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联合降压认知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王亚芳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 档案室 430200

摘要

目的:实施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联合干预,探究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样本纳入:80;纳入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同回顾性研究进行分组,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实施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联合干预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两组例数均为40例。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血压、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运用作用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联合干预)的血压状态(舒张压、收缩压)的水平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负性情绪(焦虑及抑郁评分)的指标数据均更低(P<0.05);不良妊娠结局(宫产、胎盘早剥、子痫、产后出血等)均更低(P<0.05)。结论:实施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联合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减少负面情绪的出现,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及教学合理性、创新性。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降压认知护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负性情绪;妊娠结局;影响

正文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均可能构成较大风险,若该病持续存在,易引发子痫、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多种妊娠期并发症,因此,积极控制妊娠期高血压对于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在疾病管理过程中,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树立正确的认知,有助于提升疾病管理效果。目前,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的联合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中以预防为导向,通过预测和识别潜在风险,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护理措施[1]。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而降压认知护理则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增强其疾病管理能力[2]。可通过详细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及方法,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养成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这种联合干预模式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3]。因此,将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相结合,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支持,是当前临床护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临床护理中不同干预模式的实际效果及干预价值,详细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样本纳入:80;纳入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同回顾性研究进行分组,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实施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联合干预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两组例数均为40例。

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3.71±3.68)岁,身体体质量为22-27kg/m2,平均(24.41±0.32)kg/m2;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2.91±3.73)岁,身体体质量为23-27kg/m2,平均(24.62±0.41)kg/m2;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本项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循证评价》[4]标准,确诊妊娠期高血压;无感染炎症;无心肝肺等严重疾病;单胎产妇。

排除标准:患者治疗配合度较差;临床资料缺失;存在妊娠期相关并发症;认知功能受损,精神状态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联合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详细措施如下。

1.2.1常规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测量血压、体重及尿蛋白等指标,观察有无头痛、视力模糊等异常症状。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室内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减少盐和脂肪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取,必要时补充钙元护理人员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在分娩期,需做好充分准备,持续监测患者体征,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并做好母婴抢救准备,避免使用可能升高静脉血压的药物。产后,需关注患者血压变化,预防产后大出血和子痫的发生。出院时,应给予患者详细的指导,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

 

1.2.2前瞻性护理联合降压认知护理

1)病情监测与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配备动态血压监测设备,每4-6小时记录一次血压数据,并结合患者日常活动情况进行分析,以提前识别血压波动规律,预测可能的高血压危象,为降压治疗提供依据。在患者入院或首次就诊时,详细评估其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孕期体重增长情况、水肿程度等高危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前干预,预防病情恶化。

2)降压认知护理与健康教育

通过一对一讲解、宣传手册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降压目标及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强调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的重要性,以确保母婴安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常因担心胎儿健康而产生焦虑情绪,这可能进一步影响血压控制。护理人员应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减少心理压力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3)生活方式干预

前瞻性护理需提前规划患者的饮食方案,建议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g),增加富含钾、钙的食物,如牛奶、香蕉等。根据患者体重增长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肥胖加重病情。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左侧卧位为宜,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鼓励患者进行适度活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血栓形成。

4)药物治疗与护理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发症情况及胎儿发育情况,联合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方案。护理人员需熟悉各类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前瞻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例如,使用硫酸镁时,需密切监测呼吸、膝反射等情况,预防镁离子中毒。若发现药物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反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5)母婴监护与并发症预防

定期进行胎心监测、胎动计数及胎儿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对于血压控制不佳或胎儿发育迟缓的患者,提前做好终止妊娠的准备。前瞻性护理需提前识别并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如子痫、胎盘早剥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视力模糊、上腹不适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6)出院指导与随访

患者出院时,详细告知其在家中的自我监测方法,包括血压测量、体重监测及水肿观察。指导患者继续遵循低盐、高蛋白饮食原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随访机制,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一次,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及身体状况。必要时,安排患者回院复查,确保病情稳定。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后血压中舒张压与收缩压,收缩压应小于120mmHg,舒张压应小于80mmHg

2)利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负面情绪,满分为30分,分值越低其负面情绪改善效果越好。

3)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主要指标为剖宫产胎盘早剥、子痫、产后出血、新生儿室息,其指标占比数据越高其护理效果相对较差。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血压水平及心理状态),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组间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评估。计数资料(妊娠结局),以频数(n)及百分比(%)表示。当P0.05时,说明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

由表1数据统计,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值控制情况均已恢复至正常范围,相较于对照组数值更低P0.05)。

1 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对比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

观察组

40

120.32±5.51

 72.34±4.25

对照组

40

136.09±6.29

 85.98±5.67

t


11.580

3.525

 P


0.001

0.001

 

2.2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

由表2数据统计,观察组联合护理后的HAMD抑郁评分、HAMA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  HAMD抑郁评分、HAMA焦虑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HAMD评分

HAMA评分

观察组

40

9.56±1.93

8.56±1.81

对照组

40

14.23±2.18

13.21±2.16

t

-

15.977

17.322

P

-

0.000

0.000

 

2.3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不良妊娠结局

如表3数据统计,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相对更低(P0.05)。

3 两组护理后的不良妊娠结局对比[n,(%)]

组别

例数

宫产

胎盘早剥

子痫

产后出血

新生儿室息

观察组

40

2(5.00%)

 1(2.50%)

1(2.50%)

2(5.00%)

1(2.50%)

对照组

40

5(12.50%)

 5(12.50%)

4(10.00%)

4(10.00%)

4(10.00%)

x2


50.000

32.000

37.762

28.571

37.762

 P


0.015

0.014

0.007

0.009

0.007

 

3讨论

妊娠期是女性生理和心理的重大转变阶段,但同时也潜藏一定风险与挑战。且随着妊娠进程的推进,子宫体积不断增大,会对腹腔内的脏器产生压迫,干扰其正常功能。血管受压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内分泌系统也可能出现紊乱,以上生理变化相互交织,容易引发多种妊娠期并发症,其中妊娠期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最直观的是血压升高,通常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且患者还会出现蛋白尿,这是肾脏功能受损的标志[5]。水肿也是常见症状,尤其是下肢、脚踝等部位的水肿,不易消退,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肾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和血管通透性增加。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模糊、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上症状表明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受损害[6]

在此背景下,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前瞻性护理联合降压认知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中,前瞻性护理以预防为导向,通过预测和识别潜在风险,如血压急剧升高、胎儿宫内窘迫等,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该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7]。降压认知护理则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其疾病管理能力,使患者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8]。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病情。研究显示,前瞻性护理联合降压认知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负性情绪,优化妊娠结局。因此,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数据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负面情绪评分更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低。

相较于常规护理,前瞻性护理与降压认知护理联合干预具有显著优势和创新性。常规护理通常侧重于对患者当前症状的处理,缺乏对潜在风险的预测和干预,无法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在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方面也相对欠缺,无法有效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缓解负性情绪[9]。且常规护理缺乏个性化,无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而前瞻性护理联合降压认知护理则更加注重预防和个性化,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该联合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重视其心理健康,通过综合干预,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实施前瞻性护理联合降压认知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其相较于常规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前瞻性护理联合降压认知护理,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时雅静,颜巧平.基于三级围产保健理念的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2):2232-2235

[2]谭伯洋.基于产后出血风险评估的预防性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病人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11):246-249

[3]梁霜,靳博.ADOPT模式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10):187-189

[4]王琪,张卫社,付怡然,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循证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4,27(1):40-50

[5]曾云霞.精准护理对轻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9):177-179

[6]王宇青.降压认知干预联合抚触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理韧性、治疗依从性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2,39(10):1575-1577

[7]田妮.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165-166

[8]丁玲.健康教育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10):69-71

[9]孙燕,周晓燕,石学琴.适度有氧运动干预联合双轨互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10):155-1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