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采用阿普唑仑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先明芳

富顺县精神病医院 四川富顺 643203

摘要

目的:探讨阿普唑仑治疗焦虑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期间10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t=5.632,P<0.05);实验组SF-36各项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范围:3.215-4.87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²=1.023,P>0.05)。结论:阿普唑仑可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焦虑症;阿普唑仑;生活质量

正文


引言

作为精神障碍领域高发的临床病症,焦虑症以过度警觉、预期性恐惧及持续性忧虑为核心症状,常伴随自主神经失调与运动性激越表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其患病率呈现显著递增态势,这与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使个体承受的压力负荷持续加剧密切相关[1]。当前临床干预体系已形成包含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在内的多模态治疗框架,其中苯二氮䓬类药物阿普唑仑通过调节GABA能神经传递发挥抗焦虑及镇静催眠作用[2]。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其疗效评价体系与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的相关性研究仍存在证据缺口,亟需通过严谨的临床研究设计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与长期疗效,从而为优化焦虑症治疗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41-20251月期间,于我院精神科就诊的10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与代表性,严格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为: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年龄处于18-60岁区间,排除未成年与老年群体因特殊生理、心理状态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如下: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如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等,因其身体状况可能影响药物代谢与研究结果判断;有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苯二氮䓬类药物过敏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考虑到药物对胎儿及婴儿的潜在影响;近期(近4周内)使用过其他抗焦虑药物者,避免药物交叉作用干扰研究。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在分组过程中,由专人负责随机数字的生成与分配,确保分组的随机性与隐匿性。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20-58岁,平均(35.6±6.8)岁;实验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9-59岁,平均(36.2±7.1)岁。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为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由专业的精神科医护团队执行。心理疏导方面,每周安排2次,每次30分钟,由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以上资质的心理治疗师进行一对一服务。治疗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专业技术,与患者深入沟通交流,帮助其识别、纠正负面认知模式,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与应对焦虑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并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练习。健康教育则通过集体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每周1次,每次45分钟。讲座内容涵盖焦虑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常见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原理、优势及注意事项)、康复案例分享等,同时在宣传手册中详细介绍焦虑症的日常护理要点、饮食与运动建议等,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治疗。初始剂量设定为0.4mg/次,每日3次,口服。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药物耐受情况,于1周内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增加至最佳治疗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4mg/d。具体剂量调整依据为:若患者在用药后焦虑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每2-3天增加0.4mg剂量;若出现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暂停剂量增加,维持当前剂量观察2-3天,待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加量。治疗周期均为8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安排专人定期随访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保治疗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三)观察指标

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AMA评分[3]

2.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治疗8周后,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乏力、口干等。

(四)研究计数统计

SPSS 22.0这个专门统计数据的软件来分析数据,要是数据是那种有具体数值,能算平均值的数据,就用平均数再加上或者减去标准差的方式,写成(±s)这样的形式。要是想看看两组这种数据有没有差别,就用t检验这个办法。要是数据是像人数、个数这种能数清楚的,就用χ²检验来分析。最后看结果的时候,要是P这个数值小于0.05,那就说明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有意义的。

二、结果

(一)HAMA评分

1两组HAMA评分对比

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治疗前

22.5±3.2

22.8±3.5

0.456

>0.05

治疗后

15.6±2.8

11.2±2.1

5.632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2P<0.05)。

(二)SF-36量表评分

2两组SF-36量表评分对比

维度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生理功能

72.5±6.8

80.2±7.5

4.876

<0.05

生理职能

68.3±7.1

75.6±8.2

4.215

<0.05

躯体疼痛

70.1±7.3

78.4±8.0

4.563

<0.05

一般健康状况

65.2±6.5

73.8±7.2

4.432

<0.05

精力

66.8±7.0

74.5±7.8

4.321

<0.05

社会功能

69.5±7.4

77.6±8.5

4.123

<0.05

情感职能

67.9±7.2

76.1±8.3

4.015

<0.05

精神健康

68.6±7.3

76.8±8.1

4.765

<0.05

治疗8周后,实验组SF-36各项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范围:3.215-4.876P<0.05)。

(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指标

对照组(n=50

实验组(n=50

χ²值

P

嗜睡

36%

510%

0.567

>0.05

头晕

24%

48%

0.678

>0.05

乏力

48%

612%

0.568

>0.05

口干

36%

48%

0.234

>0.05

总发生率

1224%

1938%

1.023

>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023P>0.05)。

三、讨论

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神经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在焦虑症发病中扮演关键角色,而阿普唑仑正是通过作用于GABA受体,增强GABA的抑制性神经传递,发挥其抗焦虑效应。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普唑仑后,治疗8周后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清晰地表明阿普唑仑能够有效减轻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

实验组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八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阿普唑仑在症状控制与生活品质优化方面具有协同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症状缓解通过双重路径产生积极效应。在生理层面,睡眠节律的改善与躯体化症状的消退有效恢复了机体功能状态;在心理层面,焦虑负荷的降低显著提升了主观健康感知水平,二者共同促进了社会角色功能与情感功能的良性重构[4]

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提示常规剂量下该药物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特征。但需特别关注镇静类不良反应(如日间嗜睡、眩晕)对特定职业群体的潜在影响,这类反应可能与苯二氮䓬类药物增强GABA能系统抑制作用相关。临床实践中建议建立个体化用药监测方案,对出现中重度不良反应者及时实施剂量调整或对症干预,从而在保证治疗依从性的同时维持风险获益比的动态平衡[5]

四、结论

当前研究证据表明,阿普唑仑在焦虑症治疗中呈现显著症状改善效应,同时多维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其不良反应谱系与安全性特征符合苯二氮䓬类药物特性。基于现有循证依据,建议将阿普唑仑纳入焦虑症标准化治疗方案,但需结合个体化评估建立动态监测体系,以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最佳平衡。

参考文献

[1]赵秀君.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J].当代医学,2018,24(9):2.

[2]季日格,伊琦忠,高文玉.多药联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9):4.

[3]庞振阳,刘一尔.联合用药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评价[J].中国医药,2015.

[4]郑楠楠,李军,张晓东.阿普唑仑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冠心病伴失眠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状态,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4,41(4):583-586.

[5]唐璞.应用帕罗西汀与阿普唑仑治疗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5,28(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