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与EMR治疗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黄梅芳 徐玉娇 邹莉 袁培杰 宋伟 赵娟 刘倩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96例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案分为ESD组、EMR组,各48例,分别应用ESD、EMR治疗,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病变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EMR组手术时间较ESD组短(P<0.05);ESD组病变切除率较EMR组高(P<0.05);ESD组复发率较EMR组低(P<0.05)。结论:对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虽然EMR手术时间更短,但ESD在病变完整切除及降低复发方面具有优势,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关键词

胃食管早癌;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临床效果

正文


引言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治疗已成为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其中,ESD与EMR作为两种常用的内镜下微创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各有特点。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2月至202210月期间96例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这两种技术治疗的临床数据,深入分析其效果差异,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2月至202210月期间收治的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包括: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确诊;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涉及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既往消化道手术史及无法耐受内镜手术等情况。最终纳入ESD组(患者48例,病灶数量67个)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24~75岁,平均(51.28±5.79)岁;EMR组(患者48例,病灶数量70个)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25~76岁,平均(53.11±8.04)岁。两组一般资料相近(P>0.05)。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常规心电、血液等检查,排除治疗禁忌症。术前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全麻,术中氧饱和度、心电监护。应用胃镜(奥林巴斯,250)经食道置入探查病灶位置,以靛胭脂染色确认病灶范围,使用针状刀围绕病灶边缘1mm位置做环形标记,黏膜下层注射甘油果糖+亚甲基蓝+0.005%肾上腺素混合液充分抬举病灶形成液垫。

EMR组应用单纯透明帽法切除,即在胃镜前端放置透明帽后负压吸引,收紧圈套器后切除病灶。

ESD组应用奥林巴斯DUAL刀切开黏膜,保持病灶充分抬举后完整剥离病灶。

两组均酌情使用电凝止血或止血夹止血,病理组织送检。术后第1d禁食,若无并发症则第2d流质饮食,第3d正常饮食。术后均持续随访1年时间,统计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1.3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2)病变切除率:送检的病理组织侧切缘、基底部无瘤细胞浸润则为病变完整切除,病变切除率=病变完整切除数量/总病灶数量×100%;(3)并发症:术中术后出血、食管穿孔、气胸或皮下气肿、食管狭窄、术后吞咽障碍;(4)复发率:术后内镜发现异常区域,病理检测与术前一致为复发。

1.4统计学

双人复核处理数据后,导入SPSS27.0软件处理。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统计学结果验证标准为α=0.05

2结果

2.1手术时间

EMR组手术时间为(50.2±10.1min,较ESD组(90.5±15.3min短(t=15.230P=0.000<0.05),表明ESD手术操作更为复杂。

2.2病变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ESD组病变切除率为95.71%,较EMR76.12%高(P<0.05);ESD组并发症发生率与EMR组相近(P>0.05);ESD组复发率较EMR组低(P<0.05),见表1

1 病变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n/n]

组别

病变切除率

并发症发生率

复发率

术中术后出血

食管穿孔

气胸或皮下气肿

食管狭窄

术后吞咽障碍

发生率

EMR

76.1251/67

2.081/48

0.000/48

0.000/48

0.000/48

0.000/48

2.081/48

12.506/48

ESD

95.7167/70

6.252/48

2.081/48

2.080/48

2.081/48

4.181/48

10.425/48

0.000/48

χ2

11.004






1.600

4.444

P

0.001






0.206

0.035

3讨论

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临床常见,尽早切除可控制病症进展。ESDEMR均为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常见治疗方案。鉴于ESD在病变完整切除及降低复发方面的优势,其在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本研究通过对比我院20162月至202210月期间收治的采用ESD与EMR治疗胃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ESD在病变完整切除及降低复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考虑原因为,ESD治疗中在病灶基底部形成液垫后,切开黏膜后维持病灶充分抬举状态剥离病灶,可避免在病灶切除过程中在组织弹性作用下出现病灶回缩情况影响组织清除完整性,保证病灶基底部切除质量,因此可提升病变切除率,降低该病复发率。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且操作要求高,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不容忽视。未来应继续优化手术流程、提升手术效率并加强并发症防控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杨柳,郑舒丹.ESDEMR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2):159-164.

[2]陈洋洋,陈雅华,许炎钦,.内镜治疗不同大小的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23, 29(5):33-42.

[3]吕坤昱,贾宇浩,李益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 28(10):940-9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