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代波

江津佳贞医院 重庆江津402271

摘要

目的:探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临床疾病诊断期间执行CT诊断技术必要性。方法:89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入选年限2023年2月~2024年8月,经支气管碘油造影结果确诊67例为阳性(即支气管扩张症),其余22例为阴性,并将以上结果定位本研究金标准。同时对89例疑似病例分别执行常规X线、CT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式开展后结果数据差异。结果: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对比,CT诊断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漏诊率与误诊率对比,CT诊断均显著低于X线诊断,(p<0.05)。总准确率对比,CT诊断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临床疾病诊断期间执行CT诊断技术对病情的准确判定至关重要,能够减少误诊或者是漏诊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能够在早期获取有效诊治方案。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CT诊断;X线诊断;准确率

正文


随着患者出现支气管哮喘症状后,气道将会呈现扩张状态,同时表现出不可逆性扩张。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对比,支气管扩张症易迁延不愈,且症状十分明显[1]。各黄浓痰以及反复咳嗽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征,还有一些患者会呈现出反复咯血症状。据调查显示,遗传性α1-抗疫蛋白酶缺失、遗传性纤毛运动障碍、支气管瘢痕继发、呼吸道感染、遗传性囊性纤维化以及支气管阻塞等均属于支气管扩张症诱发原因[2]。同时,随着呼吸道疾病迁延不愈、毒物刺激以及免疫力降低会使得气道屏障受损,从而诱发反复感染以及病原微生物诱发感染情况[3]。因此,为保障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身心健康,加速病情的康复,早期有效整治方案显得十分必要。既往临床以支气管碘油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该诊断方式存在较高精准性,但因具备一定后遗症,因此一些患者无法耐受,甚至出现抵触行为,对后续诊断结果的判定造成影响[4]X线片以及CT影像同样作为支气管哮喘症常用的诊断方式,所表现出的诊断价值也有所不同。X线使用频率颇高,能够使病变区域准确显示,但支气管存在一定特殊性,会出现重叠影响,使得医师误判,影响后续治疗工作的进行[5]。现如今,CT影像技术的持续优化和成熟得到各大临床广泛运用,并且该诊断技术在各类疾病诊断过程中凸显出提高可行性以及正确性[6]。鉴于此,本研究为了早期确定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特选金标准”“X线诊断”“CT诊断等不同检验方式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最终证实CT诊断不仅能够凸显出与金标准相近结果,同时还能提高诊断结果准确度,必将发生误诊或者是漏诊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保障患者病情得到早期控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9例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入选年限20232~20248月,经支气管碘油造影结果确诊67例为阳性(即支气管扩张症),其余22例为阴性,并将以上结果定位本研究金标准。同时对89例疑似病例分别执行常规X线、CT诊断。男/=54/35年龄/均数值30~79/52.38±3.99)岁。

纳入标准:(1)明确本研究开展目的,并在《知情书》签名;(2)对本研究诊断方式均耐受;(3)精神状态良好;(4)均属于疑似症患者,出现间断咯血、大量咳痰或者是慢性咳嗽症状。

排除标准:(1)特殊时期女性;(2)存在意识障碍或者是精神状态较差;(4)伴有其他非支气管扩张症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

X线诊断:以X线扫描支气管扩张状况,一些伴有病变情况的患者需对扫描厚度增强,及时确定病灶位置。参数调整如下,电压以及电流分别控制在90kV320mA

CT诊断:开展CT扫描以前一对一引导患者练习用力吸气,随后保持屏气。开展检查时操作者由肺底作为出发点进行扫描,以肺尖作为终点,共扫描8s。各项参数调整如下,层距、电压、电流以及层厚分别控制在1.5mm110kV283mA以及1.5mm。获取相关数据后重建,随后在工作站发送图像,分析并统计相关数据,行矢状面以及冠状面处理和重建。

1.3观察指标

1.3.1 X线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对比。

1.3.2 CT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对比。

1.3.3 X线与CT诊断结果对比。

1.3.4 对比X线检查以及螺旋CT诊断漏诊及误诊情况。

1.3.5 对比X线检查以及螺旋CT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方式

应用SPSS.21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X线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对比

89例疑似病例开展X线检查符合率57.30%51/89),敏感度59.70%40/67),特异度50.00%11/22),阳性预测值78.43%40/51见表1

1 X线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对比


金标准

合计

阳性

阴性

X线检查

阳性

40

11

51

阴性

27

11

38

合计

67

22

89

2.2 CT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对比

89例疑似病例开展CT诊断符合率94.38%84/89敏感度95.52%64/67),特异度90.91%20/22),阳性预测值96.97%64/66见表2

2 CT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对比


金标准

合计

阳性

阴性

CT诊断

阳性

64

2

66

阴性

3

20

23

合计

67

22

89

2.3 X线与CT诊断结果对比

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对比,CT诊断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见表3

3 X线与CT诊断结果对比(%

项目

符合率

敏感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X线诊断

57.30%51/89

59.70%40/67

50.00%11/22

78.43%40/51

CT诊断

94.38%84/89

95.52%64/67

90.91%20/22

96.97%64/66

c2

33.392

24.739

8.844

10.011

P

0.001

0.001

0.003

0.002

2.4 对比X线检查以及螺旋CT诊断漏诊及误诊情况

漏诊率与误诊率对比,CT诊断均显著低于X线诊断,(p0.05),见表3

3 对比X线检查以及螺旋CT诊断漏诊及误诊情况%

项目

例数

漏诊率

误诊率

X线诊断

89

2730.34%

1112.36%

CT诊断

89

33.37%

22.25%

c2


23.092

6.722

P


0.001

0.010

2.5 对比X线检查以及螺旋CT诊断准确率

总准确率对比,CT诊断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见表5

5 对比X线检查以及螺旋CT诊断准确率%

项目

例数

混合型

静脉曲张型

柱状性

囊状型

总检出率

X线诊断

89

88.99%

910.11%

2426.97%

1011.24%

5157.30%

CT诊断

89

88.99%

1617.98%

4044.94%

22.25%

6674.16%

c2


0.000

2.280

6.246

5.719

5.612

P


1.000

0.131

0.012

0.017

0.018

3讨论

在影像病症当中支气管扩张症具有多发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危害,一旦发病会表现出反复咯血或者是慢性咳嗽症状[7]。据调查发现,在中老年群体中支气管扩张症属于常见病症,具有多元化发病机制,包括慢性感染或者是先天发育不良使得气管堵塞。因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特点,因此会持续降低身体功能,产生变形改变或者是扩张变化[8]。近些年因该疾病存在隐蔽表现特征,因此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为了提高最终疗效,临床医师需要在开展治疗工作前明确掌握病情具体特征,随后提供有效治疗,以此保障最终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让患者能够在最佳时间获取最佳治疗,积极控制病情[9]

支气管碘油造影诊断作为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诊断金标准方式,能够及时明确患者表现症状情况,但在诊断期间存在相应后遗症,危害个人机体,所以部分心理承受力较差患者无法积极配合,从而导致诊断工作受阻,临床医师也无法准确判定结果数据[10]CT诊断方式以及X线诊断方式同样作为支气管扩张症常用一种手段,其中X线片主要优势体现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具有典型影像资料特征显现,常被临床应用在辅助检查中[11]。可随着该诊断方式的大量使用,其存在不足也开始慢慢显现,尤其是早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因缺乏典型症状表现,因此若采用X线诊断会增加漏诊或误诊风险的出现。CT诊断方式主要优势体现在价格实惠、操作简单、无创伤性、较好描述支气管形态特征,早期检出支气管内细微的病灶,所以面对支气管哮喘症患者在诊断期间选择该诊断方式意义重大[12]。本研究结果同样证实,CT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无限接近,同时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精准性,明确患者实际类型。究其原因,目前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均大量使用CT,其拥有高图像分辨率,有利于支气管腔扩张和腔内部情况从多片面以及多方位显现,而临床医师可准确掌握双侧肺部以及四周肺实质有无存在异常状况,借助薄层扫描技术和高分率可保障容积效应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从中获取肺叶区支气管、肺段支气管以及亚肺段支气管清晰图像。另外,该诊断方式无创伤性,针对咯血严重或者是年老体弱患者同样适用[13]。但濮家山[14]研究结果指出,多层螺旋CT诊断方式较常规CT诊断方式优势更高,拥有广泛扫描范围、多排宽探测器、清晰三维重建图像以及扫描时间,此外还可排除组织间干扰。和X线对比,该诊断方式X线球管输出利用率相对偏高,有利于长球管使用寿命的延长,而扫描次数方面则有效减少。与常规CT(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81.08%/77.50%/12.50%)对比,多层螺旋CT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94.59%/93.75%55.56%)更高。且多层螺旋CT诊断后总检出率为91.36%,常规CT仅为68.52%。因此,为了满足支气管扩张症疾病诊断,可优先考虑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

总之,为了及早明确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情状况,CT影像诊断方式的开展十分重要,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减少误差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赵恒明,李炯. 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23):39-41.

[2] 袁凯,秦伟,杨光强,. 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在支气管扩张症伴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 山东医药,2024,64(23):76-78.

[3] 刘伟,杨宏博. 高分辨率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0):123-127.

[4] 王晓丽,管栋,郑兴厂,. 78例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2,29(10):808-811.

[5] 蒲豆豆,马军超,于勇,. 支气管扩张程度的CT定量评估:与人工方法的对照研究[J]. 放射学实践,2022,37(8):982-986.

[6] 秦宝琦,石媛媛. 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准确率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10):1853-1856.

[7] 邓瑞芳. 支气管扩张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的诊断价值比较[J]. 中国CTMRI杂志,2022,20(10):36-37,40.

[8] 李春燕. 支气管扩张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22):149-151.

[9] 陈舒明. 多层螺旋CT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24,22(1):74-78.

[10] 方利森. 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21):101-103.

[11] 张荣军. 高分辨率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断准确性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4,33(4):659-662.

[12] 何文涛,董琦,陈斌. 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4):100-102.

[13] 程鸿琦,朱露林,尤云峰. 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准确性探讨[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4,33(8):1451-1453.

[14] 濮家山. 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准确性[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9):16-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