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替麦考酚酯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狼疮性肾炎;治疗效果
正文
狼疮性肾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群体中并不少见,病 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药物是狼疮性肾炎的重要治 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等[1-2]。本次研 究以 2020 年 4 月-2022 年 3 月院内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 者 130 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观察 组,分别予以甲泼尼龙、甲泼尼龙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分析组间应用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 2020 年 4 月-2022 年 3 月院内收治的 狼疮性肾炎患者 130 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原则分成 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 36 例,女 29 例,年龄 20-50
岁,年龄平均(35.57±9.11)岁。观察组,男 40 例, 女 25 例,年龄 18-53 岁,年龄平均(36.41±8.80)岁。 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 标准:(1)明确狼疮性肾炎诊断。(2)无精神系统疾病, 既往无癫痫病史。(3)意识清楚,能够与他人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2)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炎。
(3)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甲泼尼龙口服,45mg/次,1 次/d,持用 4 周,药量降低至,10mg/次,1 次/d。观察组应用甲泼 尼龙联合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1)甲泼尼龙用法用 量与对照组一致。(2)吗替麦考酚酯,诱导期用药,0.5g/ 次,2 次/d,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 SLEDAI 评分差异,SLEDAI 评分与疾病活跃度呈一定正比。(2)组间 ESR、补体 C3 及 C4 差异,分析血沉及补体 C3、C4 差异。(3)组间 IL-18、IFN-γ水平差异,分析组间差异白介素-18 以及 干扰素- γ差异。(4)组间 BUN、Scr 及 24 hUTP 水平差 异,组间尿素氮、血肌酐以及 24h 尿蛋白定量水平差异。
(5)组间 BUN、Scr 及 24 hUTP 水平差异,按照胃溃疡、 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进行统计,分析总发生情况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 22.0 分析数据,(%)表示计数资料,行x2
检验,( x ± s )计量资料,行 t 检验,P<0.05 提示数 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 SLEDAI 评分差异
两组治疗前 SLEDA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SLEDAI 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0.05);详见表 1。
2.2 组间 ESR、补体 C3 及 C4 差异
两组治疗前 ESR、补体 C3 及 C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 ESR 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补体 C3、C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及治疗前(P<0.05);详见表 2。
2.3 组间 IL-18、IFN-γ水平差异
两组治疗前 IL-18、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IL-18、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 组及治疗前(P<0.05);详见表 3。
2.4 组间 BUN、Scr 及 24 hUTP 水平差异
两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前 BUN、Scr 及 24 hUTP 水平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BUN、Scr 及 24 hUTP 水平低于 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详见表 4。
2.5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
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5。
表 1 组间 SLEDAI 评分差异(分,x ± s )
分组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观察组(n=65) | 16.73±2.35 | 4.63±1.20 | 39.9709 | 0.0000 |
对照组(n=65) | 16.44±2.56 | 7.48±1.37 | 24.8793 | 0.0000 |
t | 0.6728 | 12.6164 | —— | —— |
P | 0.5023 | 0.0000 | —— | —— |
表 2 组间 ESR、补体 C3 及 C4 差异( x ± s )
分组 | ESR(mm/h) | 补体 C3(mg/L) | 补体 C4(m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n=65) | 51.36±5.38 | 23.59±4.50* | 465.94±57.85 | 811.18±98.61* | 211.98±49.80 | 362.23±56.74* |
对照组(n=65) | 50.42±5.41 | 32.46±6.73* | 468.67±59.37 | 770.40±65.72* | 220.71±47.54 | 276.71±46.59* |
t | 0.9933 | 8.8332 | 0.2655 | 2.7744 | 1.0223 | 9.3913 |
P | 0.3224 | 0.0000 | 0.7910 | 0.0064 | 0.3086 | 0.0000 |
注:与治疗前比较,*表示 P<0.05。
表 3 组间 IL-18、IFN- γ(pg/ml,x ± s )
分组 | IL-18 | IFN- γ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观察组(n=65) | 52.43±6.76 | 33.97±4.13* | 55.57±6.84 | 26.84±5.69* |
对照组(n=65) | 51.93±6.47 | 39.43±4.38* | 54.73±5.70 | 31.56±5.75* |
◇临床医学◇
现 代 医 学 研 究
MODERN MEDICAL RESEARCH
2025 年 第 3 卷 第 6 期
t P | 0.4308 0.6673 | 7.3122 0.0000 | 0.7606 0.4483 | 4.7042 0.0000 | |||||||
注:与治疗前比较,*表示 P<0.05。
表 4 组间 BUN、 |
Scr 及 24 hUTP 水平差异(pg/ml, |
x ± s ) | |||||||||
分组 | BUN(mmol/L) | Scr(mmol/L) | 24 hUTP(g/L) |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
观察组(n=65) | 7.55±0.86 | 6.06±0.45* | 154.36±12.69 | 115.81±11.10* | 1.80±0.34 | 0.76±0.23* | |||||
对照组(n=65) | 7.51±0.89 | 6.96±0.55* | 155.57±13.28 | 137.50±11.89* | 1.72±0.36 | 0.89±0.27* | |||||
t | 0.2606 | 10.2107 | 0.5311 | 10.7507 | 1.3025 | 2.9550 | |||||
P | 0.7948 | 0.0000 | 0.5963 | 0.0000 | 0.1951 | 0.0037 |
注:与治疗前比较,*表示 P<0.05。
表 5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n(%)]
分组 | 胃溃疡 | 白细胞减少 | 恶心呕吐 | 总发生 |
观察组(n=65) | 1(1.54) | 0(0.00) | 1(1.54) | 2(3.08) |
对照组(n=65) | 2(3.08) | 1(1.54) | 2(3.08) | 5(7.69) |
x2 | —— | —— | —— | 1.3589 |
P | —— | —— | —— | 0.2437 |
3.讨论
肾脏是红斑狼疮中比较容易受累的器官之一,而狼 疮性肾炎也是导致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4] 。 ESR、补体 C3 及 C4 升高,提示体内存在免疫系统损伤。 因此需在药物治疗中注意对免疫损伤的改善[5-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 SLEDAI 评分,
ESR、IL-18、IFN-γ水平,BUN、Scr 及 24 hUTP 水平 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补体 C3、 C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不 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替麦 考酚酯进入人体内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水解,形成霉酚酸, 能够选择性地减少鸟嘌呤核苷酸的生成,体现高度抗 T/B 细胞增值效用,抑制自身抗体,进而改善狼疮性肾 炎病情吗替麦考酚酯[8-10]。甲泼尼龙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 应用比较广泛,能够抑制炎症,避免肾小球趋于纤维化, 发挥对肾功能的作用。本次研究证实,将吗替麦考酚酯 用于狼疮肾炎的治疗,能够抑制炎症,降低疾病活跃度, 改善肾功能,调节免疫系统。
总之,将吗替麦考酚酯用于狼疮性肾炎,可有效改 善临床表现,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肾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许东贤,谢飞.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 性肾炎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22,31(24):83-86.
[2]张昕,李亦蕾,刘世霆,等.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 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37(19):2587-2590.
[3]魏骐骄,王长燕,李冀,等. Ⅲ型或Ⅳ型狼疮性肾炎 患儿环磷酰胺诱导治疗 3 和6 个月后序贯吗替麦考酚酯 的非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14(5):32 7-331.
[4]李晓.浅谈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体 会[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1,30(3):248-249.
[5]肖李艳,陈勇,王爱国.早期、足量应用激素联合吗 替麦考酚酯对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 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2):58-61.
[6]郑宇静,黄琳,刘雪梅,等.2016—2020年我国9个城 市 109 家医疗卫生机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药物治疗现 状调查 [J]. 中 国医院 用药 评价与 分析 ,2022,22(8):100 5-1009,1013.
[7]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性疾病 专业委员会.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 建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11):869-874.
[8]林晓芙,徐海波,吴燕,等.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 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功能免疫功能及相关因子 水平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663-1665.
[9]马志俊,李娅,金立民.百令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 胶囊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和血清 IL-18、 IFN-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3):25 33-2536.
[10]蔡冰冰,左东波.心肝宝胶囊联合他克莫司及吗 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肾炎效果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 志,2019,47(2):164-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