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行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研究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陈红儿

余姚市临山中心卫生院 浙江 余姚 315400

摘要

目的:为糖尿病患者选用利拉鲁肽+二甲双胍作为治疗方案,观察临床效果。方法:课题研究病例将在2024年2月开始进行筛选,次年2月完成筛选工作,共计100例患者入组,以患者入组先后顺序前50例定为对照组,治疗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50例定为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将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胰岛、血脂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胰岛、BMI各项指标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提高外,其余各项数据均有所降低,且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后存在明显不同,P<0.05;两组不良反应例数相近,表明用药安全性较为一致,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时,联合利拉鲁肽+二甲双胍疗效更佳,对血糖、胰岛、血脂水平有明显调整,且患者用药安全性较为可控。


关键词

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血糖

正文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1]。糖尿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2]。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等。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药物的代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机制来降低血糖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广泛[3]。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能够模拟GLP-1的生理作用,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减少食物摄取,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并且还具有减轻体重、保护心血管等额外益处[4]虽然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各自在糖尿病治疗中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单独使用时可能在部分患者中无法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并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进行对比,深入探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用药依据,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将以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体病例样本,在进行筛选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包含符合糖尿病临床判定标准;临床出现体重异常、乏力、多汗等症状;患者可进行正常沟通;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应的研究内容,以自愿原则纳入。排除心脑血管异常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者;恶性肿瘤患者。将入组患者以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前50)、观察组(后50),选取起止时间为2024.2-2025.2。对照组男女各25例,年龄介于33-81岁间,均龄值57.11±2.94岁,糖尿病患病至参与研究1-7年(4.03±0.52年);观察组27例男、23例女,年龄上限80岁,下限34岁,均值56.88±33.07岁,患病时间1-9年(4.92±0.49年)。两组基础信息对比,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血糖控制药物选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1180.5g/片。晚饭后口服2片。治疗周期3个月。

观察组在使用与对照组相同的二甲双胍药物之外,增加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600373ml18mg,利拉鲁肽的初始用药剂量为每日0.6毫克。治疗一周后,可逐步调整剂量至1.2毫克。部分患者可能在剂量提升至1.8毫克时获得更佳疗效,若血糖控制效果未达预期,可在至少一周的用药后考虑增加至1.8毫克以优化治疗效果。需注意的是,该药物的每日最大用量不宜超过1.8毫克。用药周期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为更好监测患者治疗情况,需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期)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本,分别对其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进行检测,并对比水平变化,同时计算患者BMI指数,比较数据变化。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计算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各项指标数据将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表达,t值、X2值进行验证,以P值小于0.05作为差异性标准,软件工具为SPSS25.0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多项指标更低,P0.05,数据可见表1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7.92±1.13

5.43±0.82

13.67±2.24

7.91±1.30

7.74±1.16

5.81±0.92

对照组

50

7.96±1.20

6.57±1.05

13.72±2.33

9.02±1.45

7.66±1.59

6.84±0.90

t


0.171

6.050

0.109

4.030

0.287

5.659

P


0.864

0.000

0.913

0.000

0.774

0.000

 

2.2 胰岛功能

患者治疗前胰岛指标相近,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更低,β细胞功能更高,P0.05,详见表2数据。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变化

组别

例数

胰岛素水平(mIU/L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10.08±2.06

6.71±0.73

4.85±0.44

3.19±0.55

54.52±9.22

74.61±10.06

对照组

50

10.10±2.09

8.35±1.20

4.82±0.50

3.82±0.91

54.81±9.36

61.52±11.22

t


0.048

8.256

0.318

4.189

0.156

6.142

P


0.961

0.000

0.750

0.000

0.876

0.000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例数相近,无明显不同,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胃肠道不适

低血糖

头晕

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0

12.00

12.00

36.00

对照组

50

12.00

00.00

12.00

24.00

X2





0.210

P





0.646

 

2.4 血脂、体质数

患者治疗前血脂、体质数高,组间无不同,P0.05;治疗后,观察组数据较低,P0.05,参见表4数据。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体质数变化情况

组别

例数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BMIkg/m²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5.02±0.69

3.64±0.34

2.15±0.33

1.14±0.21

27.64±3.18

22.52±2.56

对照组

50

5.00±0.62

4.20±0.47

2.19±0.30

1.77±0.29

28.06±3.31

26.39±2.81

t


0.152

6.826

0.634

12.441

0.647

7.198

P


0.879

0.000

0.527

0.000

0.519

0.000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左右[5]1型糖尿病多在青少年期发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相关,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初期胰岛素抵抗为主,后期可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若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涉及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多个组织器官,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6]。目前,糖尿病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

在糖尿病的治疗领域,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联合应用展现出了比二甲双胍单独治疗更卓越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胰岛相关指标以及降低BMI指数,组间数值对比,P0.05,在对比用药不良反应后,两组无明显不同,P0.05以下将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7]。然而,它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作用相对有限。利拉鲁肽作为一种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当血糖升高时,利拉鲁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而在血糖正常或偏低时,其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减弱,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8]。二者联合使用,二甲双胍从减少葡萄糖生成和提高利用方面发挥作用,利拉鲁肽从调节胰岛素分泌方面发力,形成了多靶点、全方位的血糖控制模式,比单一使用二甲双胍能更有效地稳定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可轻度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脂肪生成有关[9]。利拉鲁肽除了调节血糖外,还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合成。它可以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肝脏和肌肉的脂质代谢紊乱[10]。联合治疗时,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协同作用,进一步优化脂质代谢,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成分,从而更好地控制血脂。对于胰岛素抵抗指数,二甲双胍本身就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利拉鲁肽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反映了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利拉鲁肽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抑制其凋亡,从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二者联合治疗从多个层面调节胰岛功能,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维持胰岛的正常生理状态。研究表明,联合治疗与二甲双胍单独治疗相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类型有一定重叠,且在联合使用时可以适当调整剂量,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通过协同作用实现了更好的血糖、血脂控制,改善胰岛功能,降低BMI指数,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性,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康建梅,刘恋,范宪双.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4,27(9):105-108.

[2] 章伯梁,陈娟,林仙标.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胰岛功能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24,27(18):75-78.

[3] 张正花,崔成培,李文成.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24,27(10):80-83.

[4] 唐晨湘,刘青青,毛琳琳,. 度拉糖肽和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疗效比较[J]. 海军医学杂志,2024,45(8):827-831.

[5] 霍福贵.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及肥胖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4,35(3):277-280.

[6] 唐昀,胡婷.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学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8):88-91.

[7] 孟艳平. 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24,19(14):51-54.

[8] 潘婕,张成成.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4,8(24):67-69.

[9] 杨小花. 利拉鲁肽注射液结合二甲双胍对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4,45(11):2734-2737.

[10] 他丽娥.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24,19(z1):73-74,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