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cfDNA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董云,余舒亮,刑爱民,张念波,屈端阳

西藏阜康肿瘤医院放疗科(放疗中心)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

目的:临床中存在不同类型的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治疗效果的指标,其中血浆游离核酸(cfDNA)指标是当前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本文将对该指标的效用予以如下分析。方法:为保证研究所需用的5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能够被快速有效的择取,需要将病例入院的起始与终止时间截点分别定在2023年7月与2024年10月;为便于研究观察,分别需要将放疗前24h、放疗后48h、40Gy时、放疗结束时作为主要的观察时刻;为明确观察的主要指标,将血浆cfDNA、血清中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浓度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在患者接受放疗前及放疗40Gy时,操作人员还需要利用MRI/CT对患者进行检查,主要指标为肿瘤大小,依据结果进行判断。结果:①首先确定基线血浆cfDNA浓度,之后分别使用放疗后48h的血浆cfDNA浓度、放疗40Gy时的血浆cfDNA浓度及放疗结束时的血浆cfDNA浓度与基线血浆cfDNA浓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者的比值超过1,而后两者的比值均未超过1。②首先确定基线血清AFP浓度,之后分别使用放疗后48h的血清AFP浓度、放疗40Gy时的血清AFP浓度及放疗结束时的血清AFP浓度与基线血清AF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者的比值均未超过1。③首先确定基线血清ALT与基线血清AST浓度,之后分别使用放疗后48h的血清ALT浓度与血清AST浓度、放疗40Gy时的血清ALT浓度与血清AST浓度及放疗结束时的血清ALT浓度与血清AST浓度同基线血清ALT及基线血清AST浓度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三者的比值均与1相接近。④首先确定基线的肿瘤直径值,之后使用放疗40Gy时肿瘤直径同基线肿瘤直径值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比值未超过1。结论:血浆cfDNA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血浆cfDNA;原发性肝癌;放疗

正文


    原发性肝癌不仅发病率明显较高,还会严重威胁健康甚至安全,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分子靶向、免疫治疗、放射治疗方式实施治疗[1],且近年来放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中首选的治疗方式,由于技术与经验均获得显著提升,使得原有的姑息性放疗方式被转变成为根治性放疗方式,能够为患者带来效果更佳的治疗体验[2]。然而诸多患者对于根治性放疗方式存在较大的不耐受情况,因此为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选择适宜的指标进行观察,通过实践发现,以往选用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指标,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3],为此医生开始评估患者的血浆游离核酸(cfDNA)指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保证研究所需用的5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能够被快速有效的择取,需要将病例入院的起始与终止时间截点分别定在2023年7月与2024年10月,(29:21)、(55.2±0.3)岁分别为病例的性别、年龄的具体分布情况。

1.2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均存在原发性肝癌,且所有患者的病情进展均已至中晚期;②均无需在家属辅助的情况下完成研究。

1.3排除标准:①患者的病历资料缺失;②对于放射治疗存在较大的不耐受情况。

1.4方法

(1)放疗方式。在放疗治疗的全程均使患者保持仰卧的体位姿势,为避免患者发生体位移动的不良情况,需要使用真空垫予以良好的固定,并且还需要采取有效的使患者保持平静。将螺旋CT扫描仪作为主要的检查设备,在对仪器的层距进行设定的过程中,5mm是规定的设定值,将膈顶上3cm作为上半身的扫描临界范围,将右肾下极作为下半身的扫描临界范围,使用仪器对该部位实施扫描检查,之后利用TPS治疗计划系统对所获图像输入予以有效的设计。选择定位CT与MRI图像融合技术,在对窗宽进行确定时,400是规定的设定值,将40作为定位CT的窗位设定值,在明确各设定值后需要勾画出大体肿瘤体积(GTV)与周边危及器官(OAR),之后仔细观察解剖结构,据此调整勾画范围。放射治疗处方剂量:若患者的肿瘤直径不足5cm,则将处方剂量设定在48-60Gy/8-10f,每周对患者实施3次放射治疗;若患者的肿瘤直径超过5cm,则将处方剂量设定在40-54Gy/10-15f,在确定每周的治疗次数时,确定为5次。若患者的肿瘤直径不足5cm,则选用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进行治疗,若患者的肿瘤直径超过5cm,则选用调强放疗(IMRT)进行治疗。

(2)实验室检测。在接受放疗治疗的不同阶段分别抽取其一定量的静脉血,在抗凝情况下严格按照离心步骤对静脉血实施离心处理,提取上层血浆,然后吸取600μL,将其盛入1.5ml的离心管中,使用PBS进行稀释,然后在4oC的环境下实施严格的离心处理,提取上层清液,选择Quanti DNA Direct cfDNA检测试剂盒并结合仪器使用步骤对清液中的血浆cfDNA浓度进行检测。除此之外,还需要运用相关设备与方式对血清AF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进行准确检测。

(3)影像学检查。使用增强MRI扫描检查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40Gy时对患者实施扫描检查,在对螺距进行确定时,5mm是规定的设定值。

1.5观察指标

①放疗不同时间段血浆cfDNA、血清AFP、肿瘤直径变化情况。

②放疗不同时间段ALT、AST水平变化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不同时间段血浆cfDNA、血清AFP、肿瘤直径变化比较

首先确定基线血浆cfDNA浓度,之后分别使用放疗后48h的血浆cfDNA浓度、放疗40Gy时的血浆cfDNA浓度及放疗结束时的血浆cfDNA浓度与基线血浆cfDNA浓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前者的比值超过1,而后两者的比值均未超过1。首先确定基线血清AFP浓度,之后分别使用放疗后48h的血清AFP浓度、放疗40Gy时的血清AFP浓度及放疗结束时的血清AFP浓度与基线血清AF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者的比值均未超过1。首先确定基线的肿瘤直径值,之后使用放疗40Gy时肿瘤直径同基线肿瘤直径值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比值未超过1。具体见表1。

1 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不同时间段血浆cfDNA、血清AFP、肿瘤直径变化比较

因素


例数

AFP与基线值比值

cfDNA与基线值比值

肿瘤直径与基线值比值

48h

40Gy时

放疗结束时

48h

40Gy时

放疗结束时

40Gy时

性别

29

0.61±0.07

0.16±0.02#

0.11±0.01#

1.94±0.18

0.27±0.02#

0.21±0.01#

0.59±0.09#

21

0.68±0.06

0.19±0.04#

0.12±0.02#

2.46±0.25

0.31±0.03#

0.24±0.02#

0.68±0.10#

年龄

(岁)

≤60

31

0.56±0.05

0.18±0.02#

0.14±0.02#

2.31±0.19

0.29±0.01#

0.25±0.01#

0.61±0.07#

>60

19

0.69±0.09

0.15±0.04#

0.11±0.01#

2.42±0.26

0.26±0.02#

0.21±0.01#

0.71±0.11#

肿瘤直径(cm)

>5

32

0.52±0.05

0.14±0.02#

0.10±0.01#

2.81±0.26

0.23±0.01#

0.21±0.01#

0.73±0.11#

≤5

18

0.73±0.09

0.23±0.05#

0.13±0.02#

1.94±0.13

0.32±0.03#

0.27±0.02#

0.57±0.06#

HBV-DNA感染

37

0.61±0.04

0.14±0.02#

0.10±0.01#

2.62±0.28

0.26±0.01#

0.22±0.01#

0.59±0.08#

13

0.69±0.09

0.21±0.05#

0.13±0.01#

1.91±0.17

0.32±0.03#

0.26±0.02#

0.67±0.11#

总计


50

0.63±0.12

0.17±0.06#

0.12±0.04#

2.36±0.31

0.28±0.05#

0.23±0.03#

0.63±0.13#

注:与基线值1比较,#P<0.05

2.2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不同时间段ALT、AST水平变化比较

首先确定基线血清ALT与基线血清AST浓度,之后分别使用放疗后48h的血清ALT浓度与血清AST浓度、放疗40Gy时的血清ALT浓度与血清AST浓度及放疗结束时的血清ALT浓度与血清AST浓度与基线血清ALT及基线血清AST浓度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三者的比值均与1相接近,具体见表2。

2 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不同时间段ALT、AST水平变化比较

因素


例数

ALT与基线值比值

AST与基线值比值

48h

40Gy时

放疗结束时

48h

40Gy时

放疗结束时

性别

29

0.91±0.09

0.89±0.07

0.93±0.12

1.01±0.09

0.95±0.05

0.92±0.09

21

1.03±0.13

1.01±0.09

0.99±0.06

0.91±0.07

1.01±0.12

0.98±0.12

年龄

(岁)

≤60

31

1.01±0.06

0.91±0.06

0.99±0.09

1.02±0.11

1.00±0.09

0.94±0.09

>60

19

0.86±0.07

1.01±0.07

0.92±0.07

0.91±0.05

0.92±0.12

0.99±0.13

肿瘤直径(cm)

>5

32

1.03±0.10

0.89±0.13

0.89±0.05

0.92±0.05

0.91±0.07

0.92±0.09

≤5

18

0.91±0.07

0.98±0.05

1.02±0.10

1.03±0.12

1.01±0.12

1.03±0.14

HBV-DNA感染

37

0.93±0.11

0.94±0.08

0.97±0.09

0.92±0.06

1.04±0.09

0.94±0.12

13

1.01±0.09

1.02±0.05

0.94±0.06

0.98±0.11

0.91±0.11

0.97±0.08

总计


50

0.96±0.12

0.96±0.07

0.95±0.13

0.96±0.14

0.95±0.13

0.96±0.15

3.讨论

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血浆cfDNA能够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的程度[5-6]。然而因外周血中的ctDNA含量显著较少,无法进行足够量的提取,且即便能够提取,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测,需要花费较高的检测成本,因而无法获得广泛地应用范围[7]。依据临床研究发现,血浆cfDNA含量与ctDNA表现为正相关[8]。对于正常人员而言,其cfDNA浓度较低,而对于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而言,其cfDNA浓度会显著提升,此时对cfDNA浓度进行检测,便能够对肿瘤细胞死亡数量、机体损伤程度情况进行间接反映[9-11]

依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可知,对cfDNA浓度进行准确的检测,对监测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存在较高的临床价值,通过结果发现,与机体内cfDNA未具有较高表达水平的患者相比较而言,存在高水平表达患者无法获得较高的5年生存率,且无发获得较长的进展生存期(PFS)。依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通过比对血清与血浆中的cfDNA浓度,后者的浓度水平明显较低,且不会产生较大的浓度变化范围,因而血浆cfDNA被视为更佳的cfDNA的检测样品。

依据本研究结果可知,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放疗治疗后的短期内,其血浆cfDNA浓度表现为一过性升高情况,由此说明肿瘤细胞对放疗存在较高的敏感性,当肿瘤细胞坏死后,其会从细胞内释出,随着放射治疗处方剂量的不断增加,大量的肿瘤细胞被杀伤甚至被杀灭,因而会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体内肿瘤负荷,随之而来的便是血浆cfDNA浓度持续下降,利用MRI对患者实施复查后可知,患者的肿瘤病灶的直径也出现持续性地减小情况。与基线血清AFP值相比,放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比值均表现出下降的特点,通过联合检测血清AFP与cfDNA,可对肝癌的放疗效果进行有效的预测。而通过其他结果显示,不论是放疗前还是放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未出现明显的改变,说明放疗治疗不会损伤患者的肝脏。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血浆cfDNA指标均较高的评估价值。

参考文献:

[1]薛晨祺,徐春阳,姚煜,等.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辅助治疗TACE术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及cfDNA与疗效的相关性[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1):2689-2698. 

[2]叶婷丹,雷学忠.早期肝癌无创诊断之匙——循环游离DNA联合型液体活检[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4):923-926. 

[3]阎其均,翁羽,朱付英.外周血CTCs、cfDNA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0,22(4):429-433. 

[4]袁小鹏,王向前,易琼,陆红梅,杨百霞,杨燕光.血浆cfDNA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效果的临床研究[J].交通医学,2023,37(4):378-381.

[5]李月翠,胡伟跃,李成行,等.5-羟甲基胞嘧啶修饰在HBV相关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3,57(3):264-270.

[6]王瑨,柳俨哲,陈况,等.血浆循环核酸应用于肝细胞癌诊断与预后评价的初步探索[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1,42(1):10-16.

[7]胡玉莲,齐健,王姝洁,等.基于H4C6甲基化水平和cfDNA浓度构建多癌种癌症风险预测模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58(4):597-603.

[8]徐娟,辛杰晶,李毅,等.cfDNA检测联合肝脏MRI在肝细胞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循证医学,2022,22(4):212-216. 

[9]徐剑媛,邱源旺.循环游离DNA在早期肝细胞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4,34(6):569-572. 

[10]夏娜梅,赵言腾,杨乾坤,等.血浆cfDNA甲基化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11):1921-1925. 

[11]陈延华,邓凯文.ctDNA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短期复发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药杂志,2021,38(6):504-507,封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