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价值
摘要
关键词
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正文
脑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残疾率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临床医生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方式。然而,尽管介入栓塞术具有诸多优势,但术后护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康复效果。在此背景下,在临床护理中引入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文献报道指出,ERAS护理不仅缓解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还减少其负面情绪,进而加速了患者正常生活功能的恢复[2]。为进一步评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效果,明确其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应用资料予以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年5月--2024年12月,100例在我院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纳入标准:思维正常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指征者;耐受抗血小板治疗者;具备电话以及微信随访者,沟通能力良好者。排除标准:肝脏与肾脏功能损害者;智力障碍者;失聪者、失明者;造血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免疫功能异常者;合并脑出血、脑外伤、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者;不耐受全麻手术者。对照组年龄31~59年(42.24±10.33)年,男28例、女22例;试验组年龄32~60年(42.45±10.46)年,男27例、女2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本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应用围术期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内容如下:
(1)术前护理:为了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性,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检查结果以及既往病史,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例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认知水平采用一对一讲解、视频等方式为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并且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优势、配合要点等;叮嘱患者在术前的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并且在术前1d晚12点后禁饮、禁食,叮嘱患者在术前2h口服适量的葡萄糖水。同时,鼓励患者掌握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自我调适技巧,以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叮嘱患者避免出现增加颅内压的行为,如咳嗽、用力排便等,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此外,护理人员在保护好患者隐私后,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和床上排便等训练。
(2)术后护理:在患者意识未清醒时,要将其头偏向一侧并保持去枕平卧位,并且待患者血压平稳后抬高其床头15°~30°,并且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指导;患者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敷料、穿刺皮肤位置等,并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同时,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认知、对于预后的担忧,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已经成功,并为其讲解预后理想的案例;护理人员叮嘱家属在术后6h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告知家属该措施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术后 24h活动肢体关节,并且在术后2d逐渐增加活动量,30min/次,4次/d。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被活动关节的功能、运动功能锻炼,并且指导患者完成语言功能、转移、立位、步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
所有患者均在护理3个月后评价相关参数。
1.3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情况:SAS(焦虑自评量表)以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各包括20个子条目,SAS评分:<50分无,50~59分轻度,60~69分中度,≥70分重度;SDS评分:<53分无,53~62分轻度,63~72分中度,≥73分重度,分值与患者负性情绪成正比。
(2)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8.0,“”、(
)表示计量、计数,实施t、c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不同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试验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1。
表1不同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
组别 | n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3月后 | 护理前 | 护理3月后 | ||
试验组 | 50 | 52.67±3.12 | 23.78±2.32* | 52.52±3.23 | 23.67±3.43* |
对照组 | 50 | 52.35±3.23 | 35.51±2.34* | 52.71±3.23 | 35.34±3.12* |
t | / | 0.504 | 25.171 | 0.294 | 17.797 |
P | / | 0.616 | 0.000 | 0.769 | 0.000 |
注: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使用*表示(P<0.05)。
2.2不同方法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不同方法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n,%)
组别 | n | 皮下血肿 | 脑血管痉挛 | 出血 | 动脉瘤再次破裂 | 并发症发生率 |
试验组 | 50 | 1(2.00) | 1(2.00) | 1(2.00) | 1(2.00) | 4(8.00) |
对照组 | 50 | 3(6.00) | 3(6.00) | 2(4.00) | 4(8.00) | 12(24.00) |
c2 | 4.762 | |||||
P | 0.029 |
3讨论
脑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一旦破裂,其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3]。目前,临床医生治疗脑动脉瘤患者以介入栓塞术为主,该术式不仅能减少术式对患者机体损伤,还会改善其预后效果。但是,临床研究表明,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术后面临复发性颅内出血、穿刺部位血肿、脑梗死和脑血管痉挛等多种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优化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进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更为全面和系统化,涵盖了患者从术前到术后的多个环节,进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对试验组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从结果方面分析,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试验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较常规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更好,具有诸多优势。
分析研究结果,由于患者在面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时,会因对手术的未知和潜在风险而感到焦虑和恐惧,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通过系统的术前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过程和预期效果,进而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深呼吸和转移注意力等自我调适技巧,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而增强其心理韧性。由于患者在术后会面临着出血、感染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进而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精细化的术后管理,能有效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进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术后24h进行肢体活动,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降低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帮助其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围术期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还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加速患者身体恢复,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水珍,李少,江晓燕.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3):106-108194.
[2]李珺,常一心.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脑动脉瘤血管栓塞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9):151-153.
[3]吕凤英,吴细凤,王素卿.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7):143-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