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华慧英

于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342300

摘要

目的:探究颅内肿瘤患者于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对于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段设定为 2022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共计 100 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将入组患者划分且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50 例患者于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围术期应激反应、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 理弹性水平。结果:干预前,组间应激反应测定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干预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提升, 且观察组干预后应激反应各指标参数低于对照组,数值对比差异为 P<0.05;测定组间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观察组 所得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现为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测定结果表现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护理前,对照组、观察组心理弹性水平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测定结果显示为 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 理弹性水平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为 P<0.05。结论: 颅内肿瘤患者于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确切效果,可减 轻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对于提升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风险性,可借鉴推广。


关键词

颅内肿瘤;护理干预;围术期;应激反应

正文


颅内肿瘤属于神经外科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大多  起源于颅内组织所引起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例如胸膜肿  瘤、脑肿瘤以及神经胶质瘤等,在全身肿瘤中占据比例   2%[1]。目前,针对颅内肿瘤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但是手术操作作为强烈的应激源,大多患者因担心手术  疗效以及安全性,存在心理以及生理应激反应,影响预  后,不利于患者康复[2-3]。可见于颅内肿瘤围术期应用护  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以及应激反  应,帮助患者保持体征稳定,这对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  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4] 。常规护理应用于颅内肿瘤患  者围术期的干预效果比较差,依照以往护理经验为患者  提供护理指导,护理模式单一,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5]。为改善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还需采取更为  科学以及规范的护理模式,全面评估患者机体应激反应, 为患者提供干预策略,尽可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6]。为  深入剖析颅内肿瘤患者于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应用  价值选取 100 例患者展开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对患者应  激反应产生的影响,具体研究现况汇总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 2022  1 -2022  12 月, 入组对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颅内肿瘤,符合研究标准者 共计 100 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处理,分别设 定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现将具体基线资 料分析汇总如下。对照组纳选对象年龄区间自 41  83 岁,年龄均值计算结果为(58.76±2.39)岁,其中囊括 男性 31 例,女性 19 例,病程为 1-4 年,平均2.56± 0.24)年;观察组入组对象年龄区间选择 39-84 岁,年 龄均值计算结果为(59.14±2.86)岁, 其中男性患者 34 例,女性患者共计 16 例,病程为 2-3 年,平均(2.47 ±0.33)年。对照组、观察组上述临床信息对比具有较 高的均衡性,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纳入标准:①入组对象采取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等临


床检查措施确诊为颅内肿瘤;②入院治疗时意识清晰, 可正常沟通交流;③肿瘤直径为小于或者等于 5cm,均 为单发肿瘤;④择期采取手术治疗措施;预计生存期大  6 个月;⑤知情且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②具有其他转 移灶;③具备精神类疾病以及认知障碍者;④患有其他 恶性肿瘤疾病以及器官功能障碍者;⑤表现为手术不耐 受者;⑥于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措施,采取措  施包含手术前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情况,采取基础性的  健康教育指导措施,告知颅内肿瘤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了解手术操作的相关内容,纠正患者存在的错  误认知,叮嘱患者于手术治疗期间放松心情,缓解负性  情绪等,尽可能满足患者手术治疗需求。

观察组于围术期护理期间应用护理干预:(1)健康  指导:在患者手术操作前详细说明疾病相关知识,告知  患者致病机制、治疗方案、治疗目的以及手术操作期间  的相关注意事项,促使患者治疗期间积极配合。此外,  告知患者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介绍相关解决措施, 特别是手术期间的康复方案,鼓励患者于护理期间全程  参与。(2)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消除患者  存在的恐惧、焦虑情绪,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病例,减  轻其心理应激反应。此外为患者构建良好的治疗环境,  提升患者心理认同感,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采取针对  性的疏导措施。(3)功能训练:在手术前指导患者采取  科学的功能训练,例如膀胱功能训练以及心肺功能训练  等,强化患者心肺功能耐受性,尽可能减少患者手术应  激情况,为患者术后恢复奠定物质基础。(4)术中护理:

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为患者选择最为科学的麻醉方 案,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手术操作条件,减轻患者疼痛症 状,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生理应激反应。在手术治疗期间 与其积极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帮助患者树


 


立治疗自信心。(5)镇痛护理:由护理人员分析评估患 者疼痛性质,依照其实际情况遵医嘱应用镇痛类药物, 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6)饮食干预:在患者麻醉清醒以后给予患者流食,促 进胃肠道蠕动,遵循低脂、清淡的饮食原则,严禁辛辣、 刺激性食物,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7)社会 支持:鼓励家属、朋友以及陪护人员积极参与到患者护 理期间,给予足够的关心以及陪伴,提升疾病治疗自信 心,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和劝慰。

1.3 观察指标

围术期应激反应:在采取对应护理措施前后抽取患 者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液样本 5ml 测定两组患者应激反 应指标参数,测定指标包含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 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

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科室应用自拟调查问卷  评估对于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评估内容涉及服务态度、 沟通技巧、操作技能以及心理支持,上述指标总分值为  100 分,数值越高即护理满意度越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脑水肿、 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等症状发生情况。

心理弹性水平:采取对应护理模式前后应用心理弹 性量表(RSA)评估抗应激能力,共计 6 个维度,33  条目,所得分值越高表示为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抗 应激能力越强[7]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值借助于 SPSS22.0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 t  验,检验指标包含围术期应激反应、心理弹性水平、护 理满意度评分,以x ± s表示;计数资料 X2 检验,检验 指标为并发症发生率,以(n、%)的形式呈现,P<0.05 表示数值差异显著且统计学存在。

2.结果

2.1 对比围术期应激反应

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前,测定对照组、观察组应激 反应等指标参数,数值对比结果呈现为 P>0.05;应用对 应治疗方案后,对照组、观察组相关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差异显著 P<0.05,如表 1 所示。


 1 围术期应激反应评估量表( x ± s 

 

组别

Cor(ng/L)

E(noml/L)

NEnoml/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50)

250.38±20.76

263.12±20.72

156.29±17.26

184.27±14.06

305.42±21.09

346.12±19.22

对照组(n=50)

254.41±21.25

284.09±21.06

156.16±17.32

195.16±17.17

305.54±21.12

397.69±22.36

t

0.959

5.017

0.038

3.469

0.028

12.367

P

0.339

0.000

0.970

0.001

0.977

0.000

2.2 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

组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测定结果显示为观察组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为 P<0.05,见表 2。

 2 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 x ± s 、分)

 

组别

服务态度

沟通技巧

操作技能

心理支持

观察组(n=50)

93.08±3.86

94.12±3.02

93.29±4.06

91.69±4.12

对照组(n=50)

90.71±4.25

90.69±4.36

89.16±5.32

86.28±5.63

t

2.919

4.573

4.364

5.483

P

0.004

0.000

0.000

0.000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参数测定结果较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为 P<0.05,见表 3。

 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脑水肿

脑脊液漏

颅内感染

颅内血肿

发生率

观察组

50

1

0

1

2

4(8.00)

对照组

50

4

2

3

4

13(26.00)

X2

--

--

--

--

--

5.741

P

--

--

--

--

--

0.017

 


 


2.4 组间心理弹性水平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对比未 见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弹性水平高于 对照组 P<0.05,见表 4。

 4 心理弹性水平对比结果( x ±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观察组

50

2.21±0.54

3.47±0.52

11.885

0.000

对照组

50

2.20±0.66

2.62±0.47

3.665

0.000

t

--

0.829

8.575



P

--

0.934

0.000



3.讨论

颅内肿瘤在神经外科中比较常见,以头晕、意识模 糊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受病情以 及手术操作的影响对于自身心理状态以及生理状态产 生影响,甚至会出现应激反应[8] 。其中心理应激表现为 焦虑、抑郁、紧张、不安等,生理层面表现为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不利于提升整体治 疗效果,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为此还需为患者提 供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支持[9-10]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应激反应  和心理弹性水平等数值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采  取治疗措施以后,两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参数均  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弹性水平高于对照组, 对比结果呈现为 P<0.05,可见颅内肿瘤患者于围术期应  用护理干预具有确切效果,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以往临  床上应用的护理工作局限于被动式执行医嘱的常规护  理,对于患者心理状态、护理需求的关注度不够,为保  证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手术效果还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  [11]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护理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  疏导等多种措施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可以为患者带来  更好的护理体验,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社会  支持可帮助患者降低交感神经冲动,有利于缓解焦虑、  不安等相关负性情绪,能够提升机体应激反应耐受阈值, 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性,应用镇痛护理、饮食  干预可减轻其生理应激反应,提高了抗应激能力[12-13]

总而言之,颅内肿瘤患者于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 有利于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可预防术后并发 症发生,取得的效果得到了患者认可,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屈晨,倪益益.基于 IMB 的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 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18):104-106+200.

[2]唐小璐,李小强,何小宇,.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负面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肿瘤临 床与康复,2022,29(09):1150-1152.

[3]徐艳贺,杨莹莹.ROY 适应模式在行锁孔手术颅 内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 (03):154-156.

[4]石晓梅,杨帆,张丽,赵爱林.集束化护理对颅内肿 瘤病人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影响的研究[J].循证护 ,2022,8(08):1081-1085.

[5]折小兰, 白媛.多维度心理支持干预对颅内肿瘤患 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 ,2022,29(04):501-504.

[6]谭晓洁,陈利莉,刘雪.赋能心理护理对颅内肿瘤术 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 ,2022,19(03):424-427.

[7]张文静,巫秋霞,邱璐璐.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 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 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2):29-32.

[8]郑航敏,林云,陈雪林,.情志护理对颅内肿瘤患 者依从性、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 杂志,2021,8(10):1804-1805+1808.

[9]丁利萍,张妹宁,李黎,.跨理论护理模式对颅内 肿瘤射波刀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 ,2021,34(07):991-994.

[10]陈璐,王芳,狄恒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疼 痛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 (06):824-830.

[11]赵秀珍,王向阳.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 在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 与康复,2021,28(01):114-117.

[12]赵晶晶,胡亚萍,刘美,.情志护理干预对颅内肿 瘤患者依从性与负面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 (23):3674-3677.

[13]霍瑞玲,林叶,赖海燕,麦惠,应燕.颅内肿瘤患者 围术期实施整体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蛇志,2020, 32(02):209-2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