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联合低频电刺激对慢性盆腔痛治疗的疗效观察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杨雷 丛啸 庞丽娜

大庆市第四医院(黑龙江 大庆)16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慢性盆腔痛(CPP)患者采用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收治的86例CP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低频电刺激治疗,43例),观察组(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低频电刺激治疗,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2、3个月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2、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的FSFI、GCQ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PP患者在低频段刺激治疗基础上加用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疼痛反应,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及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盆腔痛;盆底肌筋膜手法;意大利筋膜手法;低频电刺激;性生活质量

正文


慢性盆腔痛(CPP)作为妇科临床常见且复杂的病症,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7%-26.6%女性遭受过CPP的长期困扰,其中有15%的女性其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1]目前针对CPP的治疗手段多采用药物、理疗、手术等手段治疗有研究发现,低频电刺激疗法可以通过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缓解疼痛[2]但单一应用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CPP的复杂病理机制。盆底肌筋膜手法意大利筋膜手法在软组织功能调节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已有研究证实其在盆腔痛、颈肩腰腿痛等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3-4]。鉴于CPP与盆底肌肉紧张、筋膜粘连等因素相关,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联合低频电刺激应用于CPP治疗,探讨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CPP患者86例(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均为女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年龄25-49岁,平均38.52±6.07岁,BMI范围21-26kg/㎡,平均24.13±2.19kg/),观察组(43例,年龄23-51岁,平均38.83±6.11岁,BMI范围22-26kg/㎡,平均24.39±2.24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5]CPP诊断标准,即盆腔区域疼痛持续时间6个月,疼痛部位位于耻骨联合上缘至两侧髂嵴连线以下,且排除周期性痛经、急性盆腔炎症等明确病因导致的疼痛;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盆腔恶性肿瘤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3治疗部位皮肤存在破损、感染、皮疹等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低频电刺激治疗。选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福州仁馨,RX-C4-IV)。操作步骤如下: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双腿自然分开并保持屈曲状态,随后治疗师将肌电探头置于产妇阴道内(该步骤需依据患者的盆底肌肉状况及个人耐受能力,灵活调整电刺激参数)。治疗初始阶段,先进行TENS+内啡肽的止痛治疗,通过电刺激对疼痛信号的传导产生阻断,且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类物质,自上而下的抑制疼痛其中,TENS止痛电流参数:频率50-280Hz,脉宽100μs,持续治疗10min;内啡肽止痛电流参数:频率1-10Hz,脉宽200μs,持续治疗20min。治疗第二阶段,为了有效唤醒初产妇的感知能力,将电刺激参数设定为50Hz的频率与250μs的脉宽。接着,针对产妇的Ⅰ类肌纤维进行刺激,此时参数调整为脉宽在320-740μs之间,频率则在8-33Hz范围内,结束后转而刺激患者盆底肌Ⅱ类肌纤维,参数设置为脉宽20-320μs,频率20-80Hz。整个治疗过程每周进行3次,每次持续30min,持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低频电刺激治疗(同上)。(1)盆底肌筋膜手法:在进行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时需指导患者先行排空膀胱,随后采取半卧位躺于床上,确保其双侧大腿得到枕头的妥善支撑,以充分放松盆底肌肉群。治疗师将先对患者外阴部潜在的疼痛点和盆底肌浅表层肌肉进行评估(VAS),精确定位疼痛触发点。一旦明确疼痛位置,治疗师将拇指覆盖在患者外阴区域,同时食指与中指协同作用于盆底肌,通过牵拉与按压的手法,针对肌筋膜的疼痛扳机点进行精准治疗。整个过程中,手法力度需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灵活调整,单次治疗时长设定为30min,每周进行1次。(2)意大利筋膜手法。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强调通过特定的手法操作,改善筋膜的张力与流动性。治疗师需先对患者盆腔疼痛相关的人体节段进行评估,对筋膜链及筋膜点进行触诊,找到致密区域确定治疗的平面和位置。然后针对浅筋膜深筋膜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轻柔、缓慢且持续的手法,在特定的筋膜点上施加小范围的深层滑动摩擦,这种手法可以提供持续的压力和温度,有助于松解致密的透明质酸(HA),促进筋膜层之间的正常滑动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每次治疗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代偿情况,再次评估,从而调整治疗部位,每次治疗6-8个筋膜点,每个筋膜点操作时间约3min。每次治疗时长约45-60min,每周进行1-2次。3在实际治疗中,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与低频电刺激治疗这两种方法可交替进行,可以先开展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放松紧张的筋膜组织,为盆底肌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在间隔1-2d后,进行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强化盆底肌力量与协调性。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3个月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分数越高痛感越强。(2)对比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共19个条目,根据0-5分计分,总分0-95分,分数越高性生活障碍程度越低)、舒适度(舒适状况量表,GCQ,共30个条目,总分30-120分,分数越高患者主观感受越舒适)。(3)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减分率(=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差值除以治疗前评分)作为关键指标。具体判定标准如下:若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及以上,则判定为显效;若VAS评分减少幅度在30%-89%,则视为有效;若治疗后评分降低不足30%或无变化,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治疗总有效例数(即显效与有效例数之和)除以总例数,再乘以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5.86±1.29)分与对照组(5.93±1.31)分相比,t=0.250P=0.804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第1个月(2.85±0.76)分、2个月(1.43±0.54)分、3个月(0.75±0.21)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第1个月(3.76±0.85)分、2个月(1.95±0.74)分、3个月(1.43±0.31)分]t=5.233P=0.001)、(t=3.722P=0.001)、(t=11.909P=0.001),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性生活质量、舒适度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的FSFI(45.23±5.16)分、GCQ(69.95±6.37)分与对照组FSFI(44.96±5.14)分、GCQ(70.12±6.41)分相比,t=0.243P=0.809)、(t=0.123P=0.902),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FSFI(84.24±6.07)分、GCQ(98.24±8.49)分均高于对照组FSFI(74.29±5.99)分、GCQ(88.59±8.32)分,t=7.651P=0.001)、(t=5.323P=0.001),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7%(42例/43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1例)高于对照组86.05%(37例/43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6例),χ2=3.888P=0.049)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疼痛缓解、性生活质量提升及舒适度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从疼痛缓解机制来看,慢性盆腔痛的发生与盆底肌肉持续性紧张、筋膜粘连挛缩密切相关[6]。低频电刺激虽能通过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促进肌肉收缩与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但单一使用难以完全打破疼痛-肌肉紧张-筋膜挛缩的恶性循环。盆底肌筋膜手法通过对盆底肌疼痛触发点的精准定位与针对性治疗,直接作用于紧张的盆底肌纤维,有效松解肌肉痉挛,降低肌肉张力,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7]意大利筋膜手法则基于人体筋膜的连续性与整体性理论,通过对全身筋膜系统的触诊与治疗[8]尤其是对盆底及相关联的腹部、臀部、下肢筋膜区域的手法干预,改善筋膜的张力与流动性,解除筋膜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和粘连,恢复筋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从根本上缓解疼痛[9]。二者联合低频电刺激,形成了神经调节、肌肉放松、筋膜松解的多维度协同作用,更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10]。在性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提升方面,由于CPP患者盆底肌肉紧张或功能障碍常导致性交疼痛、性唤起困难、性高潮缺失等问题。盆底肌筋膜手法和意大利筋膜手法可以通过改善盆底肌和筋膜的结构与功能,从而恢复患者盆底肌肉的正常弹性和协调性,以此来减少患者性交过程中的机械性刺激与疼痛。同时,筋膜手法的治疗可促进患者盆底区域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进而增强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提高患者的神经敏感性。另外,低频电刺激治疗的应用则能进一步强化患者盆底肌的力量和收缩能力,从而增强了性器官周围肌肉的协调性和敏感度,以此来显著提升了患者性生活质量。此外,疼痛的有效缓解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其身心更加放松,从而整体舒适度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盆底肌和意大利筋膜手法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和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彩霞,季锋,尹天泽,. 女性慢性盆腔痛病人的临床特征及疼痛程度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4,30(11):863-868.

[2]窦丽,王未. 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5,33(1):130-133,139.

[3]李雪芹,袁梦. 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对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效果及对Glazer评估指标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11):61-64.

[4]扎西措姆,边巴罗布,郝栋,. 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西藏医药,2021,42(2):137-139.

[5]贺豪杰,陈娟,侯征,. 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10):747-756.

[6]刘瑶瑶,王轶蓉. 从经筋理论探析手法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5,39(1):66-69.

[7]陈巧群,曾小丽,杨金长,. 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效果及对其性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4):160-164.

[8]江志锦,王惠娟,叶海峰,. 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疗效研究[J]. 颈腰痛杂志,2021,42(6):821-823.

[9]孙姣,李善凤,谭红,. 盆底、骶神经磁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女性肌筋膜源性慢性盆腔痛疗效及对疼痛图谱、炎症因子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24,46(8):1319-1324.

[10]王爱月,张桂萍,张艳. 意大利筋膜手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5):82-84,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