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肠轴理论观察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张莉

内科,瑞金市中医药,江西 瑞金 342500

摘要

目的 基于脑肠轴理论研究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5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丹栀逍遥散和痛泻要方联合治疗。主要观察了两组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指标、疾病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达到了96.00%,且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未发生疾病复发。结论 基于脑肠轴理论,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能够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肠轴理论; 丹栀逍遥散; 痛泻要方; 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治疗效果

正文


引言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其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伴随着排便习惯的改变和排便与腹痛关系的改变。世界上大约有2%-22%的人患有肠易激综合征, 而在这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然而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缺乏特效药物,因此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脑肠轴理论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脑肠轴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学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出发,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独特的治疗见解,丹栀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常用的经典方药,而痛泻要方则是常用于肠胃疾病的中成药。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5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过随机对照法,探讨了中药丹栀逍遥散和痛泻要方联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期望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某一时间段收治的50例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名患者。

实验组共25例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年龄范围在24  60岁,平均年龄(45.30±5.02)岁。对于该组患者,采取了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变化,定时进行相关指标测试,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照组共25例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年龄范围在26  60岁,平均年龄(45.18±4.89)岁。该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也同样进行了例行的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和分析。

在性别、年龄以及基线疾病严重性等基本信息上,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排除基线条件对治疗结果的干扰,确保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每个患者治疗情况分别由执业医师记录,并进行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后,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并整理,并进行了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指标、疾病复发率以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评估及分析。

1.2 方法

在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规律的中药治疗和健康咨询。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额外使用了中药丹栀逍遥散和痛泻要方配方。具体而言,对所有患者进行了完善的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医治疗,包括适当的饮食调整、中药配方的使用和生活方式的建议。

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了丹栀逍遥散和痛泻要方的治疗。详细来说,依据中医理论,采纳了以脑肠轴理论为基础的中药疗法,旨在平衡患者的肝脾功能,调整他们的脑肠相互作用。这种配方的使用,是在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背景、临床表现和身体状况后进行个体化制定的,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其治疗效果。而在实施中,注重各阶段的观察记录,以跟踪和评估疗效。

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过程中,要求医疗团队每天进行两次病情评估,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反应和改进情况。还安排了定期的血液标志物检查,以量化评估患者的生理反应和药物疗效。所有数据和结果都将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指标、疾病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显效为腹泻、腹痛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症状明显改善,但尚有轻微症状;无效则为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反复发作。以临床症状、并发症的改善、消失,复发情况等判定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评分则参考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主要评分项框有腹痛即泻、少腹拘急、便下黏液、胸胁胀闷等表现,且每项评分在14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病人的脑肠轴相对失衡的度越重。

血液指标主要考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变化。CGRPET是肠道蠕动的主要调节因子,有助于评判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疾病复发率则根据治疗后患者复发情况统计,复发定义为治疗完全后1年内,腹痛和腹泻症状反复出现,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AS评分表和SDS评分表,分别评估躯体意念、健康状态、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四个方面,在0  100分范围内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 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 t 检验和 χ² 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采用了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次的实验对象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共计50名患者,他们均为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例采自我科门诊及住院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进行辅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记录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指标、疾病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等多项指标。所有的这些建立在对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病情严重度等的校正后进行的。

P值来标识数据分析结果的显著性水平,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定量数据(比如:血液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使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征其分布情况,并通过t检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对于定性数据(比如:临床疗效,疾病复发率等),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并通过卡方(X2)检验来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

在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挖掘潜在的与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相关的影响因素。将对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处理和分析,从而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以期可以为临床共识提供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对比

(1) 在临床疗效比较中,实验组采用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显效及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提高,且无效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腹痛即泻、少腹拘急、便下黏液、胸胁胀闷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使用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能更好地改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

2.3 两组患者血液指标对比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体现了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方能够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指标。

2.4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无一例患者出现疾病复发,表明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对于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无论是在躯体意念、健康状态、社会功能,还是精神健康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相较之下,对照组在这些方面的评分较低。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临床疗效

对照组

25

11(44.00)

8(32.00)

6(24.00)

19(76.00)

实验组

25

14(56.00)

10(40.00)

1(4.00)

24(96.00)

X2





4.1573

P





0.05

 

2  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分)

组别

例数

腹痛即泻

少腹拘急

便下黏液

胸胁胀闷

对照组

25

2.30±0.59

1.23±0.31

2.43±0.52

0.59±0.14

实验组

25

1.18±0.14

0.92±0.07

1.29±0.57

0.29±0.06

t


9.4273

4.8773

7.3873

9.8473

P


0.05

0.05

0.05

0.05

 

3  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指标(x±s

组别

例数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mol/L)

内皮素(p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5

74.38±9.29

55.93±7.21

64.28±7.53

48.95±6.79

实验组

25

74.40±9.27

47.52±7.21

64.31±7.51

41.27±6.34

t


0.0073

4.1273

0.0173

4.1373

P


0.05

0.05

0.05

0.05

 

4  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

组别

例数

复发

未复发

复发率

对照组

25

4(16.00)

21(84.00)

4(16.00)

实验组

25

0(0.00)

25(100.00)

0(0.00)

X2




4.3473

P




0.05

 

5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

组别

例数

躯体意念

健康状态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对照组

25

62.84±6.40

71.33±4.89

73.29±5.68

70.24±4.33

实验组

25

74.42±6.29

80.69±5.45

84.52±4.97

82.39±6.52

t


6.4673

6.3973

7.4373

7.7673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探讨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时,令人振奋的是该方案在实验组患者中展现其显著性的效果。对比结果清晰的指出,相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显效率增加了12%,而有效率上升了8%,这都能从侧面反映出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的疗效明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实验组的无效率仅有4%,而对照组则高达24%,相差之大能够充分展示出实验方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统计学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这大大强化了实验组获得更好治疗效果的信度。

从整体临床疗效来看,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达96%,远高于对照组的76%,这个结果几乎毫无疑问地表明了实验组的绝对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P值小于0.05,这强烈的为的观点提供了科学依据,肯定了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治疗效果。

通过综合分析整体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既能看出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显著疗效,又能感受到其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巨大潜力,这样的成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脑肠轴理论,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脑肠轴理论揭示了神经系统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中中药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的应用,预示着在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方面有潜在的疗效。在临床疗效上,表2对比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病情相关的症状如腹痛即泻、少腹拘急、便下黏液、胸胁胀闷在实验组中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了实验组症状的显著缓解。

这表明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的应用,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降低患者的症状程度。出现症状的频率、严重程度和时间对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这一连串的改变可能使得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和心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确立这种新型的治疗策略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并解析其潜在作用机制便至关重要。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座行研究,以深入解析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如何调节脑肠轴,改善肠道菌群乃至全身状况,这将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典型的脑肠轴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疾病进程受内环境、精神压力等许多因素影响,而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郁脾虚为其重要的病理机制,对其进行理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庭效果。在中,观察了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已有研究显示,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可以调节脑肠轴,改善肠道环境,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从而改善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患者血液指标方面,发现实验组患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治疗后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可以看出,使用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能够显著降低脑肠轴的过度反应,改善肠道环境,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也与临床观察到的疗效一致。

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还需要注意对疾病的理解、疗效的评价、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以便更全面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结果提示,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在对肝郁脾虚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作用于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其以调和脾胃,舒畅肝气为主。为证明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方面的效果,进行了详尽且严谨的临床对照实验。

在我院收治的50位患者中,一半采用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进行治疗,剩余的患者则作为对照组。通过对若干临床效果、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指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具有显著疗效。

在疾病复发率的对比中(表4),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组的复发率为0%,而对照组则为16%。这进一步证明了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的疗效持久,病况稳定性较好,符合长期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要求。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提高(表5),更进一步阐明了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不仅可以控制病情,更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基于以上结果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丹栀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实践中,在持续探索和验证其其他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项。

在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上,选择丹栀逍遥散和祛痛泻要方,正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个体差异与全面性。中医认为肝的性质善疏疏通,主疏泄,其中肝郁会影响到脾,从而出现脾虚的现象。治疗上需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达到从根本上调整机体状态,改善病症。

根据本次实验研究,通过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显示,丹栀逍遥散和祛痛泻要方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躯体意念、健康状态、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丹栀逍遥散以逍遥散为基础,加入栀子和丹皮,能够疏肝理气,清热解毒。而祛痛泻要方则可调和肝脾,温中利湿,协同丹栀逍遥散共同作用,以求达到从根本上调整机体状态。

就实验组来看,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往往意味着病人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功能恢复,身心更为健康。这可能与治疗的全面性有关,不仅让病症得到改善,还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了积极的支持。这一点也体现了中医理论以人为本的治疗原则。

应用丹栀逍遥散和祛痛泻要方于肝郁脾虚型IBS的治疗是有效的,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组的生活质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思思郭绍举.痛泻要方合五苓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07):1346-1350.

[2]林江燕.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2021,52(11):58-59.

[3]何小玲,张旭,王裕红.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4):18-19.

[4]周小燕梁楚.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1):56-58.

[5]张艺然刘朝霞.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回顾性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08):0019-0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