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影响
正文
慢性肾衰竭的特征为肾功能逐渐减退,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以及全身多系统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常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以维持生命[1]。其中,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小分子毒素,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血液透析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方面存在局限性,这些毒素的长期蓄积与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心血管疾病、骨骼病变等并发症密切相关。近年来,血液灌流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液净化技术,因其对中大分子毒素的高效吸附作用,逐渐被应用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模式,通过协同作用,能够更全面地清除体内的毒素,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预后[2]。在此背景下,我院开展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新技术新项目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次。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3];②肾脏超声检查显示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的患者;③患者有慢性肾脏病(CKD)病史,病程超过3疗程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②拒绝参与研究或无法配合研究者;③由肝脏、心脏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x±s)
组别 | 例数 | 男/女 | 平均年龄(岁) | 平均病程(年) |
观察组 | 50 | 29/21 | 61.72±6.56 | 2.13±1.32 |
对照组 | 50 | 32/18 | 60.48±5.79 | 2.25±1.30 |
X2/t | - | 0.378 | 1.002 | 0.458 |
p | - | 0.539 | 0.319 | 0.648 |
1.2方 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选用德国费森4008S血液透析机,透析液流量设定为500-800ml/min,血流速度保持在200-300ml/min。每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同时,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作为血液引出及回输的通路,还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使用抗凝剂。一般采用普通肝素抗凝,首剂剂量为0.3-0.5mg/kg,在透析开始时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5-10mg/h,持续泵入,以防止透析过程中血液在体外循环管路及透析器内发生凝血。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选用(成都欧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93100567)血液灌流器,在进行血液透析前,先将血液灌流器进行预冲处理。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以50-100ml/min的速度冲洗灌流器,使吸附剂充分浸润,排出其中的空气,同时检查灌流器是否有破损或堵塞情况。在联合治疗过程中,初始血流速度控制在100-150ml/min,缓慢提升血流量,15-20分钟后将血流速度调整至与常规血液透析相同的200-250ml/min。两组均每周进行1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的肾功能水平,采用苦酸味法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采用脲酶法对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进行检测。
②对两组的hs-CRP(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清,然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对特定蛋白标志物进行定量分析。
③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皮肤瘙痒、高血压。
④比较两组的钙磷代谢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数据送入SPSS3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进行χ 2和t检验,分别采用%和(χ ± s)表示,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肾功能水平比较
在本次新技术新项目的对比研究中,观察组的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肾功能水平对比(n, `x±s)
组别 | 例数
| SCr(µmol/L) | BUN(mmol/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
观察组 | 50 | 170.25±22.24 | 151.23±15.33a | 12.01±2.13 | 8.22±1.72a |
对照组 | 50 | 171.24±21.47 | 158.66±19.25a | 13.13±2.14 | 9.14±1.24a |
t | 0.227 | 2.135 | 2.623 | 3.068 | |
p | 0.821 | 0.035 | 0.010 | 0.003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2 两组的炎症水平比较
在本次新技术新项目的对比研究中,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明显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炎症水平对比(n, `x±s)
组别 | 例数
| hs-CRP(mg/L) | |
治疗前 治疗后 | |||
观察组 | 50 | 17.22±3.45 | 6.54±1.22a |
对照组 | 50 | 16.18±3.41 | 9.15±1.19a |
t | - | 1.516 | 10.829 |
p | - | 0.133 | 0.001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在本次新技术新项目的对比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心率失常 | 皮肤瘙痒 | 高血压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50 | 1(2.00) | 1(2.00) | 1(2.00) | 3(6.00) |
对照组 | 50 | 2(4.00) | 2(4.00) | 3(6.00) | 7(14.00) |
X2 | - | - | - | - | 1.778 |
p | - | - | - | - | 0.182 |
2.4 两组的钙磷代谢指标对比
在本次新技术新项目的对比研究中,观察组的钙磷代谢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的钙磷代谢指标对比(mg/dl, `x±s)
组别 | 例数
| 钙 | 磷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治疗后 | |||
观察组 | 50 | 7.36±1.23 | 5.50±2.46a | 7.53±1.55 | 4.95±0.17a |
对照组 | 50 | 7.54±1.31 | 6.49±1.45a | 7.41±1.56 | 6.43±0.46a |
t | 0.708 | 2.452 | 0.386 | 21.340 | |
p | 0.481 | 0.016 | 0.700 | 0.001 |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从根源上讲,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症,长期作用于肾脏,不断对其造成损伤,进而引发慢性肾衰竭[4]。随着时间推移,肾脏功能呈现出进行性减退的趋势,逐渐丧失有效排泄代谢废物以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能力。在病情发展初期,患者往往仅表现出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极易被忽视。然而,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水肿、贫血、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此外,慢性肾衰竭会引发心血管、神经、血液等多系统病变。这不仅显著增加了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5-6]。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利用半透膜原理清除体内小分子毒素(如尿素氮、肌酐)和多余水分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它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和液体平衡。然而,血液透析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方面存在局限性,且可能引发肌肉痉挛、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则是一种通过吸附剂(如活性炭或树脂)吸附血液中毒素的血液净化技术[7]。它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毒素水平,减轻微炎症状态。不过,单独使用血液灌流可能无法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鉴于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的各自优缺点,两者联合使用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本次新技术新项目对比研究中,观察组的肾功能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钙磷代谢指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模式在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管理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体内的小分子和中大分子毒素,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还能通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微炎症状态,这对于延缓肾功能恶化和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联合治疗在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方面也表现出色,从根本上调节患者体内钙磷平衡,其有助于减少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骨骼病变和心血管并发症。尽管联合治疗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其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优势表明,这种综合治疗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支持,从身体机能、炎症控制到并发症预防等多维度发力,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9-10]。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新技术新项目研究,有力证实该联合治疗方案为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优选择,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意义重大,具备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章盛,许平辉.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 智慧健康,2022,8(25):81-84.
[2]米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肾功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9):127-130.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河北中医,2016,38(2):313-317.
[4]卿山林,尧鹏,田中,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CTGF、BMP-7水平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2):201-204.
[5]杨莉萌.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1):125-127.
[6]赵敬,邢明旭,李艳萍.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炎性反应及钙磷代谢的影响[J]. 中国医学工程,2024,32(11):83-86.
[7]王伟,姚彩霞,张国召,等.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大医生,2021,6(12):124-126.
[8]杨清柏,陈志忠,陈红. 血液灌流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在降低慢性肾衰竭并发症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7):2272-2275.
[9]刘智美,王娅敏,李文巧,等. 血液透析联合HP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钙磷代谢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21,33(9):1364-1368.
[10] 柴青辉.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慢性肾病患者血清钙磷、血脂和肾功能指标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24,37(24):89-9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