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对比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周传波 宋华苓通讯作者

泰安市中心医院 山东省 泰安市 271000

摘要

目的:分析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23年1月份至2024年12月份,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保守治疗,实验组腔内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提供腔内修复治疗,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患者肝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保守治疗

正文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较低,但病情进展迅速,发病时若未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依据患者病变的范围,包括A型和B型两种,B型最为常见,当前针对于该病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大,患者死亡率高,但保守治疗患者用药时间长,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故选择创伤小且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十分重要[1]。随着当前介入手术的快速发展,覆膜支架介入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当中,取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模式,该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更小,而且患者接受度也更高,更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本文就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和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讨论,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231月份至202412月份,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7-67岁之间,平均年龄范围48.32±2.63,男性22例,女性18例,实验组患者范围在28-68岁之间,平均年龄49.51±2.44岁,男性21例,女性19例分析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可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标准;精神健康;血管条件良好;患者或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了肝肾功能不全;对肾动脉造成影响;患者存在其他系统的恶性肿瘤或者传染性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使用微量泵静脉注射硝普钠,混匀后以0.5ug的速度均匀泵入,泵入期间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依据患者的治疗反应以0.5ug/kg.min的剂量递增,达到目标血压停止,之后依据该剂量持续性泵入,取30ml的生理盐水与100mg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进行混合,首次用量为20mg,推注速度为2mg/min,每分钟监测一次患者的血压水平,到达目标血压后通过100ug/min持续性泵入,对于胸痛严重的患者适量提供镇静或者镇痛类药物[2]

实验组患者提供覆盖支架介入治疗,手术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为患者提供CT血管造影评估患者的病情,分析相关分支信息,结合患者的测量情况确定支架的类型为患者提供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注入5000U肝素进行抗凝,经患者的左侧肱动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送入导管直至升动脉处,之后经右侧股动脉将覆盖支架顺导丝送入到病变部位,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在100mgHg,之后放开覆膜支架,在造影下观察支架的形态、位置、贴壁的具体情况,确定无内漏后缝合动脉、切口,患者完成治疗后,送至监护室,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肢血液循环情况[3-4]。为患者提供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证患者的收缩压力在120mmHg以下。

1.3实验指标

1.3.1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1.3.2评估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1.3.3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量数据使用n表示,检验通过X2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

2  结果

2.1对照组有2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为5.00%;有7例患者再次进行介入治疗,占比17.50%;实验组0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为0.00%;有1例患者再次介入,发生率为2.50%,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L-1β水平42.31±0.51ng/ml;CRP水平为17.92±3.92ng/ml;TNF-ɑ52.34±6.41ng/ml;INF-g为3.52±0.74ng/ml;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IL-1β水平42.41±0.52ng/ml;CRP水平为17.88±3.81ng/ml;TNF-ɑ52.36±6.37ng/ml;INF-g为3.42±0.55ng/ml;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IL-1β水平41.55±0.51ng/ml;CRP水平为14.41±2.51ng/ml;TNF-ɑ48.22±5.02ng/ml;INF-g为3.07±0.62ng/ml;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IL-1β水平21.02±0.42ng/ml;CRP水平为8.12±1.05ng/ml;TNF-ɑ23.22±4.51ng/ml;INF-g为1.71±0.52ng/ml;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2.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AST水平为56.23±13.41U/L;ALT水平为46.68±9.81U/L;BUN水平为7.84±1.72mmol/L;Cr水平为123.41±18.62mmol/L;Cys水平为1.14±0.25mg/L;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AST水平为56.22±15.22U/L;ALT水平为46.78±8.42U/L;BUN水平为7.81±1.67mmol/L;Cr水平为123.55±18.71mmol/L;Cys水平为1.13±0.28mg/L;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AST水平为54.22±6.51U/L;ALT水平为45.22±8.41U/L;BUN水平为7.66±1.42mmol/L;Cr水平为120.31±15.22mmol/L;Cys水平为1.12±0.21mg/L;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ST水平为30.42±6.21U/L;ALT水平为31.22±5.61U/L;BUN水平为6.21±0.92mmol/L;Cr水平为95.15±8.22mmol/L;Cys水平为0.91±0.12mg/L;

3  讨论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为危重型心血管病变的一种,该病的病情相对较为凶险,而且疾病进展速度快,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其恢复十分重要。当前针对于该病以药物治疗或者外科保守治疗为主,为患者提供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更大,而且手术的操作也较为复杂,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随着当前临床介入手术的推广和使用,覆盖膜支架技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种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微创性,安全性相对更高,作为当前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覆盖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封闭患者的内膜破口部位,促进患者真腔开通,改善患者远端血流灌注情况,使得患者腔内的血液压力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降低了患者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改善了患者的预后[5-6]

   为患者提供药物保守治疗,其治疗依据是通过有效的镇痛、镇静、控制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水平,使得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的状态,使得患者电解质相对更为平衡。受到药物治疗作用的影响,虽然可以通过预防管腔扩大导致夹层发生破裂,同时减轻了血流动脉管壁造成的压力,但病变未有效的根除,容易出现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而且患者长期用药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的机率更低,说明覆膜支架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远期存活率[7-8]

分析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肝肾功能指标,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分析通过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因为炎性依然存在,影响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但为患者提供覆盖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治疗难度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促进其恢复,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俞国军,伊力哈木江·克尤木,刘正,艾克热木·吐尔逊,朱涛,霍强,张为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4,10(2):161-164.

[2] 刘洪涛,张庆桥,王文亮,徐浩.基于3D打印辅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4,52(12):1469-1472.

[3] 刘晓博,霍静,吴忠隐,杨行,高宇,肖玉林,李振生,张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4,10(2):148-151 179.

[4] 朱双雄.不同介入治疗时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大医生,2024,9(9):87-89.

[5] 刘凤菊,濮欣,黄连军.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4,34(7):73-77.

[6] 李恩博,李伟.血管转流联合TEVAR杂交技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4,56(6):657-660 663.

[7] 王彦军,鲍祯.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中应用股动脉穿刺预置缝合技术与股动脉切开技术的效果对比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4,46(9):1920-1922.

[8] 崔元生,李龙彪,杨智洪,尚祥,刘建雄,许舒国.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与烟囱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4,10(3):332-3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