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奥利司他对肥胖型T2DM患者糖脂代谢、血清 tAPN、SFRP5表达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利拉鲁肽;奥利司他;肥胖型T2DM;糖脂代谢;血清 tAPN;SFRP5
正文
基金课题:安徽省教育厅2023 年度省级高校自然和人文科学研究立项项目(2023YJZR001)
2型糖尿病(T2DM)作为糖尿病最主要的类型,其患者占比超糖尿病总人群的90%。该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加剧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有研究表明,肥胖可扰乱机体的糖脂代谢平衡,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程度,是导致T2DM发生的关键危险因素[1]。因此,针对肥胖型T2DM患者的临床干预,除实现血糖达标外,体重管理亦是治疗方案制定的核心环节。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传统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方案虽能控制血糖,但部分肥胖患者用药后常出现体重增加现象,并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持续性衰退,导致整体治疗效果欠佳。利拉鲁肽作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与天然GLP-1具有97%的高度序列同源性,不仅能够有效调控血糖水平,还可改善患者体重指标[2]。而奥利司他作为肠道脂肪酶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可显著降低机体脂肪吸收效率,为肥胖T2DM的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选择[3]。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探究利拉鲁肽联合奥利司他对肥胖型T2DM患者糖脂代谢、总脂联素(tAPN)、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表达的影响,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4年1月—12月在本校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肥胖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纳入标准如下:(1)所有患者均符合T2DM诊断标准;(2)患者体质指数(BMI)均超过28 kg/m2;(3)在研究开展前,已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告知研究信息,并获得其自愿签署的书面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阶段或正在哺乳期的患者;(2)对本研究涉及的治疗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史的患者;(3)合并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遵循随机化分配原则,将患者科学且均衡地分配至两个组别:对照组40例(男:女=22:18,平均年龄为56.12±7.41岁,平均病程为12.39±2.11年),研究组40例(男:女=24:16,平均年龄56.46±7.68岁,平均病程为12.27±2.25年)。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各项基础特征指标方面,组间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利拉鲁肽治疗干预,选用利拉鲁肽注射液作为治疗药物,初始治疗阶段,每日皮下注射0.6mg,频率为1次/d;持续给药1周后,若患者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将用药剂量逐步递增至1.2—1.8mg。
研究组采用利拉鲁肽与奥利司他联合治疗策略。其中,利拉鲁肽的给药方案与对照组保持一致,选择奥利司他胶囊进行治疗,具体使用方法为每次口服0.12g,每日给药3次。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治疗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对两组患者的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及总脂联素(tAPN)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借助SPSS 26.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处理。针对计量资料,运用了t检验和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当P值小于0.05时,判定该差异在统计学层面具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FPG指标分别为(5.88±0.46)mmol/L和(6.43±0.66)mmol/L,t=4.324,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2h PG指标分别为(7.86±1.18)mmol/L和(8.83±1.44)mmol/L,t=3.295,P=0.002;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bA1c指标分别为(5.23±0.81)%和(6.85±1.08)%,t=7.590,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TG指标分别为(1.87±0.36)mmol/L和(2.25±0.42)mmol/L,t=4.345,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TC指标分别为(5.34±0.48)mmol/L和(5.98±0.57)mmol/L,t=5.432,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DL-C指标分别为(1.55±0.32)mmol/L和(1.11±0.26)mmol/L,t=6.749,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LDL-C指标分别为(2.23±0.29)mmol/L和(2.52±0.23)mmol/L,t=4.955,P=0.001;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FPG、2h PG、HbA1c、TG、TC、LDL-C等指标均降低,而HDL-C指标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血清tAPN与SFRP5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tAPN指标分别为(5.09±0.53)mg/mL和(3.93±0.48)mg/mL,t=10.260,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FRP5指标分别为(41.82±6.18)ng/mL和(33.74±5.27)ng/mL,t=6.292,P=0.001;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APN与SFRP5指标呈现出更高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FPG、2h PG、HbA1c、TG、TC以及LDL-C等多项代谢指标上均呈现降低趋势,而HDL-C水平则有所上升(P<0.05)。这一结果表明,采用利拉鲁肽与奥利司他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状况。分析原因为利拉鲁肽作为GLP-1类似物,能够多靶点发挥作用。它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胃肠道组织以及胰岛β细胞与α细胞等,通过减轻胰岛β细胞所遭受的损伤、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加速胰岛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程、抑制胰岛β细胞的凋亡现象,进而实现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与提升。此外,利拉鲁肽还能改善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能力,抑制胰岛α细胞异常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实现血糖的有效调控,且在治疗过程中不易引发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在调节食欲与体重方面,利拉鲁肽同样具有显著效果。它能够减缓胃肠道的蠕动速度,延长胃排空所需时间,增强机体的饱腹感。同时,利拉鲁肽可激活下丘脑GLP-1受体,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食欲,进而减轻体重,减少体内脂质的过度沉积[4]。奥利司他作为肠道脂肪酶抑制剂,通过与胃肠道内胰脂酶不可逆结合使其失活,有效抑制食物中三酰甘油的分解与吸收,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体重下降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血糖、血脂代谢产生积极影响[5]。利拉鲁肽与奥利司他联合应用,在调节糖代谢、减轻体重及改善脂代谢等方面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从而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优化控制。
本研究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tAPN及SFRP5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这一结果表明,利拉鲁肽联合奥利司他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提升血清tAPN和SFRP5浓度,对改善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分析原因为tAPN是脂联素多种存在形式的统称。研究表明,tAPN的血清水平与多种代谢相关危险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该指标在预测超重/肥胖状态、血糖调节异常及T2DM发生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评估肥胖型T2DM患者疾病进展与预后转归提供了可靠依据。SFRP5是一种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抗炎活性的细胞因子,它能够与Wnt信号通路中的跨膜受体——卷曲蛋白5发生竞争性结合。这种结合作用会进一步阻断Wnt信号通路下游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传导途径。通过抑制该信号途径,SFRP5可有效增强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在调节糖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6]。
综上所述,采用利拉鲁肽与奥利司他联合治疗肥胖型T2DM患者,不仅能显著优化糖脂代谢指标,还可有效提升血清tAPN和SFRP5的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伟宏,黄珂珂,张馨怡,等.利拉鲁肽序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肥胖T2DM疗效及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西部医学,2024,36(10):1456-1459+1464.
[2] 李晶,郭力,李凤.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T2DM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32):28-32.
[3] 张静,彭娟.奥利司他胶囊联合二甲双胍片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BMI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3):45-48.
[4] 曾海勇,李海燕,陈淑娟,等.利拉鲁肽辅助治疗调控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效果研究[J].广东医学,2024,45(10):1331-1336.
[5] 汪海才.奥利司他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药品评价,2022,19(06):378-381.
[6] 林子然,刘裕晓,黄蕙莉.肥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FRP5、Spex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24):5900-5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