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中医综合干预;VAS评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正文
医院骨科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20-50岁,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1]。本病以马尾综合征、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等为主症,可损害病人健康,需积极干预。通过常规治疗虽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相关症状,但其疗效却并不显著,预后较差[2]。而社区中医综合干预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治疗方案,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中医治疗技术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干预,以有效缓解病人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疾病控制效果[3]。本文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0名,病例选取时间是2023年1月-2024年1月,旨在分析社区中医综合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卫生服务中心接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0名。入选病例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依从性良好,无药敏史。排除孕妇、沟通障碍、传染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全身感染与肝肾疾病[4]。将入选病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2组。试验组:女10人、男20人,年纪下限35、上限72,平均(45.68±6.39)岁;病程下限2年、上限14年,平均(6.94±2.03)年。对照组:女9人、男21人,年纪下限34、上限71,平均(44.92±6.04)岁;病程下限2年、上限13年,平均(6.85±2.14)年。2组病程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嘱病人不要腰部负重,不睡软床,要做好自身的保暖工作,对于女性病人,要告知其不穿高跟鞋;对病人的睡姿、站姿和坐姿进行纠正;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指导其使用腺苷钴胺等药物;强化营养支持力度,酌情调整病人膳食结构;若病人无牵引禁忌,需对其施以牵引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本组的疗程是3个月。
试验组在完善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前提之下,增加使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1)选择病人腰阳关穴、肾俞穴、环跳穴、承山穴、大肠俞血、阳陵泉穴、关元穴与昆仑穴等穴位。充分消毒所选穴位周围的皮肤后,用无菌针灸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采取平补平泻与提插捻转法,待得气之后,留针30min,每日1次,疗程是3个月。(2)选择NPD-4AS型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对病人的肾俞穴和腰部压痛点等部位进行定向治疗,每次20min,每日1次,疗程是30d。(3)选择天和2骨通贴膏,对病人的腰部最痛点进行贴敷,每次需要贴敷8h左右,每次1次,疗程是3个月。(4)对病人的腰阳关穴、命门穴、委中穴、肾俞穴与环跳穴等穴位进行轻柔的按摩,10min/次,每日1次,理疗床是3个月。(5)评估病人身体状况,指导病人做适量的运动康复训练,主要有五禽戏、八段锦与太极拳等,20-30min/次,每日1次。(6)建议病人吃具备活血化瘀和补血益肾功效的药膳,目的是改善病人体质,提高炎症控制效果。(7)利用活血通络方对病人施以中药足浴治疗,需控制足浴时的水温在40℃左右的范围之内,并控制每次足浴的时间为25-30min,每日1次,疗程是3个月。
1.3 评价指标[5]
1.3.1 疼痛感评估:其评估工具选择的是VAS量表,总分10。评分和疼痛感的关系:正相关。
1.3.2 疗效评估。(1)无效,马尾综合征与腰痛等症状未缓解,腰椎功能未改善。(2)好转,马尾综合征与腰痛等症状有所缓解,腰椎功能明显改善。(3)显效,马尾综合征与腰痛等症状消失,腰椎功能基本复常。最终结果计算:(好转+显效)/n*100%。
1.3.3 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评估:其评估工具选择的是ODI量表,涉及到的内容有弯腰能力、疼痛、走路能力、社交活动与站立时间等,总分50。评分和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至于研究内涉及的数据,在分析之后都用 SPSS 24.0 软件做处理,当中,x²与t检验的是计数与计量资料,并且,计数和计量资料也用(%)和(±s)表示。差异符合统计学条件之时,P<0.05。
2 结果
2.1 疼痛感分析
对比评估获取到的表1内的VAS数据:未治疗,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
表1: 查看VAS数据 (分,±s)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试验组 | 30 | 5.64±1.29 | 1.56±0.47 |
对照组 | 30 | 5.73±1.41 | 2.48±0.65 |
t | 0.1468 | 3.7252 | |
P | 0.9153 | 0.0006 |
2.2 疗效分析
对比评估获取到的表2内的总有效率数据;试验组96.67%,对照组73.33%,前者相较于后者更高(P<0.05)。
表2: 查看疗效数据 [n,(%)]
组别 | 例数 | 无效 | 好转 | 显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 | 30 | 1(3.33) | 7(23.33) | 22(73.33) | 96.67 |
对照组 | 30 | 8(26.67) | 10(33.33) | 12(40.0) | 73.33 |
X2 | 7.6052 | ||||
P | 0.0194 |
2.3 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分析
对比评估获取到的表3内的ODI数据:未治疗,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
表3: 查看ODI数据 (分,±s)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试验组 | 30 | 26.79±5.43 | 5.73±1.04 |
对照组 | 30 | 26.85±5.72 | 9.56±1.97 |
t | 0.1937 | 4.7651 | |
P | 0.8764 | 0.0000 |
3 讨论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病和急性外伤、腰椎盘退变、妊娠、长期伏案工作、腰椎发育异常、重体力劳动与遗传等因素相关,病人发病后通常会出现下肢麻木、腰痛、马尾综合征、乏力与间歇性跛行等症状[6]。一直以来,医生在对明确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治疗时,都可采取常规治疗方案,但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常规治疗的实施并不能有效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病情,且此法对病人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也并不显著[7]。祖国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被纳入“腰腿痛”与“痹症”等范畴之中,可由气血不畅、经络堵塞与精气亏虚等因素所致,故,治疗应从疏经通络与通气行血等方面入手[8]。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治疗方式,主要包含穴位按摩、针灸、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运动康复训练、中药足浴与穴位贴敷等,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疼痛程度,同时也能促进病人相关症状的缓解,利于病人腰椎功能的恢复。针灸能起到较好的消炎镇痛等作用,并能缓解病人的神经根水肿程度[9]。通过对病人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揉,能充分放松病人的肌肉,减轻肌肉紧张程度,同时也能改善病人的局部血液循环,能有效扩张病人的椎间隙,可有效解除神经根粘连与压迫等问题。常规治疗期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辅以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治疗,可显著提升病人疗效,同时也利于病人疼痛感的缓解,及腰椎功能的改善[10]。本研究,对比评估获取到的VAS数据:治疗后,试验组更低(P<0.05);对比评估获取到的疗效数据:试验组更高(P<0.05);对比评估获取到的ODI数据:治疗后,试验组更低(P<0.05)。病人经社区中医综合干预之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腰椎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可见,社区中医综合干预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法,病人的疗效更高,疼痛缓解更为迅速,腰椎功能改善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雪.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 健康女性,2021,19(52):46-47.
[2] 魏礼红,雷雪,杨希,等. 基于CiteSpace对近10年中医药技术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3,42(7):60-64.
[3] 李福军. 中医情志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 健康之友,2023,14(16):112-114.
[4] 王桂彩. 独活寄生汤加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0,35(24):3847-3848,3996.
[5] 璩寰.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作用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24,43(3):104-106.
[6] 黄燕惠.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22,40(3):39-41.
[7] 张国峰. 中医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2,29(8):36-39.
[8] 刘泳丽. 基层医疗机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适宜技术的集成优化及其应用效果临床观察[D].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
[9] 田能. 探究社区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价值[J]. 中医学报,2019,21(S2):0117-0118.
[10] 邓荣荣,任健.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0,10(8):196-197.
...