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王雅楠,詹淑迪

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按乱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就诊环境、急救处理、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显著优化了儿科护理团队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满意度,同时促进了护士的专业成长和团队协作,为儿科护理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儿科护理;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

正文


儿科护理是专门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所提供的护理服务[1]。其目的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并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利于康复的环境。儿科护理的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环境管理、饮食护理、个人卫生护理等[2]。针对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儿童缓解负面情绪加强环境安全管理,预防儿童发生意外伤害,如跌倒、烫伤、窒息等[3-4]因此次研究主要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概括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分析对象按护理模式差异,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童20例,女童20例,年龄4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7.46±3.21)岁;观察组童儿23例,女童17例,年龄5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6.52±3.58)岁。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同意参与,且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层级划分与职责设定

层级划分: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因素,将儿科护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如高级责任护士(或四级护士)、中级责任护士(或三级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或二级、一级护士)等。

职责设定:高级责任护士:负责儿科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监督,参与并指导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承担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新护士的带教任务。

中级责任护士:负责分管患儿的病情评估、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参与病房管理,指导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协助高级责任护士进行护理质量控制。

初级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负责分管患儿的日常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同时参与病房的清洁、消毒等工作。

二、排班与人力资源配置

排班制度:根据儿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排班制度,确保各层级护士的合理搭配,以及高峰时段的充足人手。实行弹性排班,根据患儿病情变化和护理工作量,适时调整护士的排班安排。

人力资源配置:根据患儿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护理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各层级护士的人力资源。在护理高峰时段或特殊情况下,如患儿病情突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及时调配护士人手,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三、培训与能力提升

定期培训:根据各层级护士的职责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包括专业技能培训、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沟通技巧提升等。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或外部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实操演示,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践锻炼:鼓励护士参与临床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护理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排新护士或初级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四、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制度: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标准,包括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定期对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激励措施。立优秀护士表彰制度,对在护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护士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儿科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持续改进机制:鼓励护士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定期组织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效果。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就诊环境、急救护理、基础护理等方面。

2对比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用自制满意度问卷(信度0.87)测患者满意度,满分100<60为不满意一般(61~80分)、满意(81~100分)三级,其中以90分为界值将满意细分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专员统计问卷,"非常满意+满意"占比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x2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就诊环境、急救处理、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就诊环境

急救处理        

基础护理

观察

40

23.26±2.84

19.95±2.66

14.24±3.04

对照组

40

16.51±3.16

14.39±2.41

17.92±2.51

t

-

9.843

6.481

8.541

P

-

0.001

0.001

0.00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非常满意14例(35%),比较满意13例(32.5%),一般8例(20%),不满意5例(12.5%);观察组非常满意16例(40%),比较满意15例(37.5%),一般9例(22.5%),不满意0例(100%);(X2=5.364p=0.002),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

3讨论

护士分层管理能够基于护士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职称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这有助于确保每位护士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分层管理,可以确保各层级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从而更加专注地履行护理工作任务[5]。高级护士在疑难病例处理和护理质量监控方面的专业指导,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护士分层管理为护士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激励护士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分层管理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各层级护士相互配合、共同协作。这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整体护理水平[6-7]。同时,通过明确的层级划分和职责分配,可以促进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科护理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儿科护理中的挑战和复杂情况能够更好地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儿科护理管理注重护患沟通的重要性,鼓励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儿和家长的诉求,及时解答疑问。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这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幸福感[8-9]研究发现观察组就诊环境、急救处理、基础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管理显著优化了儿科护理团队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儿满意度,同时促进了护士的专业成长和团队协作,为儿科护理管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鲁会,马瑞芳.护士分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4,21(20):111-113.

[2] 王玉岫.层级式责任制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24,14(21):118-120.

[3] 张爽.柔性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4,21(14):119-122.

[4] 任娟娟,江红,蒋菊香.团队协作+风险防控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4,43(19):164-166+179.

[5] 吴茂彩.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4,21(13):104-106.

[6] 邓志云,胡小平,李梦.“双层-多维”体系在儿科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24,21(10):119-122.

[7] 王凤娟.细节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C]//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生命关怀与智慧康养系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文护理助力提升病人就医体验专题.河北省易县医院;,2024:66-67.

[8] 孙艳美.多元化中医辨证护理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与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3):133-135.

[9] 陈国伟,徐芳,周保玲,等.系统化管理模式在综合性医院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08):154-1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