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张聪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中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贵州仁怀5645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DPN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9例)和研究组(n=49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联合中医疗法(中药汤剂、足浴、针灸)治疗,收集两组治疗数据,比较不同治疗策略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血糖指标(FPG、2hPG、HbA1c)、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TCSS评分更低,而SF-36评分则更高(P<0.05);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研究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DPN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糖;神经传导速度;生活质量

正文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疾病,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则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对患者健康危害极大[1]。目前,关于DPN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认为与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障碍、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2]药物治疗是DPN治疗的常用手段。西药治疗主要通过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症状[3]。但长时间服用西药可能导致耐药和不良反应,因此治疗效果局限。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可灵活应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调和气血等来调节患者体质,从而改善症状[4]。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DPN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其结合了西医和中医的优势,旨在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31月至2024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DPN患者,按随机数据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52-76岁,均值64.78±5.22)岁;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51-75岁,均值63.85±5.34)岁。2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同时经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DPNT2DM病程≥1年,DPN病程3个月。③知晓研究详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者。②存在心理或精神疾病者。③近1个月内已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者。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根据患者血糖指标检查情况进行用药,若患者血糖水平较低,则于每日早晨口服0.5g二甲双胍,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若患者血糖水平较高,则每日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剂量根据0.5U/kg计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于每日早晚口服50mg西洛他唑;每日早、中、晚口服50mg依帕司他。

1.2.2研究组

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用药与对照组相同。中医治疗方式如下:(1)口服中药汤剂:每日早晚温服200mL中药汤剂,汤剂由鸡血藤30g、丹参30g、当归15g、黄芪30g、威灵仙20g、生地15g、川芎20g、水蛭6g、木瓜15g、红花10g、桂枝10g11种药材煎煮而成。煎煮中药时尽量使用砂锅,避免使用铁锅或铝锅,以免影响药效。(2)中药足浴:每日使用中药煎煮液泡脚,药方组成:鸡血藤30g、艾叶15g、千年健15g、牛膝15g、丹参15g、透骨草15g、花椒20g。药液加热至38℃后置于恒温盆中,泡脚时间控制在30min注意控制患者足浴的水温,避免烫伤皮肤。(3)针灸: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三阴交穴、昆仑穴等穴位进行针灸,针灸时需做好针灸用具与患者穴位处皮肤的消毒。进针后,留针5min,期间配合艾灸疗法,以加强穴位刺激。

1.3观察指标

(1)血糖指标: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进行比较。

(2)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并进行比较。

(3)感觉功能与生活质量: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TCSS量表总分19分,得分降低则表示神经功能改善;SF-36量表总分100分,得分提高则表示生活质量提高。

(4)治疗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设非常满意(100分)、满意(8099分)、较满意(6079分)及不满意(低于60分)四级,总满意度依据前三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计算得出。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t验证,计数资料用(%)表示,x2验证,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指标比较

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患者,治疗前,对照组FPG8.79±1.35mmol/L2hPG13.12±1.81mmol/LHbA1c8.69±1.12%,研究组FPG8.84±1.29mmol/L2hPG13.25±1.75mmol/LHbA1c8.54±1.09%,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t1=0.187P1=0.852t2=0.361P2=0.719t3=0.672P3=0.503P0.05治疗后,对照组FPG6.64±0.51mmol/L2hPG10.14±1.02mmol/LHbA1c6.89±0.57%,研究组FPG5.93±0.48mmol/L2hPG8.87±0.81mmol/LHbA1c6.02±0.45%,治疗后,研究组各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t1=7.096P1=0.001t2=6.825P2=0.001t3=8.386P3=0.001P0.05

2.2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对照组MCV31.68±3.43m/sSCV34.09±3.75m/s,研究组MCV31.92±3.58m/sSCV34.16±3.83m/s,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t1=0.339P1=0.736t2=0.091P2=0.927P0.05治疗后,对照组MCV40.92±3.67m/sSCV36.22±3.91m/s,研究组MCV48.71±4.57m/sSCV41.33±3.24m/s,治疗后研究组MCVSCV水平更高,对比有差异t1=9.304P1=0.001t2=7.044P2=0.001P0.05

2.3感觉功能与生活质量比较

对照组TCSS9.87±1.56)分、SF-3656.87±5.54,研究组TCSS9.46±1.62)分、SF-3657.02±5.39,治疗前两组患者两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1=1.276P1=0.205t2=0.136P2=0.892P0.05治疗后,对照组TCSS8.84±1.23)分、SF-3671.59±5.12,研究组TCSS7.82±1.17)分、SF-3679.98±5.79,治疗后,研究组TCSS评分更低,而SF-36评分更高,对比有差异t1=4.206P1=0.001t2=7.599P2=0.001P0.05

2.4治疗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1530.61%)例、比较满意2040.82%)例、满意918.37%)例、不满意510.20%)例,总满意度为89.80%;研究组非常满意2346.94%)例、比较满意1734.69%)例、满意816.33%)例、不满意12.04%)例,总满意度为97.96%,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明显更高,对比有差异x2=5.795P=0.016P0.05

3讨论

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中西医治疗DPN各有特点,中医认为,DPN消渴病导致的经络不通、气血瘀滞,因此治疗则强调整体调理,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方法,可有效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从而改善患者神经症状[5]而西医则侧重于药物治疗,通过针对性使用营养神经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等,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从而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6]。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血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中西医结合应用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高血糖是导致DPN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血糖控制对DPN治疗非常关键。中医汤剂与中医外治疗法的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整体代谢状况,有助于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协同西药发挥更好的降糖效果,这为DPN的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8]DPN患者多伴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中药汤剂中桃仁、赤芍、益母草、鸡血藤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利于提高神经传导速度[9]。而足浴、针灸疗法可进一步刺激机体相应穴位,有助于调整气血运行,对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通过比较两组患者TCSSSF-36评分发现,治疗后,研究组TCSS评分更低,而SF-36评分更高(P0.05)。这表明中西医疗法治疗后,DPN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中医疗法中,中药可调节患者内分泌系统,从而缓解神经症状;针灸疗法则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感觉功能[10]。配合西药使用能够更全面地针对DPN的病理机制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此外,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患者对中西医结合疗法的认可度更高,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DPN可获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管理、神经传导速度、感觉功能及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顺宵,陈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影响[J]. 世界临床药物,2020,41(12):963-967,972.

[2] 苏东,鲁德甫.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2):4238-4241.

[3] 林丽彬,孙彩霞,林昭莹.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4,27(8):8-11.

[4] 王清红,王素美. 王素美教授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总结[J]. 中医临床研究,2023,15(26):122-126.

[5] 郑金相,刘旺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4,31(23):151-153.

[6] 邹平平,邵伟薇,许燕妮,.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7):1332-1334.

[7] 王凡.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0):2028-2029.

[8] 夏正,童柏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8):10-13.

[9]  郭旻雁,燕浩杰. 中西医结合护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1,36(12):2067-2069.

[10] 欧阳春喜,曾立胜,尹礼松.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8):134-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