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治疗恢复
正文
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这一疾病属于较为严重的疾 病之一,当下通常采用开颅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外伤性颅内血 肿进行清除。但开颅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患者容易出 现各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以及其他紧急事件,情况严重的患者, 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为此针对患者的手术室 护理工作,就需要以追求零缺陷作为根本目标,为保证颅脑损 伤开颅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就需要 对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优化。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由于 具有统一性特点,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会对手术效果以及 安全性会造成一定影响[2] 。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应用中,
其主张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性,细致性,将零缺陷作为根本的 工作目标,这对提升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目前 这一护理模式,已经在各种手术中得以广泛应用[3] 。为此本文
将重点研究,对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零缺陷护 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 76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 者收治时间为 2022 年 2 月-2023 年 2 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 组,常规组 38 例,实验组 38 例。常规组最大 64 岁,最小 22 岁,平均(40.11 ±3.02)岁,男女患者比例为 22:16;实验 组最大 63 岁,最小 21 岁,平均(40.19 ±3.11)岁,男女患者 比例为 23:1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针对常规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与 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标准作为准则,针对患者手术前手术中 以及手术后,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主要就包括对患者生命体 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发现异常后及时进行处理,做好手术 中配合,预防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1.2.2 实验组
针对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应用手术室零缺陷护 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内容如下:
( 1)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需要包含护士长,主管护士, 护士等组成、在护理工作开展之前,需重点研究近两年的颅脑 损伤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 因素,存在风险以及护理需求等内容进行分析,完成手术室零 缺陷护理方案制定,要求小组成员需严格按照护理方案进行护 理工作,逐渐提升自身的零缺陷护理意识。并且需要保证护理 人员熟悉手术流程,能做到规范操作,在护理人员上岗前,需 要严格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2)术前护理: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护理人 员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史,各项检查结 果,做到准确了解,完成患者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的准确评估, 采用图片、视频等各种方式,完成手术室环境布局,基础设施 麻醉方式,手术中需要注意相关事项的详细介绍。在手术前需 对患者进行指导,通过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权威性,成功的 治疗案例,深呼吸等各种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以采 用握手、拥抱等各种肢体语言,帮助患者摆脱负面情绪,激发 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在患者手术当天,需做好患者的身体 清洁工作,使患者身着宽松的衣服,完成腕带标识的佩戴,进 行常规的剃发备皮准备工作。在手术前,完成各种手术所需急 救药品的准备,还包括心肺复苏药品、平衡液、脱水机、代血 浆等等,并且对各类手术设备进行检查调试。
(3)术中配合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就需要进行层流手术室 的准备工作,进行层流净化设备的配置,完成手术器械包的准 备,提前 20 分钟,在完成手部清洁后上台,对手术所需器械 的功能进行严格检查,按照医生的操作习惯,进行手术器械摆 放,对手术室温度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在 22~24℃ , 在手术床 上,进行水循环复温垫的铺垫,针对患者的皮肤消毒以及麻醉 工作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室温度调整到 26~27℃ , 针对 患者的非手术操作区域,需进行遮盖,做好患者的体温保护。 在患者麻醉之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对 患者信息、手术部位进行认真核对,完成《手术安全核查表》 的签字确认,在患者的手术摆放中,需要坚持快、准、轻、稳 的工作原则,针对围术期患者,容易出现的躁动不安情况,护 理人员需要全程做好监护工作,对患者的头部以及肢体进行保 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患者出现坠床情况。对患 者的手术进度做到密切监测,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器械的准确传 递,对手术室的灯光角度进行调整,对患者的输液速度,进行 针对性调整,在手术操作中,保证患者的静脉穿刺,导尿管置
入操作,能实现一次性完成。在患者的手术操作环节,一定要 注重对患者肢体神经的保护,护理人员在医生应用电钻以及高 频电刀之前,对电极板粘贴是否正确牢固进行检查,在手术中, 始终坚持三数、四清点的工作制度。在患者开始手术前,关闭 伤口之前以及关闭伤口之后这几个阶段,对手术器械、纱布、 缝针、棉片等物品,做到认真听点,避免出现异物残留情况, 需要对清点时间,清点结果做到准确记录。
(4)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采用温 热的生理盐水,对患者切口周围的血迹,分泌液等进行仔细擦 拭,进行抗生素的常规应用,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在其 恢复之后,采用手术推车将患者运送至麻醉复苏室。在这一阶 段,需要注重患者的保温工作,做好患者的引流管管理,避免 患者出现引流管脱落、折叠等各种不良事件。在患者麻醉苏醒 之后,需要做好患者的病房交接,详细告知患者的手术情况以 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在患者完成手术后的 24 小时以及 72 小时,前往病房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
1.3 观察指标
( 1)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恢复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内容 主要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2)在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 7 天后,采用拉斯哥预后评分 ( GO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患者恢复效果越好。
(3)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感染、脑 积水、切口疝、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痫。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2.0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使用 x ± s 表示,行 t 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将其运用 x2 检验,当 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对比(n,x ± s )
组别 | n | 术中出血量 (mL) | 手术用时 (min) | 住院时间 (d) |
常规组 | 38 | 387.13 ±35.86 | 98.33 ±6.86 | 11.53 ±2.06 |
实验组 | 38 | 256.04 ±28.07 | 76.47 ±5.07 | 8.94 ±1.87 |
t | 17.745 | 15.797 | 5.739 | |
P | 0.000 | 0.000 | 0.000 |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最低
实验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2025 年 第 3 卷 第 6 期
国 际 医 学 研 究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护理研究◇
| |||||
组别 | n | GCS 评分 | GOS 评分 | ||
手术前 | 手术 7 天后 | 手术前 | 手术 7 天后 | ||
常规组 | 38 | 6.18 ±1.26 | 9.33 ±1.16 | 2.53 ±0.26 | 3.41 ±0.31 |
实验组 | 38 | 6.24 ±1.27 | 12.47 ± 1.27 | 2.54 ±0.27 | 4.34 ±0.27 |
t | 0.207 | 11.253 | 0.164 | 13.945 | |
P | 0.837 | 0.000 | 0.870 | 0.000 |
表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 n | 感染 | 脑积水 | 切口疝 | 脑脊液漏 | 外伤性癫痫 | 并发症发生率 |
常规组 | 38 | 3 | 1 | 1 | 2 | 1 | 8(21.05) |
实验组 | 38 | 1 | 0 | 0 | 1 | 0 | 2(5.26) |
X2 | 4.146 | ||||||
P | 0.042 |
3 讨论
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作为当下临床上,手术室护理的常 用模式之一,在实际应用中,主张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细致化, 无缝化,对预防护理缺陷事件发生具有的重要价值,从而能保 证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4]。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住院时间 等指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 对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情况, 会对患者预后造成极大影响。应用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通 过完成护理小组构建,为患者设计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以保 证各项护理操作能做到有章可循[5] 。在护理前加强人员培训,
保证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手术操作能力能得到提升[6] 。针对 患者的护理工作,通过在患者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 知识,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做好手术物品的准备工作,在 患者手术中,做好患者体征监测,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患者手术, 可以保证手术过程能高效快速完成,通过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 性,从而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控制患者手术出血情况,这 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重要帮助[7]。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手术室零缺陷护 理模式,对加快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价 值,从而能够进一步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改善,实际护理中, 通过积极完成零缺陷护理小组构建,对护理质量提升具有显著 作用,通过保证每一位患者的护理工作能更加专业化、精细化, 这对提升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从而能降低患者的 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8]。
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其存在着较大的手术风险,并且 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感, 同时还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并 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 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应用中,通过构建护理小组,并且从手 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不同方面,针对护理工作可能存在的缺 陷,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针对患者手术前,
保证患者能做好身心准备,在手术中,重点关注患者的损伤护 理,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9] 。手术后,做好患者的术后访 视,详细告知患者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这对控制患者的并发 症具有重要价值,从而能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加速患者恢复[10]。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零缺陷 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恢复速 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昭君,邵金金,王喆.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配 合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护理风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 志,2023,2904):158-161.
[2]吴晶静,武明明.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颅脑损伤手术中对 死亡率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20):2395-2397.
[3]李佳,李玉骞,姜雪.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 开 颅 手 术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J]. 临 床 医 学 研 究 与 实 践,2022,7(30):146-148.
[4]张帆.手术室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及院内感染 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3):139-141.
[5]范银红,周粲.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开放 性颅 脑损伤患者中 的应用效果[J]. 中西 医结合护理( 中英 文),2022,8(2):9-12.
[6]李小娟,彭妍舒.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颅脑损伤开 颅手术患者中的运用分析[J].贵州医药,2022,46(1):147-148.
[7]柴阳.手术室强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防医院感 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4):111-113.
[8]张静园.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 的控制作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6):576+575.
[9]秦丽.颅脑损伤手术中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 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4):178+194.
[10]柏彩娟.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颅脑损伤手术中对死亡率 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12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