营养的均衡,且需要注意糖尿病不比一般的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愈好的,患者的饮食控制无法在短时间内就能辅助药物治疗的方式将糖尿病根除。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长时间的坚持。
参考文献:
[1] 赖珺,罗夕茗,张四青.两种不同后续治疗方案对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后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江西医药, 2022, 57(10):1391-1393.
[2] 吕芳,纪立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为二A双胍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1例[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 15(Z2):70-72.
[3] 吴方来,黄大祥,杨秀峰,等.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4,09(12):345-346.
[4] 蒲冬梅,赵萍.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 2024, 48(2):235-236.
[5] 罗 叶,秦又发,黄志荣,et al.度拉糖肽与利拉鲁肽应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 强化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Practical Pharmacy & Clinical Remedies, 2024, 27(4):113-114.
[6] 徐鑫,张林.德谷胰岛素,卡格列净联合二A双胍治疗初发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 55(12):1498-1500.
[7] 郭少川,陈根本.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23(22):201-202.
[8] 刘检,刘林,蔺晓源,et al.基于GluR2/Parkin信号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突触微环境损伤的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 31(1):45-46.
[9] 罗叶,秦又发,黄志荣,等.度拉糖肽与利拉鲁肽应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 27(4):255-259.
[10] 张桂芳.益气芪药汤联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
[11] 赵荷珺,任志鹏,段丽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观察1例[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Z2):244-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