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王海娜 陈芮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医院,北京 102249

摘要

高尿酸血症(HU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种疾病多见于成年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超重青少年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而伴随的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多,这也导致超重青少年HUA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这不仅与痛风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多种健康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超重青少年HUA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等,并提出早期筛查、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进而为超重青少年HUA的防治提供更多有力证据支持。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痛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超重

正文


    超重不仅会为青少年带来严重健康问题,还会引发多种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肾病、胰岛素抵抗等,这也极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然而,目前临床对于青少年群体的HUA诊治指南尚不完善,且对于诊断标准也未进行统一,例如成人血尿酸阈值是否适合青少年,尤其对于青春期激素波动情况下是否影响尿酸代谢,其次,治疗策略、发病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是否可以借鉴成年指南。鉴于以上背景,本次主要综述了超重青少年HUA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以及干预策略等,通过相关文献查询和验证,以为超重青少年HUA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和思路,现将具体内容综述如下:                                             

一、超重青少年HUA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率情况

    超重青少年HUA的持续攀升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据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研究,超重青少年HUA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显著差异,例如,在发达国家,人们热衷于高热量、高脂肪以及甜点类饮食,这也导致这些发达国家患有HUA的概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虽然发展中国家患有HUA的占比相对较低,但受到网络冲击、文化渗透以及饮食西化等因素影响,导致HUA的发病率也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李茂[1]通过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性别铁路职业群体患者有HUA的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超重青少年HUA检出率为37.4%,男性的检出率(39.3%)明显高于女性(13.4%)。对其性别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可以发现,超重/肥胖和高甘油三酯水平是男性和女性的常见危险因素,而对于男性来说,除了上述常见因素外,过度饮酒、戒烟、高LDL-C和低HDL-C也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学者认为男性铁路专业人员应成为HUA预防和控制的重点,需要根据性别特定影响因素而实施差异化健康管理。肖宁婷[2]等人通过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9857例6~17岁儿童青少年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患有HUA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肌酐以及尿素氮等均是青少年患有HUA的影响因素,通过这些模型构建能够为青少年HUA的病情评估和管理提供证据支持。陈京蓉[3]通过对重庆市3个农村和城市进行调查发现,7-17岁之间的1544名学生在校学生中,患有HUA的占比已高达19.49%,且男生占比要明显高于女生。郭雪梅[4]等人认为,在对6-17岁的儿童青少年HUA总体患病率进行调查发现,男生患病率为26.53%高于女生的10.75%,并提示BMI、血肌酐、甘油三酯以及血钙水平是影响HUA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可能是因为肥胖、脂质代谢异常会影响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并导致近端肾小管尿酸排泄减少,这也会进一步扰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并不断刺激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最终导致尿酸合成增加。

二、HUA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HUA的发生主要与尿酸生成与排泄失衡等因素有关,通过关注与代谢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为HUA患者疾病控制和预防奠定良好基础。

2.1  肥胖因素:因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导致发生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也变得越发普遍,临床针对体质量指数(BMI)、肥胖、超重是否为高尿酸血症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研究。陈新春[5]等人调查了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些儿童青少年的HUA分布特征,并提示BMI、TG是可作为本地区青少年HUA的影响因素,这一发现也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HUA的预防和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付丽[6]等人通过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3910例体检人群,其结果显示,肥胖伴代谢异常是HUA的相关性最为密切,这个结果也提示代谢不健康型肥胖人群将面临更高HUA风险,这对于指导HUA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意义

2.2  饮食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患HUA的风险与饮食方式也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饮食中摄入大量嘌呤和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后,其尿酸水平也会随之升高,这也增加了患HUA的风险。河南郑州某所知名三甲医院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合并HUA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其作出营养管理指导,一致认为,对于该类群体应考虑性别、年龄差异,以防治为核心,通过加强其营养管理,并推荐低嘌呤、低脂、低盐以及低果糖饮食为主,通过这种营养管理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些健康问题在青少年中的发生和发展[7]

2.3  遗传因素:近年来,更多学者开始关注儿童/青少年HUA是否与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王诗涵[8]认为青少年发生HUA与成年人较为相似,其危险因素主要与阳性家族史、生长发育史以及肥胖等有关,在其治疗上也与成年人相似,确保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也要重点控制和减少高嘌呤、高糖果饮食的摄入,必要时可监测肾脏排泄尿酸情况,并为该类群体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降尿酸药物,提高其治疗效果。在张晓玲[9]在对4例HUA患者进行报道发现,这4例HUA青少年患者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HUA患者的病因,并实施更加高效的治疗策略,进而促进其身体快速康复。丁圆[10]等人也提出,选择3例基因突变的儿童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群体在6岁之前均伴随肥胖、高尿酸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等症状,通过基因检测,研究人员还发现MC3R基因的三种新变体,即c.774C>A(p.F258L)、c.626A>G(p.H209P)和c.472G>T(p.V158L)。并认为MC3R基因变异可能与儿童或早期肥胖的发生有关,这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4  代谢因素:目前,临床也开始关注代谢问题与HUA的相关性。例如,在李自栋[11]的研究中提到,肥胖青少年HUA的尿酸含量普遍偏高,并与血钙、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水平为正相关,通过监测这些代谢指标,有助于干预和控制肥胖青少年HUA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胡天一[12]等对代谢性综合征、肥胖青少年血尿酸水平进行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患儿血尿酸水平要明显高于肥胖儿童,并提示该类青少年的血尿酸水平与BMI、FPI呈正相关,通过测定尿酸水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青少年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三、临床诊断与评估策略

   目前,临床对于超重青少年HUA的诊断仍沿用成人诊断指南,即血尿酸>7mg/dL男性,>6mg/dL女性),特殊情况下需要给予特殊考量,例如青春期容易受到激素波动影响。临床对于超重青少年HUA的发生与多系统代谢异常有关,例如心血管系统、代谢评估等。其评估方法多通过监测尿液尿酸/肌酐比值(UUCR)、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R)活性以及肠道菌群标志物等指标来进行评估,并准确判断患者尿酸代谢状况以及HUA严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以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四、治疗方案

4.1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在现代医学中也占据重要位置,该方式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能够促使患者从被动的治疗向主动健康的思维转变。通过这种方式也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接受和管理自身健康问题,进而实现自身健康全面发展。目前临床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康复治疗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何琼[13]等人采取饮食+运动模式对125例HUA患者实施差异性干预,经过一段时间干预后,其干预组在血脂指标、BMI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差异(P0.05),提示HUA患者开展饮食+运动干预可帮助其强化身体素质,并提升其生活质量。易康祺[14]在研究中也表示饮食模式对降低HUA患病率有着积极影响,这种作用在具有较多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群体中更为明显。胡梅新[15]分析了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的青少年尿酸分布情况,结果提示多摄入新鲜水果的青少年尿酸水平要明显低于HUA患者,这些发现也为HUA的早期预防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并强调了饮食因素在尿酸水平调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2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对于HUA的一线药物主要为别嘌呤醇类、苯溴马隆,这些药物能够抑制尿酸合成,进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另外非布司他也是治疗HUA的新型药物,同样具有抑制尿酸合成的作用,与一线药物相比其副作用相对较少,可用于对别嘌呤醇不耐受或疗效不佳的患者。例如,有学者对92例痛风伴HUA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即参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3个月以及6个月后,治疗组的尿酸、肿瘤坏死因子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认为非布司他片在改善痛风并HUA症状方面效果更占优势[16]李含阳[17]的研究结果也与该学者保持一致性。刘瑞林[18]也表示非布司他在治疗HUA伴高血压中,对其血清尿酸方面改善效果显著,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病根据指标变化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还应关注肾功能、血糖以及血脂等指标变化,以便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况。

五、结论

    超重青少年HUA是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警信号,同时也应重视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基因以及代谢等因素,通过了解HUA的发病率以及影响因素,以帮助患者建立早期筛查-分层干预体系,进而更好地预防和管理HUA的发生发展。在此期间,通过对该类患者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也深刻了解到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定期检测尿酸水平以及相关健康指标,方能确保病情得到快速控制,降低并发症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未来,仍需要聚焦基因-环境交互机制及精准干预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深入探究HUA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为患者开发个性化预防和治疗策略的优化,进而降低HUA患者远期并发症风险[19]

 

参考文献

[1]李茂,杨波,潘佳,等.西南地区铁路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2):233-238. 

[2]肖宁婷,李莉,郭雪梅,等.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护理研究,2024,38(11):1908-1913. 

[3]陈京蓉,罗书全,熊鹰,等.基于回归和分类树模型的重庆7~17岁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5):1077-1082.

[4]郭雪梅,肖宁婷,敬雪明,等. 四川省川东北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11):1185-1190.

[5]陈新春,寇永妹,谷小娜,等. 唐山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尿酸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6):3227-3232. 

[6]付丽,王婷婷,丁蕾蕾,等.不同肥胖和代谢状态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J].中国医刊,2024,59(9):1022-1025. 

[7]卫海燕,林一凡,袁淑娴.儿童青少年肥胖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评估及营养管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10):735-740. 

[8]王诗涵,袁涛.儿童及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因素、病因及诊治策略[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1,29(3):163-170. 

[9]张晓玲,胡蜀红,余学锋,等.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四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10):858-864. 

[10]丁圆,曹冰燕,孟曦,等.黑素皮质素受体3基因突变的非综合征型早发性肥胖患儿3例并文献复习[J].世界临床药物,2022,43(11):1486-1491.

[11]李自栋,贺亚楠,钱帅伟,等.肥胖青少年血尿酸水平特点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3,34(2):87-91. 

[12]胡天一.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儿血尿酸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5):32-35.

[13]何琼.饮食和运动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4,10(8):89-92.

[14]易康祺,崔淑衡,郁雨婷,等.社区居民控制高血压饮食模式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3,31(1):26-30

[15]胡梅新,张国文,徐秀,等.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青少年尿酸分布特征及饮食建议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111-114.

[16]秦晨曼.非布司他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J].临床研究,2024,32(5):34-37.

[17]李含阳,张玉,于莹.非布司他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及其对炎性因子IL-1 β和NALP3水平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10):124-127. 

[18]刘瑞林,李纪高,杜明瑞,等.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10):738-742

[19]张超,常岭迪,冯伟,等.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4,45(10):1184-1190. 

作者简介:王海娜(1976—),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医院,主要从事内科和防保科工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