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张维维

大城县中医医院 河北 廊坊 065900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9月期间的7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进行早期皮肤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照组新生儿按照常规护理流程,不进行早期皮肤接触。观察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在产后1周、2周、1个月时的母乳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结果:产后1周时,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60%(21/36),部分母乳喂养率为30%(11/36),人工喂养率为10%(4/36);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35%(13/36),部分母乳喂养率为40%(14/36),人工喂养率为25%(9/36)。产后2周时,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70%(25/36),部分母乳喂养率为25%(9/36),人工喂养率为5%(2/36);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40%(14/36),部分母乳喂养率为45%(16/36),人工喂养率为15%(5/36)。产后1个月时,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0%(29/36),部分母乳喂养率为15%(5/36),人工喂养率为5%(2/36);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50%(18/36),部分母乳喂养率为35%(13/36),人工喂养率为15%(5/36)。结论: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可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母乳喂养

正文


引言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的营养,还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等。然而,在实际中,母乳喂养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作为一种可能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因素,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探讨新生儿出生后早期皮肤接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深入分析这种接触方式对母乳喂养不同阶段的具体影响,为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1月至9月期间的7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临床诊断标准;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研究工作;新生儿家属同意且知晓研究情况。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或存在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研究人员进行治疗和观察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亲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具体如下:

1)环境营造:在产房或产后恢复室中,需精心调控温湿度,确保维持在25-28℃的温暖区间和50%-60%的适宜湿度。这样的环境不仅能让新生儿和母亲感到身心舒畅,还能有效避免寒冷或过热对新生儿皮肤接触效果的干扰。在寒冷环境下,新生儿可能因体温迅速下降而出现低体温症状,影响其生理机能,进而削弱皮肤接触的积极作用。因此,需确保接触区域整洁安全,床铺稳固无锐物,同时保持母亲胸部和腹部的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为新生儿提供一个干净、温馨的接触环境。

2)优化接触姿势:新生儿出生后,应迅速擦干其身体(除头部外),并让其以裸体状态俯卧在母亲裸露的胸部和腹部。此时,新生儿的头部应轻轻转向一侧,确保呼吸顺畅无阻。母亲可以用一只手温柔地托住新生儿的臀部,另一只手则轻抚其背部,为新生儿提供坚实的支撑和满满的安全感。这种亲密无间的接触姿势,能让新生儿聆听到母亲熟悉的心跳声,仿佛回到温暖的子宫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心与舒适。同时,还可以用柔软、干净的毛毯轻轻覆盖在新生儿的背部,为其保暖,但切记不要遮盖头部,以免影响呼吸。

3)延长接触时间:早期皮肤接触应尽早开始,最好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2分钟内就进行,并持续至少3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新生儿会本能地寻找乳头并尝试吸吮,这是母乳喂养的良好开端。研究表明,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皮肤接触的新生儿,其吸吮反射更为强烈,有利于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皮肤接触时间延长至1-2小时甚至更久,让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在这段珍贵的时光里,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互动会不断增多,如新生儿的肢体活动、眼神交流等,这些都有助于加深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

4)医护人员专业指导与支持: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向母亲详细解释早期皮肤接触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在接触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肤色等,确保母婴安全无虞。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呼吸急促、肤色异常等情况,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调整新生儿姿势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协助母亲调整舒适的体位,鼓励她们与新生儿进行眼神交流、轻声细语等互动。这些举措不仅能增强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帮助母亲更快地适应母亲角色,享受为人母的喜悦与幸福。

1.3观察指标

1)产后1周:这个时间点是早期皮肤接触效果初步显现的时期。通过对比两组在产后1周的喂养方式比例,可以了解早期皮肤接触是否能在短期内促进母乳喂养。(2)产后2周:产后2周时,母乳喂养模式可能会进一步稳定或发生变化。观察此时的喂养情况,能分析早期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长期维持的影响。(3)产后1个月:产后1个月是评估母乳喂养成功率的重要时间点。在这个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比例上的差异,能更全面地体现早期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长期、显著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1

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较高,为60%21/36),这表明在出生后早期皮肤接触的新生儿中,有较多的母亲能够进行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率为30%11/36),人工喂养率为10%4/36)。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35%13/36),低于实验组。部分母乳喂养率为40%14/36),人工喂养率为25%9/36),相较于实验组,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更高。

2.2产后2

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上升到70%25/36),显示随着时间推移,早期皮肤接触的积极影响持续,更多母亲能够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率为25%9/36),人工喂养率为5%2/36)。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40%14/36),部分母乳喂养率为45%16/36),人工喂养率为15%5/36),与实验组的差距仍然存在。

2.3产后1个月

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29/36),表明早期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积极影响在产后1个月时更为显著。部分母乳喂养率为15%5/36),人工喂养率为5%2/36)。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50%18/36),部分母乳喂养率为35%13/36),人工喂养率为15%5/36)。

1产后不同时间母乳喂养情况对比

产后时间

组别

纯母乳喂养率

部分母乳喂养率

人工喂养率

产后1

实验组

60%(21/36)

30%(11/36)

10%(4/36)

产后1

对照组

35%(13/36)

40%(14/36)

25%(9/36)

产后2

实验组

70%(25/36)

25%(9/36)

5%(2/36)

产后2

对照组

40%(14/36)

45%(16/36)

15%(5/36)

产后1个月

实验组

80%(29/36)

15%(5/36)

5%(2/36)

产后1个月

对照组

50%(18/36)

35%(13/36)

15%(5/36)

3讨论

新生儿降生后,立即与母亲进行早期皮肤接触,这一亲密行为对新生儿而言,是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能够激活其神经系统的反应机制。当新生儿依偎在母亲的胸膛上,他们不仅能嗅到母亲乳房散发出的独特芬芳,还能感受到母亲肌肤传递的温暖与慰藉,这些感官体验共同激发了新生儿更为强烈的吸吮欲望。在自然状态下,新生儿出生后,寻找食物来源是其本能的驱使,而早期皮肤接触则如同一个明确的指引,引领新生儿更快地定位乳头,并启动吸吮动作。这一早期且有效的吸吮行为,对于母乳喂养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刺激乳汁的分泌,并促进乳汁的顺畅排出。

此外,早期皮肤接触还深刻地影响着母亲与新生儿体内的激素水平。对于母亲而言,新生儿的皮肤接触如同一种温柔的呼唤,能够触发催产素的释放。催产素不仅扮演着促进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风险的重要角色,还推动着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进行收缩,进而将乳汁推向乳头,为新生儿的吸吮提供便利。而对于新生儿来说,皮肤接触则可能调节着他们体内与食欲相关的激素水平,如饥饿素等,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寻求母乳的滋养。

早期皮肤接触不仅是新生儿与母亲生理上的一次亲密接触,更是他们情感联结的重要起点。通过肌肤相亲,母亲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新生儿的生命气息,这种亲密无间的体验增强了母亲的母爱本能,使她们更加愿意主动承担起母乳喂养的责任,并在喂养过程中展现出更多的耐心与细腻。对于新生儿而言,依偎在母亲身上,聆听那熟悉的心跳声,就如同回到了温暖的子宫,这种安全感让他们在吸吮母乳时更加放松与惬意,从而有利于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当早期皮肤接触取得成功,如新生儿能够迅速定位乳头并开始有效吸吮时,这会给母亲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这份自信不仅影响着母亲当下的母乳喂养行为,更对她未来的哺乳之路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充满自信的母亲更有可能坚持母乳喂养,即使面对乳头疼痛、乳汁不足等挑战,她们也会更有动力去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轻易放弃。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新生儿出生后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常规检查和处理,之后才能与母亲进行接触。然而,本研究通过对比早期皮肤接触组与常规护理组,发现早期皮肤接触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更高。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改变传统护理流程、重视早期皮肤接触对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重要性,更为产科护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推广早期皮肤接触这一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母乳喂养率,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铺设坚实的基石。

结束语

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显著积极影响,在产后1周、2周以及1个月的观察中,实验组母乳喂养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行新生儿早期皮肤接触,提高母乳喂养率,为新生儿的茁壮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研究能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夏婧男,邵海珍.乳房爬行运动对新生儿早期自主觅乳和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9):3586-3589.

[2]袁玲,周临,袁莉,等.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初产妇泌乳启动时间新生儿体温和体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6):2973-2976.

[3]陈芳荣.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08):143-146+164.

[4]崔慧敏,王鹏,兰小梅,等.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早产儿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2):78-81.

[5]樊雪梅,余苹,姚渝沁,等.新生儿乳房爬行运动对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1,36(17):25-29.

[6]胡蕾.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实践的临床效果研究[D].四川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