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蔡莹莹

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

目的:了解创伤性骨折与多发性骨折合并患者管理中心理护理的融入优势。方法:将2024年1月~202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创伤性骨折与多发性骨折合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统计1个月时间内相关干预效果指标,包括心理健康状态、遵医行为评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相比下可见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低(P<0.05)。护理前遵医行为评分两组接近(P>0.05);护理后相比下可见观察组综合评分更高(P<0.05)。满意度方面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创伤性与多发性骨折合并患者的管理中,心理护理措施的融入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维持健康心理状态,提升其遵医行为及满意度,适合广泛普及应用。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正文


创伤性骨折和多发性骨折作为临床常见外伤性疾病,主要是因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等因素导致,不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直接伤害,还可能导致显著的心理创伤,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过程[1]。因此也就需要在该类患者治疗中融入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但常规护理中关于心理护理内容较为缺乏,多集中在机体恢复方面[2]。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骨折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而这些心理问题会显著延缓骨折愈合、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在创伤性骨折的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也极为关键[3]。鉴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希望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41~2025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创伤性骨折与多发性骨折合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0例。两组常规信息接近(>0.05)。见表1。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经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创伤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2)在参与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理解研究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3)入组前无严重的精神疾病史、内分泌疾病或其他影响心理状态的严重疾病。

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骨折史或骨折愈合不良的患者;(2)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史(如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或正在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患者;(3)在入组前表现出不愿意遵循医嘱或合作意愿的患者。

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性别

(男/女)

年龄均值

(岁)

创伤到入院时间均值(h

体质指数均值

kg/m2

观察组

40

22/18

48.54±5.06

4.22±0.34

22.41±1.36

对照组

40

19/21

49.08±5.69

4.19±0.29

22.50±1.43

t/x2

-

0.450

0.449

0.425

0.288

P

-

0.502

0.655

0.672

0.774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本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1)疼痛管理:使用0~10疼痛评分法定期评估疼痛程度,记录并分析疼痛变化,并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确保按时、按量服用,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此外,联合非药物镇痛方式,如热敷、冷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2)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以及定期检查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异味,及时记录并向医师报告异常情况。(3)功能锻炼:在医嘱允许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期间应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主动锻炼,逐步增加活动量。(4)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其诉说,提供情感支持,缓解焦虑和恐惧感,以及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及康复注意事项,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5)营养支持:提供高蛋白、高钙的饮食,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骨愈合,并定期记录患者的饮食情况,评估营养状态,必要时咨询营养师。(6)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1.2.2 观察组:予以本组患者常规护理,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强化,具体表现在-1)建立信任关系: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担忧,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可以通过温暖的眼神、微笑和身体语言传达关心,增强患者的安全感。(2)情绪管理: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想法,可以通过言语、绘画或日记等形式宣泄负面情绪,并指导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3)信息提供:向患者详细解释骨折的治疗过程、恢复时间及注意事项,消除对疾病的误解与不安,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并与患者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康复目标,例如逐步恢复肢体活动,给予患者成就感和希望。定期检查患者的康复进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4)社会支持:鼓励患者的家属参与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如条件允许,组织患者参加康复教育小组或心理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感受,建立社会支持网络。(5)专业心理干预:如患者情绪问题较为严重,引入心理医生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必要时可进行心理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健康状态:护理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涉及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每个方面均有相应题目,分值设定1~5,最终评估分值越高表示对应方面的心理状态越明显,也就是分值越高健康状态越差。

1.3.2 遵医行为:自制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标准,主要评估患者对医嘱的遵循情况,于护理前后评估,内容包括-在规定时间内服用药物的情况评分,按时服药得5分,偶尔漏服得3分,未按时服药得0分;是否按时复诊情况评分,按时复诊得5分,延迟复诊得3分,未复诊得0分;康复锻炼和护理指导的遵循情况评分,完全遵守得5分,部分遵守得3分,完全不遵守得0分;主动询问医务人员的频率,积极询问得5分,偶尔询问得3分,未询问得0分。总分为20分,分值越高表示遵医行为越好。

1.3.3 满意度:经由我院自制调查量表收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总分值为100分,在85分及以上为十分满意、70~84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经由SPSS 27.0进行试验中各项数据整理和处理,计量、计数的简化形式分别是(±s)、[n%],并经由tx2值完成对应数据的校对,仅P0.05为对比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相比下可见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低(P0.05)。

2 两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

偏执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4.45±0.80

1.71±0.56

4.45±0.77

1.82±0.53

4.32±0.90

1.70±0.67

4.50±0.74

1.40±0.45

对照组

40

4.36±0.86

2.23±0.65

4.41±0.72

2.35±0.60

4.28±0.81

2.21±0.74

4.45±0.67

1.96±0.54

t

-

0.485

3.833

0.240

4.187

0.209

3.231

0.317

5.039

P

-

0.629

0.000

0.811

0.000

0.835

0.002

0.752

0.000

2.2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护理前遵医行为评分两组接近(P0.05);护理后相比下可见观察组综合评分更高(P0.05)。

3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8.02±1.06

18.25±1.01

对照组

40

8.14±1.10

14.69±2.13

t

-

0.497

9.551

P

-

0.621

0.000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满意度方面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

4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40

2152.50

1742.5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640.00

15()

922.50

3177.50

x2

-




5.165

P

-




0.023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患者不仅面临身体上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多发性骨折的情况下,患者常常经历长期的住院治疗和恢复过程,这种生理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焦虑往往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在这一领域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常规护理中,虽然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生理需求给予关注,但往往忽视了心理层面的支持,更多地集中在伤口的处理、疼痛的缓解及功能的恢复上,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缺乏足够的重视,上述问题使得这种单一的护理方式无法有效解决患者面对疾病时孤立无援、情绪低落的表现,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康复过程[5]。基于上述原因,强化常规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干预力度至关重要,所谓的心理护理,也就是通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识别和处理心理问题,恢复其心理健康的护理活动,其核心在于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6]。强化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沟通、情绪管理、信息提供和社会支持等手段,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和抗压能力,而这种护理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还能增强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7]

本次试验中,护理前两组心理健康状态各项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相比下可见观察组各项评分更低(P0.05)。护理前遵医行为评分两组接近(P0.05);护理后相比下可见观察组综合评分更高(P0.05)。满意度方面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分析原因,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深入地理解自身病情与治疗过程,缓解对未知的恐惧感,加之情绪管理技巧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增强其应对疾病的能力[8]。同时,积极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参与也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温暖,进一步提升其心理舒适度[9]。其次,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使其在面对复杂的康复过程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而这种积极参与不仅体现在对治疗方案的遵从上,还体现在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对治疗效果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上[10]

综上所述,创伤性与多发性骨折合并患者的管理中,心理护理措施的融入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维持健康心理状态,提升其遵医行为及满意度,适合广泛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乐,王海艳.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多发性骨折患者足部功能恢复、SF-36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J].现代医学,2020,48(05):673-676.

[2]王宏香,王天晓,杨春华,.系统护理联合气压治疗预防多发性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2):3179-3182.

[3]王霞,夏林林,张欢.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4):18-19+40.

[4]熊晓燕,于文革.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9):113-115.

[5]郑英智,林成凤,杨乃群.心理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06):165-168.

[6]尹爱斌,刘英,韩莹莹.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17):185-187.

[7]金惠群.系统化急诊救治护理对多发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2):78-79.

[8]叶蕾,杨蕾,蒋雪依.骨折联络服务在行多发性骨折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01):64-66.

[9]于霞云,杭颖.1例伴有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肢体多发性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4,31(08):108-111.

[10]徐斐明,陈斐如.严重多发性骨折并休克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法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4,53(03):22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