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边炯

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柯桥分院 浙江 绍兴 312030

摘要

目的:评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炎性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筛选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炎性病变患者60例,并对相关病历档案进行整理归档。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照组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疗程均为7天。在治疗期间,系统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头痛)。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恶心2例、呕吐1例、头痛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对照组恶心5例、呕吐4例、头痛3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0%。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治疗炎性病变患者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炎性病变;抗菌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正文


炎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复杂多样。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依据感染类型、病原微生物谱及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广谱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其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的复合制剂[2],在增强抗菌活性的同时,有效克服了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药性问题。其广谱抗菌作用涵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对耐药性较强的病原体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筛选20231月至2024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炎性病变患者60例,并对相关病历档案进行整理归档。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符合细菌感染性炎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排除标准:合并真菌、病毒或非细菌感染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史者

2. 方法

2.1治疗方案

实验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比例复方制剂),按2.0 g,每12小时一次,静脉滴注(输注时间30~60分钟),连续治疗7天。

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按2.0 g,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天。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对症治疗,包括补液、解热、止咳化痰、止痛等支持治疗,如有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相应疾病管理保持稳定。

2.2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症状、体温、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

显效:症状完全缓解,实验室炎症指标恢复正常;

有效:症状明显缓解,实验室炎症指标下降>50%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炎症指标无明显下降。

计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炎症指标监测:在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液中的WBCNEU%CRPPCT,观察抗炎效果。

细菌学检测:对部分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原学清除率。

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x̄ ±s)来表示,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使用卡方检验(χ2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在所有的统计测试中,将P< 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类型及实验室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基线特征

变量

实验组 (n=30)

对照组 (n=30)

t/χ²

P

年龄 ()

58.3 ± 12.5

57.1 ± 13.2

0.36

0.72

性别 (/)

18/12

16/14

0.27

0.60

感染类型 (呼吸道/泌尿道/胆道/皮肤软组织)

14/8/5/3

15/7/6/2

0.24

0.81

WBC (×10⁹/L)

10.5 ± 3.2

10.9 ± 3.5

0.46

0.65

NEU% (%)

75.4 ± 8.9

76.1 ± 9.4

0.30

0.77

CRP (mg/L)

46.2 ± 12.1

47.5 ± 13.3

0.40

0.69

PCT (ng/mL)

0.83 ± 0.35

0.85 ± 0.31

0.23

0.82

 

2.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表

变量

实验组 (n=30)

对照组 (n=30)

χ²

P

显效 ()

18

12



有效 ()

10

11

无效 ()

2

7

总有效率 (%)

93.3

76.7

5.45

< 0.05

恶心 ()

2

5



呕吐 ()

1

4

头痛 ()

2

3

总并发症发生率 (%)

16.7

40.0

4.02

< 0.05

3.炎症指标改善情况表

指标

实验组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后

t

P

WBC (×10⁹/L)

6.2 ± 2.1

7.5 ± 2.8

2.03

< 0.05

NEU% (%)

62.3 ± 7.5

68.4 ± 8.1

3.03

< 0.05

CRP (mg/L)

15.4 ± 5.3

22.1 ± 6.7

4.30

< 0.05

PCT (ng/mL)

0.32 ± 0.12

0.48 ± 0.18

4.05

< 0.05

三、讨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作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增强抗菌活性,克服耐药性。其治疗炎性病变的有效率高于头孢他啶,并发症更少,具备抗菌优势[3]。该药广谱作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适用于耐β-内酰胺酶感染。相比传统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感染更有效,减少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但临床应用仍需结合病原菌敏感性和个体化治疗,以优化疗效并降低耐药风险。

参考文献

[1] 田露露.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疗效分析[C]//第七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四).2024.

[2] 咸会菊.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

[3] 王折振.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