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肽检测在基层医院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叶素梅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心卫生院 324000

摘要

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作为心室肌细胞分泌的神经激素,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革新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BNP检测正逐步从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基层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网底,承担着心血管疾病首诊任务,如何合理应用脑钠肽检测提升诊疗水平成为关键课题。本文对脑钠肽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基层医疗机构优化脑钠肽检测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正文


一、BNP检测技术发展

脑钠肽(BNP)及其检测技术已发展为适合基层医疗的即时检测方法。传统检测依赖复杂设备,而基层现多采用便携式检测工具,操作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样本处理,可快速指导临床决策。在急诊中医护人员结合基础体征观察和胸片评估,通过检测结果分步应对:异常升高时启动心衰应急预案,动态监测调整药物剂量,持续异常且伴随典型症状者及时转诊。该技术简化了诊断流程,帮助基层医院高效筛查和管理心衰患者,减少对高端设备的依赖,切实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诊疗能力[1-2]

、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现状
(一)心力衰竭全程管理

脑钠肽检测涉及到心力衰竭早期筛查、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全流程。脑内神经肽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可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低风险群体亚临床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而便携监测仪器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效能。在患者药物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血清脑钠肽浓度变化以指导用药方案调整。当检测值持续升高时,应在基础用药(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尿剂(呋塞米)及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同时建议将患者转诊至三级医院心血管专科进行多学科诊疗。以指导用药去降低患者的预后,若浓度继续增高需要使用利尿药、舒血管药等并推荐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在预后上脑钠肽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及死亡率正相关,联合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E/E’比值等)可构建生物标志物+影像双重评估体系,优化随访频率和危险分层[3-4]

(二)急性呼吸困难的病因鉴别

脑钠肽检测为基层医院接诊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时提供了重要的病因鉴别依据。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因心脏功能失代偿导致心室压力异常其脑钠肽水平通常明显升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源性病因患者值多处于正常或轻度升高范围。基层医护人员可通过"三步鉴别法"提升诊断效率:首先结合病史采集(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既往心脏病史)及体格检查(颈静脉怒张、下肢凹陷性水肿)形成初步判断;其次利用便携式超声设备观察心脏形态(如左室扩大)及肺部超声特征(B线增多提示肺水肿),同步进行脑钠肽快速检测;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动态制定处理方案——对高度可疑心源性患者立即启动利尿、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对于诊断存疑的病例可通过"症状+体征+检测"组合构建鉴别框架:如患者存在长期吸烟史、桶状胸体征,且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时,即使脑钠肽轻度升高也应优先考虑呼吸系统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对初始治疗的反应(如呋塞米使用后尿量及呼吸困难改善程度)可进一步验证诊断。对于复杂病例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及时启动医联体转诊机制,避免延误救治时机[5-6]

(三)多系统心血管疾病评估

ACS患者血浆中,血浆蛋白浓度的改变可以直接反应心肌缺血面积和微循环紊乱的严重情况,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需要加强抗缺血干预的高风险群体,并为开展风险分层研究奠定基础。对于肺动脉高压及肺栓塞患者,脑钠肽异常升高与右心室压力负荷过载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可评估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结合D-二聚体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指导抗凝或溶栓治疗决策[7-8]。在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损害患者中,脑钠肽水平受容量超负荷与肾功能双重影响,需要联合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以防止被误诊为心力衰竭。在这类病人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利尿剂调节、容量控制和最优透析策略相结合,达到心、肾的联合治疗。将超声心动图与人工智能辅助成像相融合,建"生物标志物+功能评估"一体化模型,有望大幅提高心血管系统复杂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整体治疗水平。

四、基层应用新进展

(一)多标志物联合检测

多标记物联用技术将其与血清中的BNP/NT-proBNP等指标相组合,比如对疑似心衰患者同步检测BNP与电解质(血钾),兼顾心功能评估及利尿治疗风险预警;胸痛患者联合BNP与常规肌钙蛋白检测,辅助鉴别急性心衰与心肌梗死,同时建立心力衰竭危险分层模型。同时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能够对急性和慢性疾病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减少了早期诊断的窗口,帮助临床早期发现有风险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9]

(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

乡镇卫生院可通过搭载轻量级AI的智能终端(如手机APP或便携式检测仪),构建实用型智能支持体系,整合患者主诉症状、BNP检测值及心电图等基础数据,自动匹配本地常见病数据库生成鉴别诊断建议。例如接诊呼吸困难患者时人工智能可同步分析肺部听诊特征与血氧饱和度,推荐"心源性/肺源性"评估路径并提示需补充的胸片、D-二聚体检测等基础检查。系统深度嵌入诊疗全流程并智能识别用药配伍禁忌并实时提醒;对复杂病例自动关联医联体专家诊疗经验库;随访阶段根据症状变化动态调整复诊方案。通过"AI预判-医生确认-反馈优化"的闭环模式可以既保留人工决策核心地位又借助智能工具强化急重症处置规范性,在胸痛、急性心衰等场景中有效提升基层诊疗质量与效率。

、结语
脑钠肽检测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正深刻改变心血管疾病诊疗格局。随着检测技术的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脑钠肽不仅成为心衰管理的"生物导航仪",更可能发展为基层医疗质量控制的客观指标。未来需着力构建适合基层特点的脑钠肽应用体系,通过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最终实现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前移。

参考文献

[1] 郭琳.脑钠肽,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24, 31(06):869-873.DOI:10.3760/cma.j.cn341190-20231124-00485.

[2] 盖建新,董媛.基层医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8):0015-0017.

[3] 杨川游,吴春柳,蒋崇赋,.硝普钠联合多巴酚丁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6):2.DOI:CNKI:SUN:WMIA.0.2019-76-109.

[4] 宋宇鸿.血浆脑钠肽内皮素测定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4):2.DOI:CNKI:SUN:YXLT.0.2019-04-015.

[5] 刘瑞芳,韩远丽,刘红.脑钠肽在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7):1.DOI:CNKI:SUN:YXLT.0.2007-13-015.

[6] 刁学军.血清脑钠肽检测在糖尿病心肌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天地 2021184, 140, 2021.

[7] 吴贤涛,陈凤慈,黄利.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脑钠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6):3.DOI:CNKI:SUN:YXYY.0.2020-06-147.

[8] 陈旭蓉,成菡.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 2020.DOI:CNKI:SUN:JLYX.0.2020-02-066.

[9] 耿玉芬.脑钠肽(BNP)检测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研究[J].  2019.

[10] 冯泽昀,金春林,王海银,.N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主流方法学定价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7):3.DOI:CNKI:SUN:YYGL.0.2015-07-0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