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乳腺癌;作用机制
正文
引言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等免疫治疗手段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基因作为调控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部分T细胞活性的关键因子,在肿瘤免疫监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KIR基因编码的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通过激活性或抑制性信号调节NK细胞的活化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KIR基因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分析KIR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基于KIR-HLA相互作用的乳腺癌免疫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确诊的3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为了进行对比分析,还选取了30例健康成年女性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需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可供分析的血液样本。对照组成员需无乳腺癌病史,且家族中无乳腺癌遗传倾向。同时,对照组成员需身体健康,无其他重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排除标准:研究组排除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同时,排除接受过放疗、化疗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排除有乳腺癌家族史、曾患有乳腺疾病或接受过乳腺相关治疗的女性。此外,排除近期内有感染、发热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状态的情况。
1.2方法
研究样本包括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从医院肿瘤科和体检中心招募。乳腺癌患者组由32名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组成,平均年龄为45岁,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对照组则由3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构成,她们均无乳腺癌家族史或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两组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提供血液样本用于后续实验。从每位参与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标准的酚氯仿法进行纯化。提取后的DNA浓度和纯度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确保其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KIR基因进行扩增,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基于已知的KIR基因序列。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后,送至测序公司进行直接测序分析,以确定每个样本的KIR基因型。
1.3观察指标
(1)KIR基因表达频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并比较乳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KIR2DL5A、KIR2DS2、KIR2DS3、KIR2DL1和KIR3DS1等关键KIR基因的表达频率,以评估这些基因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2)基因组合效应:分析不同KIR基因组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特别是KIR2DS2和KIR2DS3的保护效应,以及KIR2DS2缺失时KIR2DL2的潜在危险因素,以深入了解KIR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乳腺癌风险的影响。(3)HLA基因型分布:检测并比较乳腺癌患者组与对照组中HLA-C1和HLA-C2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探讨HLA分子与KIR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乳腺癌的免疫调控过程。(4)基因组合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评估抑制性基因组合(如KIR2DL1+/HLA-C1C2+)与乳腺癌风险的正相关关系,以及负性相关基因组合(如KIR2DL1+/C2+和KIR2DL1+/HLA-C2C2+)对乳腺癌风险的降低作用,为乳腺癌的免疫遗传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KIR基因频率的比较分析
通过PCR技术对研究组(乳腺癌患者,n=32)和对照组(健康成年女性,n=30)的KIR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内均包含框架基因KIR2DL4、KIR3DL2、KIR3DL3以及假基因KIR2DP1和KIR3DP1。在所有检查的个体中,抑制性KIR基因的频率普遍高于激活性KIR基因。研究组与对照组中KIR2DL5A、KIR2DS2和KIR2DS3三种基因的表达频率比值分别为0.33、0.23和0.31,表明乳腺癌患者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关系。而KIR2DL1和KIR3DS1基因的频率虽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和p=0.07)。对照组内两个紧密连锁基因KIR3DS1和KIR2DS1的频率存在差异(分别为16.7%和30.0%),可能与不同单倍体的存在有关。
表1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表达频率比较分析
KIR基因 | 研究组(例数/百分比) | 对照组(例数/百分比) | 比值比(OR) | 95%可信区间 | p值 |
KIR2DL5A | 13/28.99% | 19/63.3% | 0.33 | 0.14~0.65 | 0.0058* |
KIR2DS2 | 18/40.0% | 22/73.35% | 0.23 | 0.05~1.33 | 0.0254* |
KIR2DS3 | 10/22.2% | 17/56.7% | 0.31 | 0.14~0.65 | 0.0024* |
2.2基因组合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基因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具体作用,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基因组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KIR2DS2缺失时,KIR2DL2将成为危险因素(OR=3.33,p=0.019)。相反,KIR2DS2和KIR2DS3的缺失会显著增加乳腺癌的风险(OR=6.23,p=0.00006),表明这两种基因对乳腺癌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表2基因组合分析
基因组合 | 研究组(例数/百分比) | 对照组(例数/百分比) | 比值比(OR) | 95%可信区间 | p值 |
2DS2+/2DL2+ | 18/40.0% | 17/56.7% | 0.41 | 0.24~0.96 | 0.021* |
2DS2+/2DS3+ | 10/22.2% | 16/53.3% | 0.25 | 0.056~0.989 | 0.038* |
2.3HLA-C配体分析
HLA-C配体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组内HLA-C1的基因型(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OR=4.22,95%CI=1.15-12.78,p=0.009)。抑制性基因组合KIR2DL1+/HLA-C1C2+与乳腺癌之间存在正性相关关系(OR=3.66,95%CI=1.68-9.33,p=0.0045)。此外,KIR2DL1+/C2+和KIR2DL1+/HLA-C2C2+组合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3讨论
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基因作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其在免疫监视和肿瘤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KIR基因表达频率进行分析,揭示了KIR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机制。KIR基因编码的受体主要负责识别并结合HLA-I类分子,从而调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某些T细胞的激活状态。KIR分为两类:一类是激活性KIR(如KIR2DS1、KIR3DS1),另一类是抑制性KIR(如KIR2DL1、KIR3DL1)。激活性KIR通过识别特定的HLA配体触发信号通路,促进NK细胞的活化和效应功能;而抑制性KIR则通过与HLA-I类分子结合发出抑制信号,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这种平衡机制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稳态至关重要。在乳腺癌中,KIR基因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监视失效,使得癌细胞得以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控。研究表明,KIR2DS2和KIR2DS3等激活性KIR基因的缺失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提示这些基因可能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KIR2DL5A等抑制性KIR基因的低表达也可能削弱NK细胞的抑制能力,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展。
KIR基因的功能依赖于与其配体HLA-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HLA-C分子分为C1和C2亚型,不同的HLA-C配体类型可以显著影响KIR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其功能效果。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组内HLA-C1的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抑制性基因组合KIR2DL1+/HLA-C1C2+与乳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KIR-HLA相互作用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具体来说,当KIR2DL1结合HLA-C1时,可能会传递更强的抑制信号,从而削弱NK细胞的杀伤能力。此外,KIR2DL1+/HLA-C2C2+组合虽然与乳腺癌风险较低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具备风险,而是说明在这种情况下,KIR-HLA相互作用可能更倾向于保持免疫平衡。因此,了解具体的KIR-HLA配对如何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开发基于KIR-HLA相互作用的新型免疫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比较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KIR基因频率,发现多个KIR基因的表达频率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KIR2DS2、KIR2DS3和KIR2DL5A等基因的表达频率在两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KIR2DS2和KIR2DS3的缺失与乳腺癌风险显著增加相关,而KIR2DL5A的低表达则与乳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这些结果提示,KIR基因的多态性可能直接影响乳腺癌的易感性。进一步的基因组合分析显示,KIR2DS2缺失时,KIR2DL2成为危险因素;而KIR2DS2和KIR2DS3的缺失则显著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这表明,单一基因的作用可能不足以解释乳腺癌的发生,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基因的协同效应。此外,KIR基因的表达水平还受到遗传背景、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也可能是导致个体间差异的重要原因。
结束语
总之,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KIR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HLA-C配体的相互作用,初步揭示了KIR基因在乳腺癌免疫逃逸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关注KIR基因的功能机制、多态性与疾病风险的关系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荆宇博,王仡阳,郭晨明.TIGIT与乳腺癌免疫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21):3719-3724.
[2]米锦涛.LncRNAMIAT在LuminalB型乳腺癌中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23.
[3]宋晓娜.TIGIT、CD15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8):3302-3305.
[4]莫胜崴.新型免疫检查点VISTA在乳腺癌和胰腺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23.
[5]张红生,米锦涛,曹维维,等.乳腺癌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23,21(05):481-485+516.
[6]梅帅,裴文浩,吴倩,等.miRNA-5585-5p靶向调控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1):1504-1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