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联合点穴技术治疗气虚血瘀证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代红丹 霍丽 王大芳通讯作者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重庆 401420

摘要

目的:探究应用中药足浴和点穴技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证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0级糖尿病足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温水足浴,治疗1组采用中药足浴,治疗2组采用中药足浴联合点穴技术。三组患者均维持原有的血糖控制方案不变。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和足部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具有可比性。结论:中药足浴联合点穴技术治疗气虚血瘀证0级糖尿病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


关键词

气虚血瘀证;0级糖尿病足;中药足浴;点穴技术;临床效果

正文


课题编号:2024054

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其中糖尿病足属于比较常见并发症,其以麻木、灼痛、休息痛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截肢1,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目前针对该疾病,西医多以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等疗法为主,虽然可缓解临床病症,但整体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具有重要意义。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多与长期消渴导致的气阴两伤、血脉瘀滞、经脉失养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中医药疗法价值的重视与挖掘,中药足浴联合点穴技术在气虚血瘀证0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潜力。

 

一、研究对象

本试验为随机、单盲前瞻性临床研究,拟于20243月至20253月在綦江区中医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证0糖尿病足患者,共96例。样本量依据失访率约20%估算,每组32例,检验水平α0.05p0.05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DPN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认定为气虚血瘀证。

纳入标准:DM诊断后出现DPN;年龄4070岁;知情同意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病变;严重动静脉或全身器官疾病;

剔除及脱落标准:不符合纳入或满足排除标准、数据记录缺失、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

二、研究方法

1.试验分组:

采用1:1:1随机分为温水足浴组(对照组)、中药足浴组(治疗1组)及中药足浴+点穴治疗组(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三组均维持原有血糖控制方案不变。

2.试验方案:

对照组:使用温水足浴,水温保持在3840℃,每次1530分钟,每日一次。

治疗1组:中药足浴:选用黄芪、当归、鸡血藤、红花、透骨草(各20g),没药、赤芍、忍冬藤(各15g),桂枝、花椒、吴茱萸(各10g),煎煮后将药液(20003000ml)倒入足浴盆,水温3840℃,每次浸泡1530分钟,每日一次。

治疗2组:先进行治疗1组的中药足浴,结束后于足浴结束后进行点穴:选取涌泉、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解溪、委中、三阴交等穴位,采用指揉等手法,每个穴位操作1520分钟,每周5次。

3.评价指标: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性及表面电荷等,评估血液循环状态;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总分19分,用于评估神经症状、反射和感觉功能(TCSS≥6DPN诊断截断点);

中医症候量化积分:主症分级(0246分)及次症分级(0123分);

治疗依从性:完成疗程患者数与总受试者数的比例

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t检验(`x±s),用检验[n(100%)]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三、结果

观察指标

对照组 (n=32)

治疗1(n=32)

治疗2(n=32)

P

TCSS评分(分)

10.2 ± 1.5

8.7 ± 1.2

7.9 ± 1.0

<0.05

中医证候积分(分)

7.8 ± 1.2

6.1 ± 1.0

5.3 ± 0.8

<0.05

全血黏度 (mPa·s)

4.80 ± 0.35

4.45 ± 0.30

4.20 ± 0.28

<0.05

血浆黏度 (mPa·s)

1.50 ± 0.10

1.40 ± 0.08

1.35 ± 0.07

<0.05

红细胞聚集指数

1.20 ± 0.15

1.10 ± 0.12

1.05 ± 0.10

<0.05

红细胞变形性 (%)

65.0 ± 5.0

68.0 ± 4.5

70.0 ± 4.0

<0.05

红细胞表面电荷 (mV)

-10.5 ± 1.0

-11.0 ± 0.9

-11.5 ± 1.0

<0.05

治疗依从性 (%)

90.6% (29/32)

93.8% (30/32)

96.9% (31/32)

>0.05

四、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约有9%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足,传统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但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且副作用较大

糖尿病足属中医学消渴病痹脱疽范畴中,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气虚血瘀证0糖尿病足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气血运行失调所致。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足部作为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与交汇之处,被视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与全身脏腑气血紧密相连。

中药足浴和点穴技术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其中中药足浴通过温热刺激和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药物的作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和神经功能,而点穴技术是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改善气虚血瘀证0糖尿病足的症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气虚血瘀证0糖尿病足的康复。

此次研究表明,在治疗气虚血瘀证0糖尿病足时采用中药足浴联合点穴技术能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改善局部病理状态,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超娴,汤敏如,曾玉银.中药熏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妇幼护理,2022,2(24):5641-5643,5640-5640.

[2] 陈环环,唐莉莉,刘倩倩,.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在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4,10(02):287-290.D

[3] 马苗苗.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效果与患者满意度[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7):150-1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